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区政府 专项规划 蓬莱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蓬莱市划为蓬莱区 蓬莱区政府 专项规划 蓬莱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2021

蓬莱区政府 专项规划 蓬莱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2021

2024-07-01 14: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促进蓬莱市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业产业化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统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现制定《蓬莱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蓬莱市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突出仙境形象,将蓬莱神仙文化、海洋文化、葡萄酒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传承与展现,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机遇,按照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北部滨海旅游向中部、南部丘陵山区延伸的思路,初步形成了一核两带三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文旅资源丰富多样

蓬莱是仙境海岸的至高点,作为仙境海岸目的地品牌的重要支撑,蓬莱历史悠久。自唐至清的10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州府治所所在地,是古代胶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目前蓬莱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385处,公布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3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蓬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项,省级4项,市级15项,县级102项。蓬莱还是戚继光、宋庆、吴佩孚、于学忠、慕湘、丛良弼、栾调甫、杨朔、杨振声等名人故里,除文化资源外,蓬莱还有绵延数十公里旅游功能海岸线、百里生态谷、18公里葡萄长廊,秦皇汉武寻仙、海市蜃楼奇观、八仙过海美传,文化和旅游已实现深度融合。

(二)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

通过十三五的努力,我市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日臻完善,市镇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一是文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市财政投入600余万元打造蓬莱市新图书馆,2018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年接待12万人次。建成百合一与樊登读书会两个城市书房,完成五个图书馆分馆建设,蓬莱市文化馆为国家二级文化馆、登州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市图书馆、文化馆、慕湘藏书楼、登州博物馆等实现免费开放,基本满足市民文化需求。二是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在蓬莱市春晚等传统品牌文化活动基础上,相继完成了“烟台银行杯”全民才艺大赛、全国金菊奖杂技比赛、烟台文化成就摄影巡展、“鹦鹉杯”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山东好人”发布会文艺演出、“十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烟台市民文化节蓬莱分会场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400余场,各类演出700余场。三是开展群众公益大课堂活动。近几年,市文化馆相继开设曲艺、舞蹈、戏曲、声乐、音乐理论、合唱、绘画等不同艺术门类的“仙境艺术公益课堂”群众文化培训班和分享课,培养了一大批群众文艺骨干力量。

慕湘藏书楼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荣获“山东省古籍保护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馆藏7部古籍入选第四批省级珍贵古籍名录。文化馆创作的小品《体验》获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泰山文艺奖,小品《拜师》获山东省第六届小品新作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11家,其中,5A 景区级2家,4A级3家,3A级6家。星级饭店11家,省级文化主题饭店3家,省星级农(渔)家乐305户。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105家。旅游强乡镇5个,旅游特色村8个,旅游船公司3家。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精品采摘园3个。1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十三五”期间,蓬莱市登上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称号,荣获“国家蓝色旅游示范基地”荣誉称号,成功创建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顺利通过全域旅游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蓬莱阁荣获“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2018年4月,市财政投入600多万元建成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管理平台和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三大系统,实现了对蓬莱全域景区数据、酒店数据、消费数据、旅游舆情、游客满意度、蓬长客港等方面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让游客通过一部手机玩转蓬莱,智慧旅游建设项目成效显著,荣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奖。2016-2019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29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3亿元。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五年。自文化旅游整合以来,蓬莱在围绕文旅融合发展,统筹文旅资源开发利用、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文旅产业载体内涵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旅游产业还存在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层次不高等问题,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文旅融合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促进文旅融合,建设文化强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阐述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山东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和要求,为加快我市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蓬莱因文化而兴,因旅游而名。下一步可通过讲好蓬莱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增强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以深入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推进蓬莱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精品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蓬莱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文旅特色产品体系,加快传统旅游度假地转型升级,建成一批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将蓬莱建设成为高端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动蓬莱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推动全产业融合发展。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域旅游成为国家战略。其中,主要包括创新产品供给、加强公共服务、实施系统营销、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全域旅游发展也成为近年来全国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和重点。蓬莱具有全域旅游良好的资源基础,已基本形成了北、中、南三大板块旅游产业布局,为我市下一步实施全域旅游,推动全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市场为导向,推出新型文旅产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进入“十四五”时期,人们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和参与性,希望回归自然,体验本色,放松身心;同时,旅游的大众化也带来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应产生了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原有的传统型观光游览旅游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所有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和水平。因此,许多适应旅游者意愿的旅游新业态也就应运而生。而我市属于传统观光型旅游输出城市,因此,在今后的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出新型文旅产品,才能在今后的文旅产业发展中保持领先优势。

