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喊“大人”、“老爷”,你知道这些称呼什么朝代才出现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虞是哪个朝代的姓氏 天天喊“大人”、“老爷”,你知道这些称呼什么朝代才出现吗?

天天喊“大人”、“老爷”,你知道这些称呼什么朝代才出现吗?

2023-08-23 0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不管什么朝代,导演都能给你拍成清宫剧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装剧中,清宫剧从来都是主角。不管是出品的数量还是作品覆盖的题材范围,清宫剧相较于其他任何朝代剧都是遥遥领先。

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也很明显。从好的一面说,就是海量的数目催生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比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雍正王朝》、《孝庄秘史》等等。

▲由于年代比较近,史料丰富,

早期清宫剧还是有一些很优秀的作品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清宫剧数十年来的长期“垄断”行为,导致国内的导演、编剧、演员都越来越“清宫化”——不管什么朝代的剧拍出来都透着一股清宫味儿。

比如清朝常用的“大人”、“奴才”、“小人”、“喳”等称呼,就经常被张冠李戴地安在其他朝代剧中,让人极为出戏。

▲这段要是让现代编剧写,

就是“天下英雄,唯刘大人与本官咯!”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的这种清宫化也让许多观众对历史的认知产生了一些偏差。许多人甚至以为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是这么称呼的。

今天,洞察君就为大家介绍这些“清宫术语”的来龙去脉,以及其他朝代时的常用称呼,免得大家哪天穿越了却闹了个大笑话。

·见官就喊大人,你认爹呢?·

在春秋以前,“大人”是指体型大的人。

▲这种不算啊

比如《国语·鲁语下》中记载的“防风氏”,便是大人的一种,也就是体型硕大的神异氏族。此外,《山海经》、《谷粱》等先秦典籍均有类似记载。孔子曾说:“丘闻之...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此为大矣。”

等到了春秋时代,“大人”已不再是单纯的表象之分,开始融入了抽象的等级观念。比如,《诗经》中的“ 大人占之”;《论语》中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历代学者给了《诗经》里的“大人”很多解释,总结后主要有三种解释:

道德高尚的人,占梦之官,位高权重之人。但这可不是一般的有道德、有权利的人,得是那种国家模范或者出身贵胄级别的人才配被称一声“大人”。

▲百家诸子、七国王室,可以称为大人

战国时代,延续了“大人”贵族化的含义,专指那些血统高贵又品行高尚的人。

汉代开始,“大人”一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开始增多,这时候“大人”多指父母长辈。《史记·高祖本纪》有记载:“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这是汉高祖刘邦的原话,而这里的大人则是指他的父亲刘太公。

后来,大人不单单指父亲,也指母亲(母亲大人),甚至有时候作为家中长辈的统称。

 

▲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有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之句,

其中的“大人”就是指婆婆

唐代以后,“大人”开始从家庭走向社会,多指有地位的人,电视剧里官员被称为“大人”的现象开始出现。

明朝《觚不觚录》中记载,三司见到巡按称其为“先生大人”,但是这时候“大人”二字仍旧不是重点。到了清朝,“大人 ”这个称呼才彻底和官员挂钩,在京的从上书房大臣到巡城御史,都可以称为大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像电视剧里一个县官也被称为大人的现象是在清朝中期才出现的,清朝前期只有做过钦差大臣的人才能称为大人。

由此可见,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绝大多数时间都不会有“见官就喊大人”的行为。相反,称父母为“大人”的习俗至今还随着各地方言保留了下来。

▲今天的湘北鄂南方言中,

大人依旧是指长辈,小人就是指晚辈

 

·见人就称“爷”,那还是认爹·

 

“爷”这个字,不仅是清宫剧里用的多,甚至如今都广泛流传于民间。比如“老爷”、“少爷”、“财神爷”这类的称呼,至今也时常有人提起。

事实上,“爷”最早就是父亲的意思。而“老爷”一词在先秦时代和“大人”同义,不过多见于塞外的游牧民族。辽、金时期的民族融合,使得“老爷”这一称呼开始在中原传播。

南宋的时候,“老爷”一词开始在民间被大量使用,有地位的士绅都称老爷,甚至自称老爷。《元史》有这样的记载:“贼众突至搏霄前,捽而问曰:‘汝为谁?’搏霄 曰:‘我董老爷也。”可见,此时“老爷”一词已经在民间传开了。

明朝时期,“老爷”开始和官员相关联,被称为老爷的官员都是朝廷高官和地方大员,其他官员不能称“老爷”,只能称“爷”。到了清朝,“老爷”的适用范围开始扩大,而九卿、翰林级别以上的官员从“老爷”升级为“大老爷”,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范?

