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进化简史(多图)(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蜈蚣的结构图解 中国船舶进化简史(多图)(一)

中国船舶进化简史(多图)(一)

2023-08-28 02: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皮浮囊:在缺乏木、竹等浮体材料但动物兽皮出产较多的地方,如我国的西藏自治区,人们把兽类兽皮整体剥下、制成一个封闭气密的皮囊,然后吹气,使之膨胀,就可漂浮在水上,支拖1~2个人渡河了。

独木舟(刳木成舟)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渡河实践逐渐意识到:把一段树木平整、挖空,就可以成为一只坚固耐用和操作灵便的运载工具——独木舟。独木舟大体问世于旧石器晚期。到了新石器时期,盛产森林的广大地区已普遍使用独木舟了。

图为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舟,距今约7000年前

为了征服江河湖海,古代造船业逐步形成规模

木板船

木板船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据传说,黄帝的大臣共鼓和货狄发明了舟,颛顼[zhuānxū]发明了桨、篙,帝喾[kù]发明了舵和橹,尧发明了纤绳等等。古人运用同样长短的木料,造出容量增大数倍的舟船。

图为隋代双体船(模型);平度沙河出土。该船是我过发现最早的双体实物。

舫,就是两船并列。舫的船行速度较慢,但航行时相对地平稳,古代皇室、贵族们往往加以装饰,乘坐游幸,称为画舫。两船并联之后,甲板面积扩大了一倍以上,加之有两组船底舱,大大增加了承载能力;由于船体加宽,提高了稳定性,航行时更加安全。古人一般利用双体船载客、运货,它是交通运输工具。

图为东晋顾恺之所绘《洛神赋图》中的双体画舫,为目前所见最早的图像资料。中国早在西周时就有舫,汉代也常使用。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较大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造船业。其中尤以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楚、吴、越三国及雄踞山东半岛的齐国最为发达。吴、越两国的造船基地都有相当规模的造船能力。此时,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作战。

图为河南汲且山彪镇战国墓地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形象描绘了当时驾船作战的场景。

图为汉代楼船;因船上能起高楼,得名楼船。这是汉代重要的战船船型。楼船秦时已有,汉代时,其规模、形制均较秦时大得多,它的大量出现是汉代造船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蜈蚣船:明军的“蜈蚣船”仿自多桨葡萄牙船

帆船

商代时,我国发明并使用了风帆,大大推进了前进的速度。这是船舶推进动力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对自然风力资源的具有创造性的开发。木板船上使用了风帆,就可以因风致远,使航海范围日益扩大,向大海的深远处发展。

图为江苏省如皋县蒲西乡出土的唐代木帆船;唐代对外贸易的商船直达波斯湾和红海之滨所经航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那时使用的海船设有帆和舵,可利用侧逆风行驶。

中国航海博物馆仿制的唐代木帆船船模

图为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的福船,是一艘由杉木打造的能下水的大型福船。据《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宁波船

南京船

广东船

图为日本平户松浦肥前守笃信在1720年前后为答复德川吉宗对唐船走私以及日本船与唐船之优劣所在的重询而请高级画师临摹绘制的《唐船之圖》,这些船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海船的多种式样。

…………未完待续

备注: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小王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