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麦昆塔:在城市卷累了,去乡村看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简介 对话麦昆塔:在城市卷累了,去乡村看看

对话麦昆塔:在城市卷累了,去乡村看看

2024-05-01 0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年前第一次去乡村,车子从山脚开到山顶的2小时中,每转一个弯,知了君就从车子的一侧被甩到车子的另一侧。到了位于山顶的村落,时不时出现的羊群,没有厕所,简陋的房屋,以及用几块石头搭建出来的灶台,是我们对村子的全部印象了。

来到麦昆塔社区所在的成都西来镇铁牛村,知了君发现,这个原本普通的川西乡村,经过新老村民3年来共同努力建设,既保留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又体现着来自城市的创造活力。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相聚于此,用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参与乡村振兴,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发展。

麦昆塔社区总规划师施国平:

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

Q:

能先和我们介绍一下您这次刚建成的新场景吗?

S:

为了响应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我们社区做了两项很有意思的计划。第一个,我们在西来古镇对面的128亩土地上,做了一个名为“田野里”的项目,今天正式开幕,并对外开放了一些场景。我们邀请了成都的市民来乡村过周末,在田野中喝咖啡、看书、体验一些田园生活。这是疫情后,我们希望给城市人的一种新体验场景。

航拍田野里

S:

第二个,我们在铁牛村启动了“阿柑生态社区”计划。经过三年实践,我们发现这里越发受到关注。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来到乡村,感知它的吸引力,发现它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场域,发挥能力,找到自己的梦想。另外,我们也想借机把铁牛村七十多位新村民和老村民共建的社区开放出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更多五湖四海的人能够一起参与到未来乡村的建设中去。

S:

我们也期待未来还会建设新的场景,供年轻人过来发展,或者周边的村民、成都市民来这里感受一番。

Q:

创办麦昆塔至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加入进来。您认为能够吸引到他们的原因是什么?

S:

为了建丑美生活馆,2020年我从上海带了三位90后伙伴来这里工作和生活。从8月底到11月11日完工,三个月不到的时间,他们最终都选择留在这里。他们说有三个原因。首先,乡村真的需要人。在这里,一个人要干好几个人的工作。其中95年的设计师,除了设计,还要做包括水、电、照明,与工人及政府打交道。他可以全面地锻炼自己。乡村的工作环境没有城里那么卷,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

S:

其次,我们每一个人的付出,都得到了媒体和国家的关注。2021年的2月份,我们还上了中央电视台。不仅如此,两任成都市委书记、省委常委都来我们这里看这些年轻人,他们也为此感到自豪,自己在这里小小的付出,竟然得到了国家的关注,个人的命运也与国家命运相融合。

S:

最后,这里有一群人,而不是一个人。10年前我来乡村,如果没有一个社群,没有社交,没有熟悉的人、环境甚至是文化,就很难留下来。这里从当时有十位90后,发展到现在将近70位。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工作与生活都在一起。这种亲近且温馨的社群关系,是城市中所没有的。我想这三个原因对于当今年轻人来乡村工作是富有吸引力的。

Q:

您认为年轻人选择来乡村工作,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逃避吗?

S:

我觉得用“逃避”这个词有点过于消极,也不觉得来乡村发展是消极的表现,反而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是每个人被赋予的一种权利。用更积极的态度去探讨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更好地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回归到生活本身。我们自己社区中的年轻人,他们对待生命及个人成长都积极正向,也都特别在意社群之间的友好关系。年轻人对生命的追求是多样性的。这与我这代人完全不同。

Q:

等有一天教育、医疗甚至引入高科技等设施齐全后,乡村会不会被过度开发,成为另一种城市?