更有范的是县官、府县级别的官员称为“太老爷”,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县太爷”一词就是由此而来。

随着“老爷”一词的流行,“爷”这个字也开始成为北京话的尊称缩略语,像是“康熙爷”、“乾隆爷”、“四爷”、“八爷”等称呼开始出现,甚至茶馆里也经常传来小二的招呼声:“爷,您喝茶!”

 

·奴才也不能乱喊·

“奴才”一词最初也是来源于北方民族,叫做“驽才”。魏晋南北朝以来,“奴才”逐渐成为具有卑贱之意的贬义词。

《晋书》有这样的记载:颖不用吾言,逆自奔溃,真奴才也。这时候奴才已经是卑劣的意思,但是和后来的奴才并不完全相同,因为这时候奴才多指无能之人,而不是侧重奴仆关系。

真正使“奴才”成为贱称,大约是在元朝之后。明代《杨涟传》中有:“涟大骂:奴才,皇帝召我等...欲何为?”此时“奴才”似乎成了宦官的代名词,而宦官是被士大夫们所不齿的,于是久而久之“奴才”便成为了贱称。

到了清朝,“奴才”迎来了“翻身”。在清朝前期,“奴才”一词虽然还是有下贱之意,但当时也有人颇为自豪地用做自称。这时候满人并不是都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汉人也不都是称臣,而是一定程度上混用,满人也有称臣,汉人也有称奴才的。

满人称奴才,汉人称臣的现象,是在乾隆中期才确定下来。乾隆二十三年,为了维护满洲旧俗,乾隆皇帝下召统一满汉称谓,这次诏令不仅对满汉官员称“臣”和“奴才”有区分,甚至在一些职位上都做了详细地区分。

至此,奴才与臣的称呼才正式确立。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一百多年,直到宣统二年(1910),朝廷在预备立宪中为了“昭画一而示大同”,同意了“奏折中无论满汉一律自称曰臣,不得再用奴才字样”的要求。但仅两年后,清王朝便在风雨飘摇之中倒塌了。

 

·那些泛滥的清朝用语·

 

除了“大人”、“老爷”和“奴才”,电视剧中出现的称呼错误还有很多。比如:

1)嫔妾一词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杜撰,却被后来人大量沿用。

2)皇帝也并非时时称朕,很多时候也是自称“我”,在重大场合和书面中才自称朕。

3)后宫妃子多是自称妾、妾身,而“本宫”一词只有极少数太子或者受宠的公主可以如此自称,比如太平公主。

4)“哀家”一词只是存在于古代文学之中,正史并无提及。

5)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大臣们一般称皇帝为“陛下”;唐朝时期,也有称皇帝为“圣人”和“大家”的时候;宋代称“官家”;明朝正式场合依旧使用“陛下”称呼皇帝,私下称为“今上”。

总体上看,在封建时代里,中国人的称呼尤其是自称是随着朝代的演进而越来越卑微的。到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见谁都得喊爸爸”。

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常态。而拍一个朝代的影视作品,就应该反映一个朝代的社会精神面貌,否则千年历史岂不是被拍成了千篇一律?

当一脸谄媚、动辄自称“小人奴才”、见富者则称“老爷”、见贵者则称“大人”的形象大量出现在汉唐背景的影视剧中时,我们还如何体会那大汉的强悍,大唐的盛世呢?

古装剧中的张冠李戴,你还知道哪些?

·Reference·

[1] 段丽,《先秦文献中“大人”“小人”身份的嬗变》

[2] 叶枝青,《论〈史记〉中的“大人”》

[3] 王吴军,《“大人”是什么人》

[4] 司马迁(西汉),《史记》

[5] 梁章鉅(清),《称谓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