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著名佛像雕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

2023-08-18 22: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

佛教的传播主要是利用佛经的翻泽、解说和寺院、佛像的礼拜。而佛像作为佛教宣传的载体,在视觉和感觉上给崇奉者一种威严、慈悲、敬畏的心理冲击,使得佛教的发展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佛像造像的艺术也促进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

佛教造像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形象,它是人们生活审美趣味和审美倾向的表现载体。从最初的汉朝时期引进的具有明显西域色彩的佛像,到魏晋时期充满士大夫气质的佛像、再到盛唐丰满、富贵的华丽佛像、宋朝世俗化、生活化气息的佛像,它已经深深烙上中华文化的色彩。成为中国雕塑艺术的最精彩的华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像艺术飞速发展的时候,无论在雕塑方面还是在绘画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上为魏晋时期敦煌石窟壁画

带有犍陀罗风格的早期佛教造像

这个时期,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深入交流,经过民间工匠的加工创造,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像艺术,从而更容易在中国社会发展。南北朝时期的佛像,一方面具有印度犍陀罗和秣菟罗的特点,但是已经开始汉化,也具有汉文化的风格。

(以上4幅为北魏时期佛像)

佛像中国化出现质的飞跃,是完成于东晋的戴逵、戴颙父子。中国美术史上把他们创作的佛像称作二戴像制。

炳灵寺169窟无量寿佛

戴逵,“少博学,好谈论,多绝艺,工书画,尤以擅长佛教雕塑著称”,他努力探索和完善铸造、雕刻的技法表现,改善国外传入的佛像样式,在佛像的雕塑上充分采用中国传统的制作工艺,将中国传统的髹漆工艺技术创造性的运用到佛教形象的制作上,他所创作的脱胎“夹纻行像”世人称为一绝。戴逵的成就还表现在铜铸佛像上,相传唐代,供奉在洛阳白马寺的一佛二菩萨像即出自戴逵之手,戴逵创造的佛像样式经其子戴颙继承,称为百工之楷模。

炳灵寺169窟壁画

米芾《画史》中记载他收藏一幅戴逵的《观音像》“天男相,无髭,皆贴金”。戴氏父子活动在晋宋之际,制像甚多,这些佛像唐代还有保留,唐人评价造像之妙,首推戴氏父子:“二戴像制,万代独步。”戴逵及其子戴颙之前的佛像画,基本不离摹仿外国范本的路子,到戴氏父子,“范金赋采,动有楷模”,并讲究造型比例,中国佛像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实际上自戴氏父子始。

炳灵寺169窟壁画

据文献记载,戴氏作瓦官寺佛像五躯,妙好庄严,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进献的玉佛并称为瓦官寺三绝。

以上5幅图片为炳灵寺169窟佛造像

戴氏父子的作品现已无存,但从现今流传下来的魏晋时期的石窟造像以及韩谦金铜佛中,可以领略戴逵父子作无量寿佛改梵为夏所体现的汉地造像风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