当涂螃蟹即将亮相,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生态养蟹第一县转型升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蟹塘复耕政策解读 当涂螃蟹即将亮相,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生态养蟹第一县转型升级

当涂螃蟹即将亮相,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生态养蟹第一县转型升级

2024-07-01 0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众所周知,安徽省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水网地区,水面资源非常丰富,河蟹养殖面积达26万亩,享有“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的美誉,其大力推行的“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河蟹生态养殖模式,被业界称之为“当涂模式”,从2000年初期便一直沿用至今。

而当涂小龙虾同样大打“生态牌”,推广“繁养分开、密稀控制、轮捕上市、综合种养”的生态养虾模式,推动小龙虾产业向高端市场延伸。2022年,当涂县“稻虾连作”面积达到10万亩,预计小龙虾产量1万余吨,稻虾综合产值约4.6亿元。

那么,面对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以及相对低迷的蟹价行情,当涂超36万亩的虾蟹养殖规模,今年的养殖现状如何?明年又将面临怎样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呢?

20余年坚守“当涂模式”

从“大养蟹”到“养精品蟹”

众所周知,当涂河蟹养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暴利的驱动下,当地农户们掀起了“全民养蟹”的热潮,基本上“有水就有蟹,有蟹就发财”。

然而,高密度、大规模的粗放式放养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长期的资源消耗让当涂的生态系统濒临崩溃,水体严重污染和富营养化,在高温季节水中浮游生物大量滋生,严重影响河蟹的健康和生长,规格和产量双双下滑,养殖效益大打折扣。

2000年之后,当涂县政府与上海海洋大学组建专家团队,共同推进“河蟹产业振兴工程”,并制定了稻田养蟹、河沟养蟹、围网养蟹的操作规程及幼蟹培育操作规程,同时确定了以“种草、投螺、稀放、配养”为指导方针的有助于修复生态环境的“当涂模式”。

历经20多年岁月变迁,当涂县从“大养蟹”过渡到“养大蟹”,再到现在的“养生态蟹”、“养精品蟹”,并且养殖技术不断完善,养殖品种与养殖模式也开始多元化,从过去的专养河蟹延伸出虾蟹混养、蟹鳜混养、沙塘鳢套养等。

通常情况下,养殖户每年在11-12月或次年2-3月中旬投放蟹苗,最迟不超过4月初,每亩投放规格为60~80只/斤的蟹种800~1200只,一般在9月中下旬陆续开捕,并能持续到11-12月份,平均亩产200斤左右,公母平均规格3两以上,回捕率达70%以上。

据官方统计2021年当涂县农业产值58亿元,其中水产产值达到38亿元。而河蟹作为其支柱产业,全县河蟹养殖面积26万亩,年产1.6万吨,年产值16亿元。

2022高温减产15%

养殖高手亩利润5000元左右

2022年,对于河蟹养殖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气候异常+疫情反复,导致全国河蟹养殖情况不理想,规格小、产量低、蟹价低、效益缩水等现象比比皆是,而当涂县也不例外。

在开春投苗阶段,上海疫情形势严峻,部分养殖户无法正常拿苗,投苗时间被迫推迟10~15天;到了养殖最关键的6-8月份,因高温持续近3个月,蟹的生长、蜕壳以及成熟度均受到影响,最佳吃蟹季节要到重阳节,成熟期普遍推迟近1个月,且整体产量减少15%左右。

在养殖效益方面,虽然不少蟹塘伤亡率高于往年,且大规格蟹、精品蟹比例略有下降,但是不乏涌现出一批养殖高手,他们重视日常管理,凭借多年经验积累,产量还是能稳定在150~200斤/亩,9月份上市价格同比去年提高10%~15%,预测亩利润可达5000元左右。

日前,小编在安徽市场调研中就拜访了一位民间高手夏老板。他在当涂护河镇养蟹16年,目前拥有40亩成蟹精养塘,多年来坚持采取生态养殖模式(当涂模式),密度仅放到800只/亩,追求蟹的高品质、大规格,年收益稳定在30万~40万元之间。

据他介绍,今年蟹的成熟时间会晚一些,要到11月中旬才能上市,产量预测在180斤/亩左右,公蟹规格达5两,母蟹3.5两,夏季高温基本不损蟹。

实际上,从投苗期开始,当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就一直在跟踪养殖情况,特别是今年的极端高温天气,蟹塘极易出现爆发性的缺氧翻塘或发病情况,管理更要到位。

当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刘小达表示,他们会定期派遣技术人员下塘服务,或者“请进来”,邀请行业专家为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也会“走出去”,到江苏养蟹集中区实地观摩学习。

然而,近年来,随着塘租、饲料、冻鱼、人工等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综合成本提高到5500元/亩左右,河蟹养殖效益愈发微薄。与此同时,受全国疫情影响,河蟹销路不畅,行情一直比较低迷,今年当涂河蟹养殖成功率有所下降。

