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植物辨识 (十三)“不流束蒲”之“蒲”是草还是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蒲草是什么科什么属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 (十三)“不流束蒲”之“蒲”是草还是木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 (十三)“不流束蒲”之“蒲”是草还是木

2024-07-11 1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蒲”字作为一种植物,在《诗经》里出现了五次,即 《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陈·泽陂》“有蒲有荷”、“有蒲与蕳”,《小雅·鱼藻》“依于其蒲”,《大雅·韩奕》“维笋及蒲”。 “有蒲有荷”、“有蒲与蕳”、“依于其蒲”和 “维笋及蒲”之“蒲”,古今解释一致,都说是蒲草或香蒲。 “不流束蒲”之蒲有歧义,有说是蒲草或香蒲,有说是指蒲柳。

在植物分类学里,蒲草和香蒲是同属于香蒲科香蒲属两个不同的种。蒲草的正名叫水烛,别称狭叶香蒲,又叫东方香蒲。水烛与香蒲植株形态很相似,其用途也相同:叶片用于编织蒲席、蒲鞋等,还可用于造纸;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可作蔬食;雌花序可作枕芯和坐垫的填充物;粉即蒲黄入药,止血,化瘀,通淋等功效。另外,本种叶片挺拔,花序粗壮,常用于花卉观赏。 二者的区别是水烛较高大(1.5-2.5 米),叶片较长(54-120厘米),在同一花序轴上的雌雄花序之间有2.5-7厘米的间隙,雌花序长15-30厘米,粗壮。香蒲相对于水烛矮些(高1.3-2米),叶片长40-70厘米;雌雄花序紧密连接,雌花序长4.5-15厘米。

“蒲”字在《说文解字》、《释名》、《唐韵》等典籍书里,只解释为可以作席的水草。《诗经》《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之“蒲”,各家解释不一。《毛诗》解释为蒲草,东汉郑玄《毛诗笺》解释为蒲柳。之后大都说“蒲”是蒲柳:三国学者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解释说,“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曰大杨。其叶皆长广似柳叶,皆可以为箭杆。故《春秋传》曰‘董泽之蒲,可胜既乎?’今人又以为箕罐之杨也。” 两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所著《尔雅·释木》说,“杨,蒲柳。”《说文解字注》解释“杨”字说,“蒲柳也······《古今注》曰。蒲柳生水旁。又曰。水杨、蒲杨也。枝劲细,任矢用。任矢用者,《左传》云董泽之蒲是也。累呼曰蒲柳。单曰蒲。音同浦。至唐而失其读矣。”这说明在唐代以前,蒲即指蒲柳。现代的《诗经》释本也分两说,一说蒲是蒲柳,如《古诗文网》,一说此蒲指蒲草,如《诗经今译今注》。

在现代的植物学里,并没有蒲柳这种植物,《中国植物志》里也查不到任何与“蒲柳”相关的记载。那么,蒲柳一种什么植物呢?也有两种说法。

一曰杨属之杨。晋人崔豹 《古今注·草木》:“蒲柳生水边,叶似青杨,一曰蒲杨。”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释名说水杨就是《纲目》里的青杨,《尔雅》里的蒲柳,《古今注》中的蒲杨、蒲栘、栘柳。《本草纲目》集解:“蒲柳即水杨也。···恭曰:柳与水杨全不相似,水杨叶圆阔而尖,枝条短硬······”时珍曰:“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盖一类二种也。”

一曰柳属之柳。上述陆玑说的蒲柳有两种,其叶皆长广似柳叶,皆可以为箭杆。·······今人又以为箕罐之杨也。”《古今注》蒲柳生水旁,枝劲细,任矢用。《尔雅注疏》:“《疏》‘杨,蒲柳’。释曰:杨,一名蒲柳。生泽中,可为箭筩。”很明显说的是柳属植物。杨属植物枝条短硬而扬起,不能作编制箕罐之用,叶也不似柳叶,也少生水旁。