(五)科技赋能,促进文旅业态新变革。当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加速了旅游业标准化、品质化、智能化的发展进程。“十四五”期间,随着5G技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文旅融合将超越传统融合模式,满足市场精准供给的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将应运而生。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立足蓬莱文化底蕴深厚这一特点,突出蓬莱仙境葡萄海岸优势,树立节庆活动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时延伸乡村旅游至全域链条,统筹好市域和乡镇文化旅游发展,全面夯实蓬莱文化旅游产业地位,将蓬莱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统筹配合。切实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调节、规划引导方面的职能。加强文化古迹、葡萄酒、风景名胜区以及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强各部门、各领域间的协调配合,夯实融合发展基础,对部分文化旅游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村进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

2、以人为本、项目带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以市场化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蓬莱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深挖历史文化内涵,以滨海度假项目、古城文化体验项目、葡萄酒旅游项目、康养项目等为依托,打造具有蓬莱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增强文化旅游发展竞争力。

3、传承保护、活化利用。蓬莱市内文物、文化资源丰富,要进行科学保护,积极传承,保持其原真性、完整性,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活化发展,发挥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文化内涵挖掘为重点,打造仙、海、城、酒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深化突破休闲度假旅游,融合多元产业,促进城乡交融发展,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省外客源市场,不断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蓬莱旅游文化核心吸引力,基本建立文化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大幅提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速全市文化旅游“一核两带三区”建设,激活北部“仙、阁、海”,中部“酒、湖、马”,南部“山、林、泉”资源要素,构建“山海呼应、城乡交融、全域覆盖”的大旅游格局,打造国内一流全域旅游、国际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四五”期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平均增长8%以上,过夜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力争3天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市年接待游客达1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占全市GDP比重25%以上。

四、“十四五”时期工作重点及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海陆统筹、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原则,依托北部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三仙山风景区、八仙过海口以及蓬莱海洋极地世界、欧乐堡梦幻世界等滨海旅游资源,中部丘山谷瓏岱酒庄、逃牛岭酒庄、弘辰百诺酒庄、苏各兰酒堡、仙岛酒庄、安诺酒庄等葡萄酒庄资源,南部艾山国家森林公园康养资源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构建北部滨海度假、中部葡萄酒体验、南部山岳温泉三大板块,激活北部“仙、阁、海”,中部“酒、湖、马”,南部“山、林、泉”资源要素,与登州古城项目相结合,将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点、线、面全面发展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

(二)打造四大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蓬莱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优势明显,要依托我市厚重的神仙文化、海洋(海丝)文化、古城文化、葡萄酒文化,加强历史遗存、文物古迹的保护,串联海洋、城市、乡镇、村庄和优势旅游要素,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蓬莱仙境海岸目的地品牌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和城市形象塑造,增强城市品牌影响力,提升城市品牌价值。

(三)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效

由门票经济向旅游产业经济转变。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在继续发展景点旅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乡村旅游、富有内涵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康体养生旅游等,实现旅游多元化发展,推动旅游业“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利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资源优势,突出“历史、生态、民俗、体验、健康”等多元主题,开发“观光、娱乐、会议、专题、户外”等休闲度假产品,构建大休闲产业体系,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

(四)发展新兴产业带动跨域融合

培育创意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协同创新,扶持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企业,融合古城古韵、非遗制作、文创开发、科普教育、研学体验等多元素,大力发展体验性、参与性、交互性的文化旅游新兴业态,推动文化元素与时代需求、产业开发、现代旅游消费相融合。做足“+旅游”,实现产业和旅游的巧妙嫁接,逐步形成“农业+旅游”“文化+旅游”“葡萄酒+旅游”“体育+旅游”“节庆活动+旅游”“会展+旅游”“演艺+旅游”“动漫+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市场需求,形成旅游创新跨界好文章。

