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蝴蝶(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蝴蝶身上的花纹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常见蝴蝶(四)

中国常见蝴蝶(四)

2024-07-12 1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带眼蝶,又名红拟豹斑蝶,是属于蛱蝶科的一种蝴蝶,广泛分布于东洋界、澳新界和埃塞俄比亚界,在中国多见于广东、广西、福建、香港、台湾。生境为海拔0-1000米的平地和低山地区,包括河岸、沼泽、公园,多见于有其寄主植物栽植的地方。幼虫以杨柳科及大风子科等植物作寄主。

成蝶展翅宽55-60毫米,蝴蝶翅膀橘黄色,配有点斑纹和条纹,雌雄斑纹相似,雌蝶翅背面底色较浅,黑褐色斑纹比较发达,翅腹面底色的浓淡不均程度比较明显。

绢眼蝶

Davidina armandi

绢眼蝶,分布于中国辽宁、山西、河南、北京、甘肃、陕西、湖北、西藏,生活于海拔900至1200米的山地和林区。身体黑色。翅膀呈灰白色,脉纹黑色。前翅外缘各室有黑色短线。前后翅的中室都有Y形黑纹,无眼斑。

网眼蝶

Rhaphicera dumicola

网眼蝶,分布于中国河南、四川、湖北、浙江、江西和陕西,生活于海拔1000至1400米的林地和溪边。翅膀呈黑褐色,布满大小不等个黄色斑纹,后翅翅底臀角有一条橙带,雌蝶的带纹比雄蝶的大。

华北白眼蝶

Melanargia epimede

华北白眼蝶,分布于中国(吉林、辽宁、云南、西藏、陕西)、蒙古东部和朝鲜。生活于海拔700至1200米的林地,喜爱访花,出现于6至8月。幼虫的寄主为禾本科剪股颖属植物。

成蝶展翅宽55至65毫米,雌蝶体型比雄蝶稍大。翅膀白色,翅脉和零碎的斑纹呈黑褐色。后翅翅底有6个眼斑。

藏眼蝶

Tatinga thibetanus

藏眼蝶,分布于中国河南、宁夏、甘肃、湖北、西藏、云南和陕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活动。翅膀呈暗褐色。前翅翅面外半部分有淡黄色斜纹,后翅则隐约有黑色斑纹。灰白色的翅底配有黑褐色斑纹,后翅亚缘有6个黑色圆斑,前缘的一个最大。雌蝶前翅的黄斑比雄蝶的大而明显。

黑纱白眼蝶

Melanargia lugens

黑纱白眼蝶,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四川、陕西,生活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林地,喜爱访花。翅面大部分黑褐色,包括翅脉,又配有淡白斑纹,雄点的条状白斑较雌蝶模糊。后翅翅底外缘有四个大小的眼斑。

蓝斑丽眼蝶

Mandarinia regalis

蓝斑丽眼蝶,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在中国多见于四川、江苏、河南、陕西、湖北、云南、浙江、安徽、海南等地。在林地和阴暗潮湿的环境活动。翅面呈紫褐色,前翅有蓝色斜带,雄蝶的带纹宽而直,带纹以外的褐色部分跟后翅都呈闪蓝色;雌蝶的斜带较窄,且呈弧形。翅底棕褐色,前翅外缘灰白色,上有3~5个眼斑,后翅亚外缘则6个小眼斑,外围有黄环。

金斑蛺蝶

Hypolimnas misippus

雄性

雌性

金斑蛺蝶,遍布非洲、亚洲、美洲、澳洲,雌雄型体各异,雌蝶有金色斑纹,雄蝶的翅脖呈现黑褐色,顶角有白斑。

红灰蝶

Lycaena phlaeas

红灰蝶,广泛分布于古北界之欧亚地区,北非亦有分布,南至埃塞俄比亚也可见其踪影。在中国多见于河北、黑龙江、河南、浙江、福建、西藏等地。飞行迅速而直接。雄蝶具高度领域性,当选择了占据的范围,它就会好勇斗狠地攻击任何靠近的昆虫,直至他们离去。

迅速的攻击过后,雄蝶会飞回长期把守着的栖息处,通常是有较宽阔视野的站处,如花朵和叶片上。幼虫的寄主为蓼科的酸模和小酸模,或其他酸模属植物。

红灰蝶有蓝点变异

雄蝶展翅宽26-36毫米,雌蝶宽30-40毫米,前翅翅面的橙红色斑纹不难辨认,配有棕黑色的外缘和斑点;后翅翅面则较暗沉,外缘有配上黑点的灯斑,也会有蓝点的变异。

罕莱灰蝶

Lycaena helle

雄性

雌性

罕莱灰蝶,广泛分布于欧洲中部及北部,中亚至俄罗斯西伯利亚一带,在中国多见于新疆、内蒙古、东北等地。幼虫的寄主皆属蓼科物种。翅面橙黄色,具紫蓝色光泽,各缘室和中室的斑均为黑色。前翅外缘黑色,亚缘有灰黑色斑列,中横斑列呈弧形排列,中室内有3个黑点。后翅灰褐色,橙黄色的亚缘新月斑冠以黑点,其余部分被紫蓝色所遮盖。

丽罕莱灰蝶

Lycaena li

丽罕莱灰蝶,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缅甸、印度锡金邦和不丹。成蝶翅面深褐色,有蓝紫色光泽,两翅外缘有黑色圆斑,圆斑内侧有橙红色新月形斑带,前翅顶部此带消失,尾突橙红色,两侧有黑边。前翅腹面橙黄色,后翅橙红色。

