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什么杯 你真的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吗?

你真的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吗?

2023-11-22 1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诗,比起普通的写景抒情诗作略微难理解一点,主要在于其文化背景。

“义士还乡尽锦衣”,“义士”,就是越国的那些战士,“锦衣”是什么呢?就是华美的衣服,我们现在还常用“织锦”“锦绣”这样的词,还有我们都听说过的明代的“锦衣卫”。由于锦衣也是上乘的华美制服,因而这句话包含了以下两层意思:

(1)战士被论功行赏。

(2)迎来了太平盛世,战士不用再穿铁甲,而可以穿锦衣了。

“宫女如花满春殿”,宫殿里满是如花似玉的美人。这里的“春殿”就是宫殿,为何要用“春殿”这个提法呢?因为“花”与“春”呼应,诗句可以更显协调。

首句一直到第三句都在写越王勾践破吴后凯旋的情景,但到了末句,“只今惟有鹧鸪飞”,急转直下,越王的宫殿现在还留下什么呢?千秋万代,盛世基业,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几只鹧鸪在城楼上飞来飞去。

岔开一句,我们读唐诗,经常会读到旧城楼上鸟雀飞这种场景。如果大家有去过北京的故宫,或者前门,尤其是在傍晚时分,会看到旧城楼上满是鸟雀,成群结队,堪比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群鸟》中的场景,它们或是歇息,或是绕梁,似乎真的很喜欢盘旋在旧城楼上。这可能有生物学上的道理,我并不明白,然而诗人笔下的观察是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的。

我们说最后一句才使诗歌的主基调突变,然而,读到此,我们才意识到其实危机早就埋藏在前面了,比如“宫女如花满春殿”,曾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现在估计不仅苦胆早就处理了,而且整天花天酒地,作为一国之君,他若不再励精图治,确实会使国家危在旦夕。

我们在前面介绍过了,唐诗一般是有传统的内在逻辑顺序的,这个顺序是,前两句直叙,后两句转折。比如《乌衣巷》:

乌 衣 巷

刘 禹 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转折。而李白这首《越中览古》别出心裁的地方在于,前三句语意一直顺承下来,到了末句来个180度大转折,而后戛然而止。这种写法大概只有李白这种天才式的诗人才能挥洒自如。

这种突转,唐诗里有个专门的术语,叫作“反跌”。

刚才说到景象都这么美好,突然转到现实当中,空空如也。这就是反跌。我们平时有个说法叫“大跌眼镜”,引起的情感和这个类似。

中学语文课本里收录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很长,而且诗境复杂难解,背诵起来颇有难度,我读中学时和不少同学一样,对之深恶痛绝。以此举例,看其中“反跌”的运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

简单来讲,前面都是李白的梦境,他做梦梦见自己登天姥山。李白这个人呢,我们知道,不喜欢尘世的束缚,用今天的话来说喜欢走“野路子”。早年写有《侠客行》,诗里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结交新朋友的时候免不了自我介绍,他的自我介绍是“曾手刃数人”(我曾经亲手解决过几个人),别人一听,就知道这个人是个怪人,当然,能够与之结交的莫逆好友也需要有点侠客的气度,不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渴望成为一代名臣,辅佐君王,但科举这条路太慢,他要走终南捷径,希望直接得到伯乐的赏识和提拔。而后我们知道,唐玄宗确实听闻了他的名声,把他接进了翰林院,然而李白的狂放姿态不改,民间一直流传着“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八卦。

换一个角度看,我们也会发现这个人并不适合当官。天子身边阿谀奉承的人很多,难得看见这么一个放荡不羁的人,倍感新鲜。然而新鲜感一过,官场又满布尔虞我诈的陷阱,加之李白的政治才能或许没有他预期的这么高(看之后李白入永王幕府背上了谋反的罪名便知),最终玄宗还是给足了李白面子,将他“赐金放还”。这之后,李白诗作里的“寻仙访道”就多了一层苦闷愤怨的滋味。

在梦境的高潮中,百转千回之后,他终于登顶,眼前出现万丈光芒,看到霓裳羽衣的仙人乘风而下,统统下凡来迎接他,他仿佛终于盼到了成仙的那一刻!

然而就在这一刻,梦醒了,梦醒之后看到了什么呢?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就看到枕头和席子,刚才那如梦如幻的烟霞都无处寻觅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体会诗人的情感:一方面,长安那段步入“人生巅峰”的经历确实给诗人带来了伤害,似乎李白离他对自己的期许(“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近在咫尺,却最终失意而返。当然,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或许并未直视自身的短处,而更多地将自己的挫折归结于官场险恶。

这种从人生巅峰“跌落”的失意和诗境中的“反跌”高度贴合,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还是有他自己的进退自如。他以“寻仙访道”作为对“攀登仕途”的“化妆”,意思是,才不是你天子把我驱逐出朝廷,而是老子我更喜欢自由,喜欢开心。所以末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才成为千古名句,因其足以慰藉所有仕途蹭蹬、遭受屈辱的后生。

读通才能防止误读:

你真的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吗?

