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南镇:深挖红色文化基因 用文化武装头脑带动产业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蓬溪县蓬南二中 蓬南镇:深挖红色文化基因 用文化武装头脑带动产业发展

蓬南镇:深挖红色文化基因 用文化武装头脑带动产业发展

2023-11-27 1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题记: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经过多次实地研判,蓬南镇适宜走‘三镇一园一区’规划,即‘打造全国重点镇、国家级文化镇、省级商贸流通重点镇,发展一个工业园区、建立一个新区’的发展道路”蓬南镇党委书记、镇长杜志凌介绍道,蓬南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发展速度稳步上升,目前重点工作是以打造文化小镇为契机,把蓬南文化发掘出来、打造出来、推广出来,让蓬南人民的文化基础更扎实、增强蓬南人民的自信(自豪)感、丰富蓬南人民的精神内涵和素养、强化蓬南人民的精神支撑。并且,通过文化特色打造,发展文旅产业链(基地),带动文旅、文创产品整体经济效益增收。

  背景优势:红色基因流畅故事鲜活真实

  蓬南镇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唐为钟山镇、清名蓬南场。体现耕读文化的“文明书院”始建于光绪甲申(1884)年,延续至今演变为遂宁市排名第一的乡镇中学——蓬南中学。体现红色文化的蓬南革命烈士陵园位是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蓬南镇作为书法艺术之乡的代表,民间书法艺术底蕴深厚,闹元宵、耍龙灯、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更彰显了其历史韵味。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攻克国民党南京政府后,继克重庆,第四野战军镇江二支队,肩负着解放川北的重任,跟踪追击溃逃之敌,取道至蓬南场(蓬南镇)。预伏在此的囯民党军事委员会川北少将专员蒋述法指挥合、武、潼、蓬四县边区“联防大队”抗阻解放,于同年12月8日晨与我军激战两小时,敌败溃逃,蓬南场始得解放。在战斗中,我军指导员王世杰和战士田立荣不幸中弹牺牲,烈士热血洒在蓬南,烈士忠骨埋在蓬南镇。

  1950年3月14日,特务头子蒋述法、土匪头子农民自救团团长何志远、副団长伪乡长何北高纠集合、武、潼、蓬四县边缘的各路匪棚和隐匿的残渣余孽数百人,组织反动武装“九路军”,在蓬南发动武装暴动,妄图死灰复燃。征粮工作队到离蓬南五里的天平寨剿匪、时遇大雨、天黑路滑。队员宋汝勋不幸跌伤左腿,工作队返回蓬南场。

  3月15日,征粮工作队吃过午饭,接蓬溪县仼隆镇来电,称潼南县古溪区张区长被土匪围在恵光寨,请蓬南工作队去惠光增援。庚即,仼隆区长何长荣率一个排的解放军和杜华、夏维舟等,与蓬南工作队共30多人,前往惠光寨增援。时遇倾盆大雨,增援队伍便到地主张焕堂家避雨。

  3月16日拂晓,雨停。苏文、何长荣研究决定,蓬南工作队回蓬南,何长荣、杜华、夏维舟和一个排的解放军继续前往惠光寨增援。接近惠光寨时,被土匪阻击,当时敌众我寡,欲进不能,只好退到樊家坪寨子上。土匪多次攻寨,均被击退。解放军用机关枪固守三天三夜,后经驻潼南解放军解围脱险。趁工作队离开蓬南时,何北高利用伪乡长职权,纠集土匪、特务,拉拢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打着九路軍的旗号,攻占蓬南场。因被告密,土匪捉住在庙里的伤员宋汝勋,后被枪杀在高庙子半山坡。土匪埋伏在寨子里、场口、高庙子等处,妄图消灭工作队。

  3月16日上午,工作队回蓬南,途经杨家寺山坡处,寨子里的土匪开枪射击。工作队兵分两路,苏文一路九人攻寨,老姬、纪言中等十余人掩护。因为人少枪少,苏文一路九人除三人因群众掩护脱险外,其余六人全部壮烈牺牲在东升马槽沟。六烈士全身血跡,手腕被刺刀刺穿,穿上铁丝,吊在树上,遭毒打后被枪杀。遗体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3月17日,解放军和蓬溪县工作大队来蓬南增援,打退土匪,进驻蓬南。