蚜灰蝶

Taraka hamada

蚜灰蝶,又名林灰蝶,分布于东南亚等地,在中国多见于东南部地区和台湾。生境为低于海拔 1200 米的浅山区、平原丘陵等环境的竹林及常绿阔叶林。全年可见,在较阴暗的环境活动。飞行缓慢,无力如蛾,停栖时会走动。主要吸食露水或是蚜虫的分泌物,偶尔会访花。雄蝶具领域性,午后时会停在林内空旷处守候异性。蚜灰蝶是蝶类中极少数于幼虫期为肉食性的物种。因它们可以吃掉并控制竹叶上的蚜虫数量,所以在农民眼中称得上是防制农害的益虫。

统帅青凤蝶

Graphium agamemnon

统帅青凤蝶,又称绿斑凤蝶、短尾青凤蝶、翠斑青凤蝶、小纹青带凤蝶、小纹玳环凤蝶、黄兰蝶...分布于东洋界及澳新界,包括南亚、东南亚、中南半岛、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北部、所罗门群岛等地,在中国多见于云南、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台湾。栖地包括海拔0-700米间的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风林、热带雨林、海岸林和都市林环境。成蝶飞翔活泼敏捷,好访花。幼虫的寄主为木兰科白兰及番荔枝科假鹰爪等植物。

成蝶翅膀上布满细碎的的绿色斑纹,有翅尾。雄蝶的翅尾较短,后翅内缘反卷,内有白色长毛。雌蝶后翅尾突通常较长。

优越斑粉蝶

Delias hyparete

优越斑粉蝶,又称红纹粉蝶、红缘粉蝶、红缘斑粉蝶、白艳粉蝶,属于粉蝶科斑粉蝶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至华南及东南亚一带之中至低海拔地区。在中国多见于广西、广东、云南。一年多代。全年四季可见。出没于海拔0-1000米地区的常绿阔叶林。飞行缓慢,常在花丛上觅食。幼虫的寄主为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

突角小粉蝶

Leptidea amurensis

突角小粉蝶,分布于俄罗斯,中国、朝鲜、日本及中亚地区,在中国多见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宁夏和新疆。成蝶翅膀白色,前翅外缘近直线倾斜,顶角明显突出,黑斑大且明显。幼虫寄主为豆科蝶形花亚科植物。

报喜斑粉蝶

Delias pasithoe

报喜斑粉蝶,又称红肩粉蝶、基红粉蝶、红根白蝶、艳粉蝶,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包括喜马拉雅山脉至华南及东南亚一带低至中海拔山区。在中国多见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成虫全年可见,飞行缓慢,爱访花。雄蝶具领域性,此习性在粉蝶科中较少见。幼虫的寄主主要为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

成蝶前翅前缘长38-42毫米。头、胸黑褐色,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雄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外侧有白色点列条纹,翅内侧则有泛蓝灰色白斑,中室端有一白色斑点;后翅沿内缘有一片黄色纹。

倍林斑粉蝶

Delias berinda

倍林斑粉蝶,又名黄裙艳粉蝶,分布于东洋界,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及印度至华南及中南半岛北部一带中至高海拔山区。成蝶见于春至秋天,飞行缓慢,爱访花,雄蝶亦会吸水。冬季以幼虫阶段休眠越冬,寄主为桑寄生科钝果寄生属植物。

成蝶前翅前缘长40-45毫米。头、胸黑褐色;腹部背面黑褐色,腹面白色。雄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面上有白色点列及条纹,中室内有模糊白纹。雌蝶翅底色较雄蝶为浅,背面中室内的白色纹与翅腹面相似而分为两部分,在雄蝶则只有一模糊的条纹。雌蝶后翅背面中室内有鲜明白色条纹,雄蝶只有模糊的白纹。

双斑趾弄蝶

Hasora chromus

双斑趾弄蝶,又名尖翅绒弄蝶,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在中国多见于江苏、上海、湖北、江西、台湾、海南、香港、云南,出没于低海拔地区森林、海岸林、公园、道路植栽附近等。活跃于朝夕时份,尤其阴天。幼虫的寄主主要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

成蝶前翅长25毫米,翅形近于锐角等边三角形,翅顶尖,后缘与外缘等长。后翅近椭圆形,翅后端具有明显叶状突。

黄纹孔弄蝶

Polytremis lubricans

黄纹孔弄蝶,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在中国多见于广东、云南、海南、江西、福建、湖南、贵州、香港、台湾。生境为底至中海拔地区(0-2000米)的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风林和海岸林。幼虫的寄主为禾本科中的莠竹属、白茅属和芒属(中国芒及五节芒)植物。

成蝶展翅宽 30-40 毫米,雌雄斑纹相似,除了雌蝶翅幅较宽以外,其余特征十分相似。躯体背侧黄褐色,腹侧黄白色至浅黄褐色。

黄标琵弄蝶

Pithauria marsena

黄标琵弄蝶,又名马氏琵弄蝶,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在中国多见于浙江、福建、广西、陕西,生境为高地林区。雄性成虫前翅长19-20毫米,前翅正面暗褐色,有半透明浅黄色斑;雌性成蝶的前翅基部无3条黄色长纹,前后翅反面色暗褐,白色斑纹排列似正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动物世界”

微信公众号:iltawcom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