(五)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

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实施特色精品战略,注重景区文化内涵挖掘,提升核心吸引力,增强旅游互动体验,变观光型景区为支持旅游景区提档升级。

丰富住宿产业类型。稳步推进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村、特色精品酒店、主题文化酒店、绿色生态饭店、汽车旅馆、青年旅馆、房车自驾营地、家庭旅馆、乡村酒店、特色农家乐、精品民宿等多元住宿业态,逐步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的住宿接待体系。

打造精品餐饮名店。开展蓬莱最具特色小吃、最具口碑菜品评选与创建工作,创建几条分布于核心景区周边的特色美食街区,继续做大蓬莱八大碗、蓬莱小面、鲅鱼水饺、戚家宴、鱼锅饼子、渤海湾海鲜等特色美食,打造到蓬莱不得不吃的美食系列。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重点支持专业机构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设计、开发和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逐步打造当地海鲜、葡萄酒系列礼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纪念品四大旅游商品系列。继续推出蓬莱旅游必购商品、特色商品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产品。

丰富文化娱乐业态。积极引进高科技手段,培育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省级创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提升互联网服务功能。推进文化、旅游、金融等大数据共享平台的融合,利用蓬莱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的智慧旅游、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相关技术应用,建设和培养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

(六)培育和打造新业态文化旅游产品

立足文化旅游消费新需求,加强产业融合,塑造文旅融合新业态,重点打造5大类文化旅游新业态产品。

1、海滨文化旅游产品

依托蓬莱绵延百里的黄金海岸线、依山傍海的自然风光和“海市蜃楼”奇观,打造独具浪漫神秘特色的海滨文化旅游产品。布局海上运动、海上娱乐、海洋牧场等创新产品业态。设立特色娱乐观光线路,开发海滨水上飞机观光,引入滑水、平台海钓、摩托艇、帆船、帆板等丰富的近海活动项目,将旅游观光与运动娱乐相结合。建设游艇、游船、邮轮码头,开发邮轮餐饮娱乐演艺等项目,支持海洋文化创意、海洋旅游商品研发、海洋研学旅游等创新海洋旅游业态发展。

2、文化研学旅游产品

依托蓬莱八仙文化、葡萄与葡萄酒文化、精武文化、海洋文化等一系列文化资源,做强青少年科普研学、企业研学培训等课程特色,打造主题化、定制化系列研学产品。以蓬莱强大的临港制造工业和船舶业、海产品深加工等为基底,挖掘海洋文化旅游潜力,开展海洋研学旅游活动。

完善蓬莱研学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和教育产业双向融合,互动发展。支持君顶酒庄等景区的研学旅游项目开发,积极对接本地及省内中小学研学需求,有针对性开发研学课程、参与研学线路制定。

3、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发展统筹抓手,结合蓬莱市丘山谷、刘家沟、南王山谷和艾山等乡村资源集中片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休闲、现代农业和乡村度假,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培育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农事教育体验等蓬莱乡村特色业态。中部以葡萄酒庄为核心,建设国内最大的精品酒庄集群,着力打造以生产型酒庄、度假型酒庄和综合型酒庄以及不同风格的葡萄酒小镇组合的酒庄聚集区。南部依托艾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温泉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雄厚的果业发展基础,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出温泉保健、森林康养、特色采摘等旅游活动。

4、工业旅游产品

以蓬莱港口资源为核心,依托京鲁船业、渤海造船、巨涛海洋重工等造船工业,重点发展船舶工业游,打造产业科普研学、企业文化研学等产品。依托中粮长城葡萄酒园区、小门家镇为代表的食品生产加工资源,促进旅游与工业融合,重点发展工业研学旅游和健康食品工业旅游。

5、康体养生产品

依托蓬莱优越的自然生态和葡萄酒资源、温泉资源,打造生态养生、温泉养生、森林养生产品,为游客提供远离城市、休养身心的品质旅游产品。整合南王山谷君顶酒庄、丘山谷瓏岱酒庄、逃牛岭酒庄等葡萄酒庄资源,大力发展葡萄酒养生保健旅游产品。结合村里集温泉与葡萄酒旅游区开展温泉康体项目,探索开发具有仙境文化特色的温泉康体疗养。引导泰生小镇为代表的康养度假项目高水平建设与运营。

