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提高编程时打字速度的5个Tips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螳螂拳怎么练速度快一点的 程序员如何提高编程时打字速度的5个Tips

程序员如何提高编程时打字速度的5个Tips

2024-07-10 12: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目录 程序员如何提高编程时打字速度前言打字速度等级测试编程时打字速度提高编程时打字速度的5个TipsTips1: 选用合适的键盘Tips2: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打字姿势Tips3: 选择一个好的打字练习网站练习Tips4: 选择一个好的编程打字练习网站练习Tips5: 重复练习 消除其他影响编程速度的因素后记扩展阅读

程序员如何提高编程时打字速度 前言

一般地说,程序员的打字速度要快过普通人,仅次于秘书、记者、编辑等文字工作者。

但是在编程时,因为代码中含有大量特殊字符,因此程序员的打字速度要大打折扣。比如,平时英文打字可以达到60 - 80 wpm (每分钟输入单词数),但是在编程时可能只能达到 30 - 40 wpm,差不多慢了一半。

而国内程序员,因为平时使用中文输入法有智能联想功能,因此对英文输入时的准确度稍差,也会导致编程时打字速度不够快。

打字速度等级

一般地说,打字速度等级如下:

40 wpm:平均水平60 wpm:专业水平80 wpm:高级水平

对一个职业程序员来说,编程时打字速度最少应达到40 wpm,建议达到 60 wpm 或以上。

测试编程时打字速度

可以在 typing.io 上测试一下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的打字速度。

提高编程时打字速度的5个Tips Tips1: 选用合适的键盘

不建议在笔记本电脑键盘上来练习打字,建议买一个专门的键盘(比如机械键盘)来练习打字。

Tips2: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打字姿势

长时间练习打字,会导致手腕、腰部、颈部和眼睛疲劳,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打字姿势非常重要。

Tips3: 选择一个好的打字练习网站练习

推荐在 typing.com 上来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练习英文打字。

不建议在一些不好的打字练习软件或网站上浪费时间。

Tips4: 选择一个好的编程打字练习网站练习

在练习好英文打字后(盲打60 wpm以上),可以在编程打字练习网站练习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的编程。比如:

typing.iospeedcoder.net

对编程语言中常用的特殊字符,可以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以Java为例,影响编程时打字速度的特殊字符主要包括:

字符说明字符说明@注解"双引号小于/大于,泛型'单引号( 和 )方法=赋值{ 和 }代码块&& 和 || 和 !逻辑运算符;与,或,非 Tips5: 重复练习

打字是一个眼到手到的活儿,除了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重复练习到产生肌肉记忆(盲打),打字速度才能越来越快。

消除其他影响编程速度的因素

IDE:好用的IDE会非常提高效率,比如Java程序员最爱用Intellij IDEA。

不要中英文切换:写代码时,将输入法调整为英文,且不要中英文切换。

快捷键:记忆IDE的快捷键,并且借助一些IDE插件或练习网站来加强练习:

快捷键Cheatsheet: 在Intellij中打开 Help / Keymap ReferencesIDE插件:比如Intellij IDEA的Presentation Assistant。快捷键练习网站:比如,https://www.shortcutfoo.com/

API的熟悉程度:边写代码,边搜索API用法,肯定会大大降低编程速度,对常用的库和框架的API要非常熟悉,脑速才能跟得上手速。

编程练习:只有写的代码多了,熟悉编程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了,编程才能快。程序员编程和作家写作一样,都是创造性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抄写,只有写得代码多了,看到问题,脑子里能自然转换成代码,才能真正地提高编程速度。

后记

据说,Google的程序员每天的有效代码行数为150行(不包括测试代码)。

从某个角度来说,程序员的效率不在于打字速度有多快,而是在于如何产出高质量的代码,包括:

TDD:红-绿-重构DRY原则: 抽取出公共方法通过泛型实现支持多种类型的通用方法使用第三方库,不重复造轮子 SOLID原则

但是打字速度慢,会让程序员在编程时,还要操心键盘上的键在哪个位置,会干扰编程时的思路(心流)。

或者这么说,一个专业的程序员应该要追求又快又好,也就是快速地写出bug free的代码。这点在在线编程练习或竞赛(比如HackerRank)时更为重要。

无他尔,手熟尔。

与君共勉。

扩展阅读 How to Type Faster 100 wpm+ (in One Week) - Stop Wasting Time [5 Tips]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