这种柳属的“蒲柳”,是现代的植物学里什么种呢?又有两种说法。这两种说法都来自网络。

360百科说是一种叫“水杨”的灌木,“蒲柳”条目引用的短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蒲柳是黄河滩上常见的一种植物,植物学上的名字叫水杨(注:植物学上没有此种名)。河滩上的植物都长不高,蒲柳也是这样,虽然是木质的,河边的庄稼人却没有人把它叫树。它的确也不像树,一丛丛地生成一堆,一根根往上长,没有枝杈,一片片尖长的叶,若刀一样稀疏地排列在上面,很不美观。植物学上把这种植物叫灌木。

“蒲柳看上去瘦削纤细,却并不羸弱,在猎猎河风中,也许会剧烈晃动,把身子匍匐在河滩上。河水涨落,浪涛会把蒲柳吞没,淤进泥里。风平浪静时,蒲柳又会默默地显露出来,直直地挺立,还是那么纤细,在怒号的河水面前,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因而,蒲柳不像垂柳那样能够纤弱出柔丽,也不会像垂柳那样婀娜多姿,若生长在河边的村姑。在柳树的家族中,蒲柳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一种。

展开全文

“蒲柳也长不粗,有手指那样粗细就很不错了。挤在茂密的芦苇丛中,竟分不出彼此。蒲柳没有树干,只有树条儿。蒲柳条儿通体细长,质地柔软有韧性,可用来编笸箩、簸箕、篮子。到了秋天,河边的庄稼人走上河滩,用一张镰刀就可以轻松把蒲柳齐根割去,叫杀柳条儿。

“即使与芦苇、蒲草这些草本植物生长在一起,蒲柳也落落寡合,到了秋天,不等芦苇飘出如泣如诉的飞絮,蒲草才刚刚长出蒲棒儿,蒲柳就开始飘零落叶,及至河滩上众多的植物现出枯相,蒲柳早就光着秃条,现出一副失意相。《晋书·顾悦之传》中说:“蒲柳常质,望秋先零。”指的就是蒲柳的这种特性。······”

根据上述描述,这种黄河滩上的蒲柳应该是植物学上的筐柳或簸箕柳。

筐柳是杨柳科柳属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细长,枝条细柔,是很好的编织材料。产河北、山西、陕西、河南、甘肃等黄河流域,生于平原低湿地,河、湖岸边等。簸箕柳也是灌木,枝条较筐柳强韧, 也用于编制柳条箱、筐篮、农具等用。因为筐柳和簸箕柳植物形态非常相似,再过去视为一种(筐柳)。《左传》所谓“董泽之蒲”,当指的是此种。

“头条搜索”说蒲柳即学名(正名)红皮柳,又名蒲杨、水杨、青杨和蕉苻。但未说明出处。红皮柳也是一种高3-4米的高大灌木,叶对生或斜对生,披针形。产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生地灌木丛中,或沿河生长,但不生湿地泽中。我们通常所说的红皮柳是杞柳的一个栽培品种,有的地方也叫簸箕柳,它并不是植物分类学里的红皮柳。杞柳产河北以东地区,其余所产多为栽培。

陆玑《毛诗疏》说“蒲柳有两种,皮正青者曰小杨,其一种皮红者曰大杨。其叶皆长广似柳叶” ,也许说的就是筐柳和簸箕柳,也许说的是筐柳(簸箕柳)和红皮柳。总之,蒲柳是泛指。

回到“不流束蒲”上。

分析起来,说蒲是水烛(或香蒲)或是蒲柳似乎都有道理。认为是蒲草者说,《陈·泽陂》“有蒲有荷”、“有蒲与蕳”,《小雅·鱼藻》“依于其蒲”,《大雅·韩奕》“维笋及蒲”之“蒲”,即《诗经》里所有的“蒲”指的都是水烛或香蒲;再者,《释名》、《唐韵》等比较权威的典籍书,都解释为蒲草或是可以作席的水草。那么,《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蒲”之“蒲”也应该是水烛或香蒲。认为是蒲柳者说,“不流束薪”是成捆的薪木,“不流束楚”成捆的荆条,把“不流束蒲”解释为成捆的杨柳枝条顺理成章。

何去何从,自己理解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