据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张钱贵介绍,由于这些年天气变化较快,且去年中等规格蟹也值钱,今年大部分养殖户都提高了投苗密度,由原来的800~1000只/亩增加到1200~1400只/亩,但是高温损蟹的比例达到15%左右,平均产量大概在130-160斤/亩,真正赚钱的人只有20%左右,保本的比例占到40%左右。

“去年大部分人养蟹是赚钱的,整体养殖成功率超过70%,平均产量在180斤/亩左右,母蟹规格在3两以上,而统货价平均算下来不低于38元/斤。”张钱贵说道。

“当涂螃蟹”年底正式亮相

“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

面对预制菜等便捷化餐饮、电商化物流等消费形式转型,如何打响“当涂螃蟹”的名气,让“当涂螃蟹”游上全国老百姓的餐桌,是每一位当涂河蟹产业人士的使命与美好愿景。

“当涂县与顺丰速运及河南我想静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已签订‘当涂螃蟹’品牌推广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电商、物流渠道进行品牌打造和推广,助力当涂河蟹品牌增值,推进产业优化改革,提质增效。”刘小达说道。

据悉,去年12月份,“当涂螃蟹”入选首批安徽省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而“当涂螃蟹”的品牌LOGO标识、品牌宣传语也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亮相,这意味着当涂“蟹经济”将迎来新发展和新机遇,加速当涂蟹产业的品牌化建设进程。

此外,这两年当地采取“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开设有“秀味当涂”(抖音)、“当涂惠农平台”(微信)、“当涂农产品特产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年销售额超1.2亿元,实现小农户对接大平台、小生产对接大市场。

当涂县水产协会会长杨海兵表示,当涂河蟹养殖资源优越,养出的蟹规格大、品质高,但是价格却卖不过江苏蟹,因此,品牌化、多渠道发展势在必行。

“我们从2016年起对接超市和电商平台,一年销售额从最初的20多万增加到现在的2000多万,承担了合作社里80%的成蟹销量,收购价能比市场价高出2-3元/斤,其中,3母4.5公以上的精品蟹年销售500多万元,带动经济效益提高500-1000元/亩。”杨海兵说道。

小龙虾养殖10万亩

今年“炮头”卖100元/斤

对于明年的形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安徽当涂、宣城、无为等主养区推行退塘复耕政策,不少蟹塘将重新种上水稻,明年的养殖规模会大幅缩水,蟹苗行情将受到冲击;而且在这两年小龙虾高价的刺激下,养虾比起养蟹回报快、利润高,不少养殖户会选择转养龙虾。

目前,当涂县小龙虾养殖面积10万余亩,主要采取的是“稻虾连作模式”,每年6月中旬进入上市高峰期,比起湖北小龙虾相对较迟一些。而且当地养虾跟养蟹一样,同样也是走大规格、精品虾路线,主要销往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今年小龙虾的行情非常不错,夏天‘炮头’能卖到90-100元/斤。”当涂小龙虾养殖大户周小伟说道。

据了解,周小伟自2016年起投身养殖行列,今年龙虾精养规模已扩大到340亩。结合“当涂模式”,他采取种草养水、繁养分离、稀密控制、足饵投喂的方式养殖,一年能养三季,且养出的龙虾个头大、品质高,基本上都是7-9钱规格起步,“两虾”、“炮头”占比50%。

他家的小龙虾一般都能卖出高价,1亩塘毛利超10000元。“养虾赚钱的秘诀就在于如何卖虾,要在想卖时有虾可卖,在高价时有大虾。”他表示,“养殖模式应该多元化,我的塘30%全池育苗,30%精养小龙虾,30%坂田围网(环沟育苗、坂田养成虾),10%虾蟹混养。”

因此,周小伟认为,只有养殖模式多元化,才能确保灵活卖虾,错峰上市,抢占市场先机。如果只是采取单一的稻虾模式,就会出现集中上市的问题,上市周期也很短,一旦碰上疫情封控等突发状况,亏损的风险很大。

以今年为例,3月上旬,坂田围网塘的环沟里虾苗规格达100尾/斤,以5000尾/亩的密度转到坂田养1个月后,4月上旬即可卖早批虾(3-7钱规格),卖价不低于25元/斤。

4月底,坂田投放第二批虾苗,6月下旬至7月初养成上市,正好赶上7月10日之后的龙虾行情高涨,而纯精养的塘也是在6月中下旬开始出虾,主体规格在7钱以上。全年高温虾销售占比可达70%左右。

“这两年政府要求复耕,明年的形势将会发生改变。今年龙虾价格高,不少人把洞里的虾都掏干净了,再加上蟹价低,大部分人养蟹不赚钱,明年可能会有20%-30%的人转养龙虾,所以明年的虾苗一定是值钱的,我打算明年第一季从卖早虾转成卖早苗。”周小伟说道。

周小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他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当属小龙虾养殖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他也是当涂众多优秀养殖户的一个缩影。

相信在他们先进的观念与模式的带动下,在当涂技术推广站的引领之下,今后将会有更多加入小龙虾养殖的队伍,共同推动当涂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