虽然都能背,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体会这里边的凄怆?

我们再看一首小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的诗:

这是一首唐诗中常见的边塞诗,其推陈出新之处在于,不是一上来就直接点明战争,而是写饮酒。

凉 州 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葡萄美酒”不稀奇,但在唐朝,葡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所以这句话就是告诉读者诗人远在塞外。这有点类似我们今天在微信“朋友圈”发自己的旅游照片,比如说,发一张西班牙海鲜饭的照片,然后配一段矫情的文字:“正宗的西班牙海鲜饭居然是夹生的,难吃死了,幸好有阳光和海滩!”这个意思不一定是西班牙海鲜饭真的不好吃,而是:“老子现在在西班牙度假,羡慕吧?”

“夜光杯”其实是虚指。夜光杯是传说中的酒具,入夜发光,常见于各种武侠小说和周星驰等人的电影。盛唐虽然富庶,但也没有富庶到给塞外的战士每人发一只夜光杯,让他们在打仗的间隙慢悠悠地小酌葡萄酒。这种写法是唐诗中常见的基于艺术的要求而加以夸饰,《文心雕龙》称之为“因情敷采”。还是用我个人偏爱的李白的诗举例:

襄 阳 歌

李白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这里“鸬鹚杓,鹦鹉杯”也是虚指,是李白对酒的夸饰,通过对饮酒器皿的赞美,来达到赞美饮酒、增加豪情的效果。还是用微信“朋友圈”的例子,比如你要发一张自己在高档餐厅拗造型的照片,如果盘子难看,桌子缺角,那都有损于你的气度,唐人也一样,讲究“摆盘”的景致。

“欲饮琵琶马上催”,意思是刚要准备饮酒,马上的军队已经弹起琵琶,催促将士出发了。古时候打仗要奏军乐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曹刿论战》,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讲的就是古代打仗的仪式,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所以击鼓的意思就类似于我们今天运动会上对参加接力赛跑的队员喊“冲啊”,必须是一开始就喊“冲啊”,而且一直喊下去,绝不能先喊了一声,等到队员跑到一半,突然又喊一声“冲啊”,这样反而会干扰运动员的比赛。

《凉州词》的最后两句是这个征夫内心的联想,并不是现实,“我出发前这样痛饮,不惜冒着醉卧沙场的危险,你们一定会笑话我,但是我饮酒又何妨呢?自古以来,仗打完了,有几个人可以活着回去呢?”

这个征夫其实用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第一,不是说唐朝塞外战士打仗前都在饮酒——不然就没这句“醉卧沙场君莫笑”了,而是说这个征夫恐怕命不久矣,须及时行乐;第二,提到饮酒,我们就会想到钟爱酒的诗人,譬如李白,很是豪迈,但其实这首诗里的这种感情是很沉痛的——或许他现在饮下的美酒,是他人生中最后的欢愉了。

诗歌贵曲,要把意思隐含得深一些,才是好诗。比如,直写悲哀,不一定使人感受到它的分量,用相反的语气写,反而更深刻。这个技巧,在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是电影剧本里都是相通的,例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没有正面描写海伦有多美,只有这样一个场景:已经是战争的第十年,海伦登上城楼,特洛伊战士瞥见她,情不自禁地说,为这个女人打十年仗,值得。

又比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剧情很简单,一对老夫妻来东京探望子女,没有人愿意照顾他们,只想着把他们当皮球一样踢给其他兄弟姊妹。但是小津拍摄的重心没有落在老夫妻到处被儿女嫌弃上,反倒落在一个对他们很好的女人身上。这个人是谁呢?是他们的小儿媳。而实际上他们的这个小儿子早已过世了,所以小儿媳和他们之间不再存有实际的亲缘关系。

小儿媳对他们比亲生儿女对他们还要好,让观众感到很温暖,但也是从那种温暖里涌出彻骨的悲哀,为什么一个外人都能如此,亲子女反而这么绝情呢?

写边塞诗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只是直接描写累累白骨,不过是成了对苦难的渲染和消费,最终必然导致读者的厌倦甚至麻木。我们都听过祥林嫂的故事,祥林嫂死了两任丈夫,孩子被狼叼走,确实凄惨,然而因为她把这段苦难翻来覆去地对鲁镇的人诉说,最后连最慈悲的老太太也掉不出泪来。王翰高明就高明在写战士在打仗前反常的豪迈,反而会迫使读者去自行探寻原因,从而明白战争让他失去了怎样的生活。

以上内容摘自《文学经典怎么读:从IB中文到批判性阅读》,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