  3月19日凌晨,土匪又来攻场。安副营长带领部队出击,在场囗黄桷树边观察敌情,不幸被流弹穿胸致伤,后抬去潼南救治。经过一小时的激战,解放军打死敌副团长何北高和参谋长,土匪四处逃窜。群众抬着何北高的尸体游街示众,庆祝蓬南平暴胜利。平暴胜利后,又先后将蒋述法、何致远等匪、特捉拿归案,公审枪决。解放军某部独七旅会同蓬溪县党委政府,经六天激烈战斗,终于击毙匪首何北高,平息了暴乱。

  1950年8月,蓬溪县蓬南区人民政府成立。县征粮工作队开赴蓬南开展征粮剿匪工作。后来,川北行署征粮工作队进驻蓬南场,由川北军区机械所的王培英、阎秀章、仇景祥、张德衡、胡鲁荣、王二合,川北行署的宋汝勋、赵长荣,重大学生莫静安等15人组成,并且解放军一个排也驻扎在此,防止匪徒和敌军余孽再次暴乱。

  1953年10月,蓬溪县人民政府将分散葬在蓬南境内的王世洁、田立荣等四位烈士遭骸,迀葬在场后林家山,修墓立碑,建设蓬南烈士陵园,供人瞻仰。毎年清明,机关、学校和群众都要来这里扫墓,向烈士献花、致哀。

  经过三十多年岁月的洗礼,蓬南烈士陵园碑墓损坏严重。1983年蓬南政府向蓬溪县人民政府提出修复烈士碑墓的报告,县政府得到绵阳地区批准决定修复。1983年开工,1984年2月峻工,占地面积1.2亩,定名为蓬溪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又称蓬南革命烈士陵园。2002年1月,蓬南区人民政府再次维修陵园,在墓碑两侧修U形走廊。走廊混木结构,廊柱刻联、廊樑彩绘、古朴典雅。同期,乡人刘燕捐修烈士陵园彩绘牌坊。2002年元月,蓬南老年协会捐碑文十余块,立于烈士墓四周。2005年3月,蓬溪县人民政府将苏文烈遗骸迁葬於此,立墓碑纪念。

  基础优势:乡镇基础建设扎实交通位置便利

  中国革命老区四川蓬溪县,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省建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享有“梓东邹鲁”的美誉。作为蓬溪县第一大镇的蓬南镇是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重点镇、省级安全社区和省级商贸流通重点镇。根据蓬溪县“工业提速,农业转型,城镇上档”,三产升级发展战略,蓬南镇将建成遂宁南大门区域中心镇、新型商贸镇、生态田园镇、平安和谐镇,实施“东进、北拓、西优、南控”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向东扩展,南部开发杨家寺新城区,西部改造老城区,北部管控新城区。

  蓬南镇位于成渝城镇群中部,地处川渝、三市(遂宁、南充、广安)、五区县(蓬溪、武胜、嘉陵、合川、潼南)交汇处。境内有遂广高速和规划南渝泸高速穿过并设有出入口,是“蓬溪县南部门户”。

  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2825元,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8853元,公共财政收入10138万元。城镇建成区面积250公顷,镇区常住人口51000人。

  蓬南镇地处浅丘,全镇地势起伏缓和、中间低四周高。境内拥有沙坝水库、安家店水库、东升水库、烂泥沟水库、黑龙凼水库等5座水库,属嘉陵江水系的后河由西南绕场镇背后向东北流入南充嘉陵区安福镇,最终流入嘉陵江。缓和的浅丘、丰富的水系、密布的田园,构成了蓬南镇良好生态格局。

