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的风险点及对策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融资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的风险点及对策建议

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的风险点及对策建议

2024-07-13 10: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的风险点

(一)知识产权风险

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下,俄罗斯与世界经济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俄罗斯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得到飞跃式发展。立法上,早在2006年,俄罗斯就已形成了系统的法律框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知识产权完全法典化的国家。司法上,俄罗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同步深化,2015年至2018年,每年约有2万个关于知识产权的案件审理,其中民事与刑事均占约50%,其中商标及版权是最常见的类型。中国与俄罗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存在诸多差异,因此中国企业出海俄罗斯面临知识产权风险。

(二)物流风险

俄罗斯国土幅员辽阔,中国企业对俄罗斯的投资有大量的实物商品交易,落后或不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给两国经贸往来及中国企业在俄发展形成阻碍。除此以外,中国的国际物流体系仍未成熟,多元化程度低于发展要求。以上条件造成双方经贸难度大,物流费用高,部分商品无法实现运输。这使投资俄罗斯风险增大,出海的中国企业不熟悉俄罗斯当地的基础设施配置情况,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交通设施建设是否可以有效推进及满足市场要求,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物流风险也是可能制约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的重大风险,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张。

(三)投资环境与货币结算风险

俄罗斯本地经济情况波动较大,国内外政治稳定性较差,国内的政治活动、乌克兰局势变化、美国和欧洲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等均会使在俄投资的中国企业的收益率产生较大波动,这些限制了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行动及投资额度。此类风险可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较大财产和收益上的影响和损失。

(四)企业融资与投资风险

中国企业在俄进行大规模、高风险的项目时,常面临资金匮乏的障碍。融资成本较高,当地金融支持程度有限。因此在俄投资的中国企业不得不考虑融资风险。另外,当前中国企业在俄投资更多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美元的波动和单一性为企业带来风险,使企业蒙受金融市场带来的额外损失。故融资风险、汇率风险、结算风险都是影响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的重大风险点。

(五)中俄文化差异因素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中俄贸易中双方的重要关切点,与文化和观念差异结合,使得部分俄罗斯人对于中国投资产生一些误解和冲突。由于部分中国企业不具备跨国投资丰富的经验,对当地的法律制度要求不够透彻,对彼此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认识不足,致使彼此交流有效性低,买卖双方易产生误解,给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产生一定的障碍。

对策建议

(一)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为有效规避中国企业出海俄罗斯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企业应进行充分调研,充分了解俄罗斯知识产权制度及与其相关的执法实践,明确风险点。此外,在开展投资活动之前,企业需做好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排查,打实自身知识产权组合,防止侵权行为的产生。

展开全文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使中国企业投资俄罗斯更为顺利。作为投资开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大幅降低交易成本,使投资更为便利。因此,应要积极推动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进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并且向这些企业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指导,从而提高在俄罗斯境内的运输能力。除此之外,加强对物流体系的建设,能够帮助中国企业节约运输成本。对企业来说,需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方式,来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的成本与风险。

(三)改善投资环境

改善投资大环境,中国需要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作用,对企业提供大力支持,尤其是对公路、铁路、港口等基建工程的扶持。对企业来说,需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解决资金难题。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委托代理机构,还可以寻找中介公司作为第三方来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推行人民币跨境结算

为了进一步规避汇率变动产生的风险,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结算时应多使用人民结算账户,减少美元账户的使用。由于中国企业出海俄罗斯投资金额巨大,因此较小的货币波动也可能造成较大损失。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逐渐加深,在投资中广泛使用人民币,可以有效降低汇率风险。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中国要持续推动人民币和卢布本币互换机制,从而增强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使用的范围。

(五)加强民间文化交流

自古以来,中国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广泛的来往。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利益。双方可以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机遇,持续加强双方经贸合作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除此之外,双方还可以增强留学生之间的交流,互相传播各自的文化,让人民建立更深厚的友谊,在人民群众共同愿望的基础上,加强可持续的民间交往和相互信任。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杂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