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周年大事记之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蒸汽火车是什么原因 建国70周年大事记之六

建国70周年大事记之六

2024-07-03 1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蒸汽机车大大的“肚子”,高高的烟筒,运行中“喷云吐雾”,对环境不友好,也挡住了视线,司机需要不断探出车窗向外瞭望;大口“吃煤”,运输煤的1/4要被自己“吃掉”;大口“喝水”,每行驶(80 ~100)千米就要加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蒸汽机车后面是绿底色和黄色带的“绿皮车”。散发着温暖火光的锅炉、“摇头晃脑”的电风扇以及硬邦邦的皮质座椅是“绿皮车”经典配置,在乘坐绿皮车人的脑海中,留下抹不去的记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蒸汽机车老了,步履阑珊的它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20世纪90年代开始,蒸汽机车陆续被内燃机车代替。

内燃机与红皮车

内燃机车以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作为原动力,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与蒸汽机车相比,内燃机车功率大,没有了锅炉,环保了很多。但多了柴油机,它运转时发出巨大的“哐且哐且”声,充斥着整个司机室,司机和副司机讲话只能靠“吼”。

还有,依然没有卫生间,再热的天,司机也不敢喝水,因为憋尿比口渴更难受。

伴随着蒸汽机车的退役,“红皮车”也逐渐替换了“绿皮车”。“红皮车”色调红色和白色相间,空调、电暖器、松软的座椅是“红皮车”的进步所在,也给予走南闯北的人们不同的体验。DF4D内燃机车牵引着“红皮车”组,一抹“红”映出朝夕,奔跑在山河间,与枫色融为一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电力机车与蓝、白皮车

从1997年开始,电力机车开始大面积替换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是指从供电网(接触网)或供电轨中获取电能,再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辆行驶的火车。扎着高高“马尾辫”的电力机车,功率大、过载能力强,清洁环保、没有废气排放。驾驶室有空调,冬暖夏凉,有卫生间,司机再也不用到站就提着裤子往外跑。

伴随电力机车而来的还有“蓝皮车”,色调为蓝色、白色与红色相间。全新技术造就全新的“蓝皮车”,平稳、特快与舒适是旅客的体验,身披“蓝天白云”敲开铁路提速的世纪梦想。

2004年4月18日,中国铁路进入“白皮”时代。最先现身的是25T型客车,它整体白色,车窗部位为蓝色,外加红条裙边;密接式车钩、车端阻尼装置和真空集便器是它的技术特征。在SS9电力机车的牵引下,乘坐它,您能在京沪间夕发朝至。

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白皮”时代主力军—CRH系列动车组现身。CRH全名China Railway High-speed,是中国高速铁路的品牌名称。CRH动车组通体白色,辅以蓝色条带,效率高、运转快以及无需掉头是它的特长。一列列动车组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将中国铁路运输带入高速时代。

通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一系列具有中国风的高速列车先后下线。2010年4月,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山东青岛下线。CRH380A动车组车头造型灵感来自于长征火箭,寓意比肩航空,取势腾飞。2010年12月3日,CRH380AL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试验段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速度记录,至今未有超越。

复兴号标准动车组

2015年5月,中国标准动车组“金凤凰”和“蓝海豚”下线。“金凤凰”造型设计灵感,来自那只庇佑泱泱中华的神鸟凤凰,那片洁白是轻盈的羽,鎏金是弯弯的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给人流动、快速之感。

2017年06月,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飞龙在京沪高铁惊艳出场。“飞龙”外形采用仿生学设计,整体似蓄势腾飞的巨龙:车头采用修长的流线型,线条硬朗锐利,彰显轩昂雄健之势;车头前部粘贴古铜色铁路路徽,环绕车头的色带如“龙髯”;黑色涂装的前脸庄严厚重,车灯如画龙点睛。

靓丽的外表下,“飞龙”还有着更实在的内心:整车运行阻力降低12%,人均百公里能耗下降17%,往返一趟京沪节省5000多度电;当列车以350公里时速高速运行时,车厢内噪音最大仅65分贝,远远优于70分贝的优等线。

网络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自主研发,实现了完全自主化的突破。“复兴号”内部有一颗更加聪明的“大脑”,1秒钟可记录100万个数据,同时整车的监测点多达2500多个,相比之前的动车组多了500多个。这些传感器将采集1500多项车辆状态信息,对列车振动、轴承温度、牵引制动状态、车厢环境等实时监控,保证了列车安全、高速与智能运行。安全舒适,智能快捷,“复兴号”载着国人,继续奔向美好的明天。

-----

-----

本期我们介绍了

建国七十周年来火车的发展变化

就到这了

欢迎小伙伴们下发留言哦~

文章片段节选自:百度百科、新华网

文章图片来源:百度图库、新华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