  蓬南镇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唐为钟山镇、清名蓬南场。体现耕读文化的“文明书院”始建于光绪甲申(1884)年,延续至今演变为遂宁市排名第一的乡镇中学——蓬南中学。体现红色文化的蓬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老镇区中部山顶,是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蓬南镇作为书法艺术之乡的代表,民间书法艺术底蕴深厚,闹元宵、耍龙灯、祭祀等传统民俗活动更彰显了其历史韵味。

  蓬南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和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全镇自来水卫生达标率、有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例均达100%,垃圾处理、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网络、电力网络实现全覆盖。公共服务设施蓬勃发展,教育、医疗、文娱等设施辐射力强,人民生活幸福感显著上升。

  商贸腹地广、辐射人口多。蓬南镇为原区公所所在地,由原蓬南乡、东升乡、惠民乡和胜利乡四乡合并而成,历来皆为周边区域的商贸服务中心。依托优越的商贸基础,成为周边包括重庆市古溪镇、南充市安福镇、广安市赛马镇、蓬溪县群利镇等二十余个乡镇、近800平方公里范围、逾百万人进行商贸活动的中心。

  商贸基础扎实。蓬南镇三产产值2017年28.6亿元,年均增长11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已成为蓬南镇主导产业,年产值在同类行业镇中排名全省第三、遂宁第一。蓬南镇现有各类商贸流通企业130多家、物流企业8家,个体工商户2100多户,大小超市数百家(其中大型连锁超市19个),是川渝地区超市最多的乡镇。

  城镇基础配套完善。遂广高速、南泸高速贯穿全镇,国道350线穿境而过。规划南遂潼高速公路、县城至蓬南快捷通道的建设,使之成为从重庆、合川、潼南到遂宁、蓬溪的必经之路。全镇44个行政村硬化路全通,出行便捷方便。实施城镇雨污分流工程建设,蓬南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能力4000立方米/日。实施蓬南自来水厂改造工程,供水能力7000立方米/日。新区管廊建设工程2017年已完成450米建设计划。建成蓬南镇垃圾中转站(70t/d)、消防中队、公厕(20座)。已启动城镇燃气配气站及配套燃气管网建设。

  城镇公共服务健全。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的蓬南农贸市场、供销合作一条街、商贸中心、蓬南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教育科技领先,有高完中1所、中学1所,小学5所,幼儿园17所;医疗事业发达,率先探索医联体建设,建有1个中心卫生院、1处医院服务中心;建有文化广场1处,文化活动室50余家,常年开展各类文体竞赛活动。

  发展目标:文化武装思想文化带动产业发展

  “蓬南今天的和平,是先辈们前前后后经历了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是党、政府和老百姓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换来的。”蓬南镇党委书记、镇长杜志凌说,蓬南镇党委政府不忘初心,经过几十年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我们要时刻牢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当时为蓬南解放和除暴流血献身的先辈们。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打造文化镇就是要让这种红色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让这种精神武装蓬南镇人民思想,鼓舞人民群众为小康生活奋斗拼搏,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自信力。

  “打造红色文化小镇,重在挖掘、传承、发扬和推广四个步骤,继而再是融合产业发展,‘红色旅游+’的发展理念,并用红色文化为引领作为文化发展的总纲领,把地方特有的民间文化结合来,贯穿起来,链接起来。”杜志凌说,文化建设是精神建设的基础,文化的昌盛和繁荣,是经济繁荣的基础和根本所在。思之所在,行之有往。

  据悉,蓬南镇在保护慧照院及烈士陵园等丰富的历史遗产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将“红色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复合型、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和业态。

  对于文化小镇的打造,杜志凌进行了介绍。他说,目前已对红色文化进行了近一年多时间的深度挖掘,并汇编成了书籍,对于推广问题,今后将考虑以举办文化论坛的方式,请专家学者指导,并且把蓬南民间文化艺术结合起来,衍生出各种文创产品,比如诗歌、戏曲、歌舞等形式,创建红色文化基地等待。文化小镇的建设(打造)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蓬南、关注蓬南、驻足蓬南,让蓬南在发展上华丽登场,给人以新的面貌,走出蓬溪、走向四川,走出四川。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