S:

我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取决于用哪种来做这件事情。我认为未来生活在城市或者生活在乡村,是一种有能力的选择,不会所有人都去城市,也不会所有人都去乡村,它不是对立的。你喜欢城市,就在城市生活,但因为一定有一些人会愿意来到自然环境中生活,去体验。

S:

不用担心乡村会变成城市,因为一定是以需求为导向。过去我们城市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人的真实需求,才导致城市都变成一个样子,这是我们要开始反思的地方。也因为所有城市都被发展成了统一模式,失去了人性,我们对城市产生要逃离或者要去寻找新地方的想法。

所以人在乡村一定有着自己的梦想。我想今天来到这里这么多人,“阿柑青年”们是真实的,有创造力的,有热情的,他们创造的东西一定是不会被复制的。

Q:

未来会想吸引更多资本的加入吗?

S:

我反而觉得应该慎重对待资本。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走资本引入路线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任何新生活方式探索的初期,要特别保持它的纯粹性,它的生长性。资本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纯粹逐利。乡村融合了社会效应、民生效应以及生活效应,它不是逐利的地方,至少在现阶段是无利益的。

另一种是良善资本,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关注的资本。它们怀着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善的愿望来到这里后,以一种长期主义来坚持这种有益的探索,它会有可能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认为,无论我们一产的生态种植,二产的生态产业加工,还是三产的研习营、亲子游、各类节日活动,都能满足城市人的消费需求。所以我不担心,只要大家有正向的认识,乡村不会变得一模一样。目前通过资本去开发一个乡村,纯逐利的方式,还不行。

Q:

中国有那么多的乡村,您认为怎样的乡村才具有被振兴的条件?

S:

大家现在都在乡村振兴的大热潮里,有着很多的机会。国家对此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钱到底用来干什么?要创造怎样的发现条件?都是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对于一个可被振兴的村子来说,最基本的水、路、电、通信和互联网要有,它们是任何一个地方发展的起点。这些基础设施如何规划,如何发展至关重要。建设乡村一定要在保持其自然品质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才可以。

S:

对于基础设施的规划要以乡村长远的发展为前提。未来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等。现在所做的这些还是不够的。虽然高铁修了,道路也修了,但是没有考虑长远发展。

另外,要保护当地文化的独特性。当地原来的房屋可能都有百年历史。也许是天灾或是改变住房条件,一年中将这些房屋都变为了钢筋水泥房,当地就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也很难吸引城市中的人来。

S:

所我们成立了未来乡村研究院,就是希望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去建设、保护、投资、发展上能给到政府或者企业一些支持。

麦昆塔CEO黄海英:

从风投到乡村主理人

Q:

您在来麦昆塔之前从事风投工作。怎样的一个机缘巧合,让您了解并加入到这个社区?

H:

我觉得是两个重要的出发点。第一点,我在做风投的时候,每年会看很多的企业,而且我觉得风投它其中一个目标一定是钱生钱,找到最赚钱的行业,最赚钱的企业,然后给我们的投资人带来更高的回报。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希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在投了那么多的企业之后,我自己也有了观察与反思,商业越发达,整个社会越便利,所有的欲望可能都被激发与满足,但是我感觉这背后产生了更多的焦虑和攀比,并没有为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与快乐。

阿柑果乐园

H:

所以我反思钱到底应该投在怎样的地方,如果只为了钱生钱,它可能是一个数字,是影响力,但是它很难回归到我觉得生而为人的核心,就是钱作为工具的背后,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所以首先我想找到一些商业模式,帮助人们真正成长并获得幸福。

第二点,我有一些上海的朋友,像施国平、方文,我们在上海都是很好的朋友,年龄也相仿。施老师因为是明月村的规划师,西来政府邀请他来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也关注到西来有块地,觉得那还挺棒的,本身自己也有一些田园梦想,所以当时是想以抱团养老的目的开始关注这个项目,渐渐地加入我们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都追求更长远的,和谐自立的创业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创建了麦昆塔社区。

Q:

在这里生活工作了三年后,您和您家人在生活上有哪些改变?