(七)建设一批文旅融合的重大项目

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推进资源整合,依托神仙、海洋、精武、葡萄酒、民俗、乡村等独具蓬莱特色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保护历史传承,开发建设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开元旅业等示范项目带动作用,制定重点项目招商目录,围绕新业态体验项目、室内演绎综合体项目、生态养生项目、海上旅游与游艇码头项目、高端度假酒店项目等进行重点引进,以大项目、大企业构筑旅游产业高地,推动文旅融合领域实现新突破。

1、登州古城项目:依托画河改造提升工程,沿画河两岸布局旅游商业业态,重点打造北至北关路、南至南关路、西至西关路、东至钟楼南北路,以及北关路以北和钟楼南北路以东部分区域。通过对登州古城的历史文化解读,充分展现蓬莱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打造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提升古城魅力与知名度,带动蓬莱旅游全产业链乃至夜间经济的发展。

2、丘山谷葡萄酒休闲养生区项目:选址大辛店镇丘山谷片区范围内,总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以葡醍丘山主题街区、慢行绿道、精品民宿村、研学营地作为重要抓手,打造休闲度假区、红酒基地区、户外运动区、文化体验区、和圣马业区、农业休闲区等六大区域。项目已被列入山东省政府100个重点扶持旅游集群片区名录,并成为首批山东省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 

实施步骤为:第一期:2020年-2022年,环谷观光游线建设,对片区内现有酒庄、景点的改善及支持,核心区景点、活动组织及设施完善,易开发酒庄的招商与开发,游客中心及精品酒店建设;第二期:2023年–2030年,邱山水库东岸及周边地带的开发,高端酿酒机构招商与酒庄开发,环水库景点、活动组织及设施,预留酒庄招商与开发,周边地带景点、活动组织及设施。

3、艾山旅游开发项目:项目总体规划为森林公园、温泉区、半山木屋区、自驾车露营地、滑雪场五大区域,“十四五”期间文旅集团在开放运营森林公园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开放温泉区、木屋区、露营地和滑雪场。

其中温泉区占地面积30000㎡,以“艾草”文化为主题,“兵营”元素为情怀,建设“汤屋小院”、艾尚温泉酒店等精品特色温泉区,室内外温泉区、创意商业区、特色餐饮区等。半山木屋区占地面积9600㎡,规划木屋12栋。自驾车露营地占地面积13000㎡,主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汽车影院、房车营地、帐篷露营地、单车驿站、运动扩展营等项目。

滑雪场项目利用丘陵地势依山而建,总占地面积为32130㎡,设有初中高级雪道。

各类项目相辅相成,满足全年龄段游客需求,在畅快地运动健身之后,走进温泉水中放松一番,充分体味“登山+滑雪+温泉”的极致享受,重点开发艾山国家公园、艾山温泉及配套项目,将生态休闲、健康养生、红色旅游、山林滑雪等多种业态兼容并蓄,开辟以森林资源为载体的休闲度假板块,为蓬莱解决旅游淡旺季问题。

4、复星普罗旺斯小镇项目:计划依托君顶酒庄景区、酒店、高尔夫球场资源,对君顶酒庄进行升级改造,在君顶酒庄西包家岭地块建设集地标形象、艺术空间、娱乐体验、酒店住宿为一体的生态度假综合体--普罗旺斯小镇,打造包含各种风格餐厅、酒吧、各类运动、健身、医疗保健设施和原生态体验的Casa Cook酒店。

5、西海岸文化旅游休闲区项目:整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3.7平方公里,旅游用地约3.1平方公里,重点推进国际文化旅游休闲岛建设。计划建设三座离岸人工岛和一处接岸陆域,岛屿部分计划打造集海岛度假、国际贸易、文化创意、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岛屿新区。路域部分计划以国家级休闲度假为主,强化岛域与陆岸的联动。

6、蓬莱恒大文化旅游休闲城项目:位于蓬莱市登州街道,总占地约134亩,主要建设五星酒店、运动中心、儿童反斗城、商务办公、商业街等。

7、乡村民宿项目:计划围绕蓬莱全域旅游发展,重点打造四大主题民宿。在抹直口、小皂、水城等北部滨海地区打造仙宿主题民宿;在西部传统特色村落区域打造村宿主题民宿;在丘山谷、刘家沟周边乡村打造酒宿主题民宿;在村里集镇等南部乡村打造汤宿主题民宿。

