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十二生肖十二缺?老鼠为何排首位?从传统文化看民族未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蜗牛是十二生肖什么动物呢视频 什么是十二生肖十二缺?老鼠为何排首位?从传统文化看民族未来

什么是十二生肖十二缺?老鼠为何排首位?从传统文化看民族未来

2024-06-24 0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了用“干支”来纪年,中国古代还用“干支”来纪月、纪日、纪时。每月天数恰为十进制,一年又恰为十二个月,故分别以“干”纪日,用“支”纪月,且将“十二地支”用于纪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辰,每一时辰等于现代时间中的两个小时。准确的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再配以十天干排列组合,又将产生六十个时辰。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合十二个时辰,五天为六十个时辰,因此五天一个小循环,这就是时辰级别的轮转。因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六十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周期循环数。

生肖文化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博大精深。它与五行、阴阳八卦、地域四方等哲学概念都有联系。比如,亥子丑属北方水;寅卯辰属东方木;巳午未属南方火;申酉戌属西方金;其中辰戌丑未属四季土,天干戊己中央土等等。风水学上又称“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那么,什么又是十二缺呢?

十二缺,是指十二个生肖动物各有身体上的器官缺陷,动物体是不完整的,是低等级的。而人不同,人是高级动物,万类之灵长,天地之精华。人的身体比例、器官构造都与天地宇宙相匹配。人的四肢可代表四季或四方,头代表天或中央,两只眼睛代表日月,五脏六腑虚实相依,并具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性。再加上人体有12经络代表12个月和12个时辰,365个主穴位代表365天。这就是中医学上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对应关系。

人虽然没有身体器官上的先天缺陷,但仍有性格上的后天优缺点,有句话说的好“人无完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用十二生肖动物作为人的出生属相,其用意大概也是如此吧。

十二生肖属相分列如下:

子年属鼠、丑年属牛、寅年属虎、卯年属兔、辰年属龙、巳年属蛇、午年属马、未年属羊、申年属猴、酉年属鸡、戌年属狗、亥年属猪。

十二缺说的是:鼠无牙,牛无齿,虎无颈,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足,马无胆,羊无瞳,猴无腮,鸡无肾,狗无胃,猪无筋。

为什么说鼠无牙呢?牙和齿是有区别的,古汉语称上牙为齿,下牙为牙,齿是用来裁切食物的,医学上称为切牙;牙,是用于研磨食物的,医学上称为磨牙。而老鼠只有两颗门牙,有牙无齿,嘴尖头小,日伏夜出偷吃粮食。

牛无齿,牛则正好相反,无上牙,它们吃草嚼不烂,所以牛吃下的草料都要再倒回嘴里慢慢磨,上颚和下颔就像一副石磨,把草料磨烂了才能最终消化。

虎无颈,老虎是没有脖子的,如若老虎回头看,它必须连身子一起转过去。

兔无唇,兔子嘴唇是三瓣嘴,没有上嘴唇,故说兔无唇。

龙无耳,龙作为传说中的神兽,可以呼风唤雨,但它却没有耳朵,听力很差,神话传说中,龙在兴云作雨时就不受雷声干扰,故说龙无耳。

蛇无足,蛇以滑行,善游走,逶迤而行,前行动力全在身体的屈伸之间,像鱼尾一样摆动就能前行,不曾有足,所以说蛇无足。

马无胆,马是站着睡觉的,夜晚时时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出发战斗。

羊无瞳,羊眼虽然很大,而且外露,但羊眼没有瞳仁,也不会转动,说是有眼无珠也对。黄帝内经曰:“精要藏,露则散”,羊眼无瞳,则只能称作眼不能称作眼睛。

猴无腮,有个成语叫“尖嘴猴腮”,说得就是猴子的外形。不管多胖的猴子都是这样的,没有腮帮子。

鸡无肾,俗话说“小鸡不尿尿,各有各的道”,意思就是说鸡没有一个单独的排泄通道,也没有储存尿液的膀胱,鸡身上没有多余的水分,就连鸡肉都是成丝成条,营养价值很高。

狗无胃,狗,虽有灵敏的嗅觉,但它没有味觉,吃东西没有酸甜苦辣之别,不管是食物还是排泄物都吃。

猪无筋,猪的四肢是没有脚筋的,它站立的时间不能太长,所以猪都是吃饱了就睡,睡醒了就吃,尽长肉了。猪肉作为人类主要的肉食来源,猪多长肉正是人类所希望的。

那么,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是以“鼠”排在第一位呢?这就与《周易》的阴阳哲学有关,请接着往下看。

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排序原则,乃是解析中国“生肖文化”的又一课题,自古迄今,探研者众多,虽结论众多,但也妙趣横生。

笔者比较认同用《周易》一阴一阳的哲学原理来解读中国古老的“生肖文化”的观点。

事实上,我们通常讲的十二生肖,蕴含着一张一弛,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奇偶相得的原理。按照宋代阴阳理学家洪巽的说法,十二生肖中的动物,无论两足还是四足,大多前后足趾的数量都相同,“惟鼠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奇偶同体,阴阳兼备,故置‘十二生肖’之首”。按今天的话说,意思便是,在十二种生肖动物中,只有老鼠的两个前爪各有4个脚趾,两个后爪却是各有5个脚趾。因此,老鼠在十二生肖中独树一帜。而老鼠的这一特征正好符合阴阳之说。

无独有偶,明代学者朗瑛在《七修类稿》中也称,“鼠前足四爪,偶数为阴,后足五爪,奇数为阳。子时前半部为前夜之阴,后半部为当天之阳,正好用鼠来象征子”。

到了近代,清朝的刘献延《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子时正为半夜,天还未亮,正是老鼠出没的时间。

然而在干支历法中,农历十一月为子月,每年的冬至也正好在十一月来临。“冬至”是阴极而生阳,故曰“冬至一阳生”,说的是十一月是阴阳交替之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在汉代以前过“冬至”为过年,是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古人把十一月称为“子月”与“子时”称谓的原理一样。

可见,老鼠排在生肖首位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与天干地支、五行阴阳的哲学体系有关。

那么,牛为何排名第二呢?

除了莫无边际的传说,笔者认为比较有根据的说法有以下两种。一种说法是,“鼠咬天开”,天开之后,接着要辟地,“地辟于丑”,正好是牛耕田,牛该是辟地之物,所以说丑属牛。还有一种说法也是根据“奇偶阴阳学说”而来,牛蹄两瓣,前后四足,全为偶 ,应排在鼠之后,虎之前。

鸿蒙既判,天地已分,寅便是人之始。古人认识宇宙世界以“天地人”为三才,也就是说以“天、地、人”为组成世界的三个基本元素。既然“子咬天开、丑牛辟地” 那么接下来的就该轮到人类的出现与繁衍了。“寅”字的写法,正是上面一个“宝盖头”代表天,下面一个“田字带两点”代表地和人的两只脚,中间一个“丁”字代表人丁。由此可见,寅就是代表人类的活动明矣。

记得几年前,网上曾有好事者欲提出重新变更十二生肖排序,说什么“鼠、蛇、鸡、猪”的寓意不好,不雅观,要取消;让更显吉祥的“狮、鱼、凤、鹤”上来代替,当时就有真才实学的学者出来批驳其荒谬。十二生肖由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组成从上古而来,其中蕴藏着中华深厚而优秀的文明。如果脱离文化光谈生肖,则只能沦为笑谈。如果连我们自己的中华古老文明也丢弃了,那么我们这个民族也就该从地球上消失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