H:

首先从事业的角度来说,以前做投资的时候,更多的是选行业、选企业,很少自己亲力亲为地去做。如果不是生活在乡村,而是在城市去想象投资乡村的项目,与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再去看乡村投资,在认知上会大相径庭。因为乡村需要系统化的开发,所以我与各行各业有了深度的连接。

其次,通过与不同行业产生连接后,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有着田园梦。重要的是,我更加理解国家为什么要开发乡村了。在城市生活的时候,我们生活的环境,周边的朋友会让自己觉得世界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但到了乡村才发现,中国乡村幅员辽阔,它的面积更大,人口更多。所以我对乡村振兴的政策以及基层干部对乡村的付出更为敬佩。

H:

另外,我在衣食住行上考虑更多的是舒服——穿得舒服、过得舒服。我的孩子在这里,只要一抬脚就能找他的小伙伴玩。随着与这里的老村民越来越熟络,他们会不时地给我们送菜,送好吃的,送上几株植物,家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村民都会来帮。这种家庭式的氛围,非常有人文气息。

Q:

麦昆塔属于比较特殊的企业。您在管理模式上有哪些独特性?

H:

我会根据麦昆塔不同的阶段来调整我的管理方式。初期,产品都处于研发阶段,无法求量,所以我不用数字去要求相关部门。但今年,我会对几个比较成熟的产品部门提出相应的要求。所以管理模式需要随机应变,产业稳定之后就会有指标,其实与管理创业公司相似。

豆生花咖啡馆

Q:

您认为麦昆塔属于商业向善的一种模型吗?商业在未来应该有怎样的一些变革?

H:

对于这问题我们也在探索,所以无法解答。以前我们每一个人可能只是零零散散的接触到一些向善的内容,会有一些常识。但当我们自己要系统地去选择一个乡村作为蓝本,以一种良善的心态,从投资到产业背后的每个细节都向内向善,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挑战。

所以商业向善对我们来说是个重要的挑战,或者说我们真正要学习的部分,就是在每个动作的背后,是不是真的利他。如果因高价,让更多人无法享用有机生态产品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利润?

H:

当我们在做产品包装时,一个便宜的包装和一个稍贵的包装,后者可能会对生态更友好,我们愿不愿意花更高的成本去做?同样是卖一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需要我们做更多的服务,比如说喝茶,你要让喝的人早睡早起,这样在喝茶的时候才更受益。我们愿不愿意花额外的精力去开发一套系统去服务人的身心健康?

所以如果真的要向善的话,其实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不断地回归初心,去扪心自问,这个步骤我做的决定是不是真的都是利他的?在这点上是不容易的。

Q:

您鼓励年轻人来乡村发展吗?特别是刚毕业的年轻人。

H:

首先我鼓励年轻人更亲近自然,人是自然的产物,是需要与自然融合的。自从我自己回到乡村,被一片绿色包围着,人自然就会放松下来。所以无论创业与否,我都比较建议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回到乡村。大自然会让心情变好,缓解在城市中工作或创业带来的焦虑。

第二,我觉得年轻人可以试着关注乡村。因为在城里,竞争激烈,从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但乡村能来一名大学生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如果有小伙伴对自然与生态很感兴趣,也希望在一个全新的天地里有所发挥的话,不妨到乡村来看一看。

Q:

您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在乡村工作?

H:

首先,在乡村工作短期内需要放下对物质的追求。目前的乡村能给到的经济条件与物质生活肯定比不上城市。所以,如果物质享受是最大的个人追求,可能就不适合来到乡村发展。

其次,要有吃苦精神。乡村的工作非常具体,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多面手都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有的人虽然是管理层,但是如果某件小事没人做的话,管理层的人就必须要去做。在这里,需要有阿甘精神,你要真正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再次,我认为这个人需要真正关注生态,有人文情怀。不只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还要有一份去关注生态的心。

最后,我觉得这个人是喜欢富有创造力的工作的。乡村所有的开发都太新了,如果喜欢一成不变,他很难在乡村工作下去。乡村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创造空间。

在乡村,找到另一个自己

采访/撰文 | Jane

原标题:《对话麦昆塔:在城市卷累了,去乡村看看》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