(八)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的村镇

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积极打造乡村旅游齐鲁样板,通过“点、线、面”的发展模式,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强全市古村落的科学规划、保护开发,培育有文化有内涵的乡村旅游吸引点,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片区。结合市政府规划建设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推进乡村旅游片区提档升级,重点发展丘山谷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培育刘家沟特色小镇积极创建旅游小镇,规划打造南王羽山养生旅游片区,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九)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

引导文化旅游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鼓励利用存量房、存量地建设文创产品、旅游商品集聚区,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消费业态、完善旅游功能、强化宣传营销,沿登州古城规划范围、北关路和滨海路中心区域打造文创产品、旅游商品集聚区,做活蓬莱夜间旅游市场,引爆蓬莱夜间旅游和新兴文旅消费目的地。

(十)设计一批精品文旅线路

以蓬莱独具特色的仙境文化、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精武文化等为依托,设计打造红色古城、仙境寻仙、酒庄休闲、亲子研学、海洋主题等五条自驾游旅游线路,打造探秘仙境访古寻仙、追忆英雄探寻足迹、美酒美食醉享生活、非遗民俗继承发展、亲子研学童心寻梦、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

(十一)建构标准化旅游服务体系

强化旅游核心区域旅游服务功能,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制定完善渔家乐、公交车、出租车、旅游包车、旅游船艇等旅游服务细则,开展涉旅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组织旅游企业开展“互访互学”行业交流活动,全面提高市民旅游意识和旅游从业者素质。构建精品旅游标准化体系,培养一批运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优质的旅游示范企业,强化旅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将旅游诚信信息与企业发展挂钩,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强化部门联合执法成效,提升我市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十二)实施艺术创作精品工程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努力创作反映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具有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大力开展以蓬莱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城市形象、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精神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创作活动,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影视剧、民间文艺等各个艺术门类分别推出一批在烟台、全省、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争取在省“泰山文艺奖”“社会文化星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影响重大的奖项评选中有所突破。同时,深度挖掘文化和旅游的契合点,依托我市的历史文化、山海风光、景区、葡萄酒庄等优势,吸引国内外影视公司创作以蓬莱为题材、背景的影视剧,吸引其他影视剧组将我市作为取景拍摄点,讲好蓬莱故事,促进文旅的融合。

(十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优化提升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提升改造市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市级公共文化设施。积极推进行政村、社区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优化升级工作。同时坚持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并重,建立健全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和服务标准。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继续推行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以市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在乡镇、街道,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地区设立分馆,并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建立高校文化资源向社会开放机制,推动泉城学院、鲁东大学等高校艺术系、图书馆面向广大市民开展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建立文化旅游产业专班协调调度会机制,召集项目方、相关部门共同商议、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建立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指导推动我市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招商引资。

(二)加强用地用海供给。编制和调整国土空间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文化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规范用海及海岸线占用。加大文化旅游发展用地支持力度,优先保障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及其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需要,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废弃矿山等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三)强化融资支持。推动文化、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专项基金(文化、旅游),不断优化基金运作管理,支持跨行业投资、共同投资。积极与省厅、市局沟通,做好与银行机构对接,实现文化、旅游授信额度在文旅行业互通共用。引导担保、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打通文旅行业融合投资渠道。

(四)加强宣传营销。建立文旅融合发展的固定媒体宣传渠道,组织赴主要客源省市开展文化旅游大型推介活动,推荐、组织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跨行业参加国内外文化、旅游重大展会和推介活动。扶持创作一批反映蓬莱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民风民俗、城市精神的书籍、动漫、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舞台艺术作品,并在主流渠道展示传播。

(五)人才保障。建立文化旅游人才资源库,为文化旅游企业招聘人才搭建平台;加快旅游技能实践基地建设,培养一批优秀旅游从业人员;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采取校企订单、针对性培养等形式,建立文化旅游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培养一批适应蓬莱文化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走出去”培训和“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文化旅游景区、旅游饭店、餐饮企业、农(渔)家乐等从业人员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良好、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与文化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