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怎么学,可以靠刷题来提高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落差大小 高中地理怎么学,可以靠刷题来提高吗?

高中地理怎么学,可以靠刷题来提高吗?

#高中地理怎么学,可以靠刷题来提高吗?|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说到文科,很多人都会说,文科生就一个字:背!”

可是高中地理又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题主会想着“依靠多刷题来提高地理成绩。”

但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不具备学科思维。

学文综,背知识,其实也可以用逻辑思维来解决在文科中“贝多芬”方法论一直备受吹捧,不可否认,记得越多,得分越高。

但这个记呢,还是有技巧的~

本篇文章从地理学科的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和讨论探讨问题;地理学科的常见误区和必备知识点多个角度出发。

一篇文章带给你对文综学习的全新认知。当你掌握明确清晰的学科逻辑后,高分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全文6500+字,阅读约需15min。干货超级多,建议喝水服用

一、地理学科认知(1)近年地理考试的变化

随着高考题的进化,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特别是全国一卷,让所有地理老师和学生感觉课堂学的不考,考的都不学,这个方向后来大多的省份有所纠正,但总的方向没有变。

这个方向是什么呢?

立足学科本质,运用综合思维解决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问题,也就是对你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了,为学知识而学知识不行那课本知识是不是就没有用了呢?

不是知识是砖头,能力是盖好房房子的技能,没有砖头肯定盖不了房子,只有砖头没建房子的技能也盖不起来,房子房子盖的好快,就是你能力的高低,高考考的就是你盖房子的能力

要变的是你学习的方式,要更加注重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和深度的训练,养成用地理视角关注生活,用地理思维解决思考实际问题的习惯

(2)如何理解“地理史文科中的理科?”地理是对人思维能力的考察地理是对高中生是否有识图分析能力的考察地理是高中生能否理解并说明事物发展形成过程的考察二、地理学习常见误区认为地理高分凭手感,靠运气不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只是就题论题。眼高手低,主观臆断和猜想占据上风。三、深入了解地理学科各个知识板块

本答案适合所有高中文科生,尤其是那些“看到题目连思路都没有”的学生,其实答案就隐藏在材料里,只不过你不知道你所看到的文字和答案有什么联系而已,这个答案就是告诉你,材料中出现的哪些关键词和答案会有哪些可能的关系,从而为考生提供一个解题与组织答案的方向。

模版并非万能,但是却能告诉你一个大致的思考的方向,答题的要点依然是结合材料,不要脱离原文的情景去乱答。

答题中常用地理知识点总结:

【影响气压的因素1.温度:冷高压、热低压2.海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青藏高原高寒缺氧)3.气流运动:下沉气流形成高压4.天气系统(冷暖峰、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通常用来答:某事物对环境的影响1.气候(气候变干,湿度减小,昼夜温差增大,气候恶化)2.水文(河流流量减少、断流、水文特征、水体污染水质变差、地下水、湿地减少)3.土壤(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入海口泥沙减少)4.生物(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5.灾害与生态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洪涝、旱灾、海水侵蚀陆地、寒潮暴雪冻害、滑坡泥石流、病虫害)

【影响蒸发的因素:1.温度:温度高蒸发强2.风:大风蒸发强3.水域面积:面积大蒸发强4.降水量:降水量是蒸发的基础

【影响风能大小的因素:1.风源地:a.接近大风源地,靠近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b.位于高压/低压中心,无风带上c.城市热岛效应,高大建筑阻碍气流通行,减小风速。d.靠近寒暖流交汇处气压梯度大。2.摩擦力:a.海上摩擦力小,陆地摩擦力大,近海风速大b.植被茂盛摩擦力大,植被稀少摩擦力小。3.地形:a.平原有利于气流深入,山地阻挡气流。地势崎岖风速减缓,地势平坦风速加快。b.山谷方向于风向一致,位于风口,有狭管效应。山脉走向与风向一致会加大风的影响范围。c.迎风坡风力加大,背风坡风力减弱。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全球变暖,雪线上升2.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3.沙漠化造成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上升4.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冰雪融化,雪线上升地理信息的主要表现形式

【描述气压分部特点:1.总体高低状况2.气压高低中心在图中位置3.等压线的走势以及疏密程度4.气压梯度力大小5.与正常情况相比的情况

【某地被称为“水塔”、“固体水库”的原因1.如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东非高原被称为非洲水塔,祁连山被称为固体水库2.降水丰富(气候、迎风坡)3.地势高,冲山顶自下河流形成自流4.多冰川,淡水储量大5.海拔高温度低,有利于冰雪储存数量多6.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提供充足水源

【河流改道原因:1.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大2.周围地形平坦,河水容易溢出3.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低4.泥沙淤积,河床高形成地上河

【造成泥沙沉积的因素:1.含沙量:2.水下坡度:3.顶托作用:

【某地沙源丰富、沙丘(河流含沙量大)形成的原因1.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条件差2.临近高压中心,多大风天气3.临近沙漠、沙地4.冬季枯水期,河岸湖滩裸露,多风沙5.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沙量大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山谷、河谷、冲积扇、三角洲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5.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长短状况,岛屿多少。

【影响下渗量的因素:1.植被覆盖程度:植被越多,下渗越大2.地表的覆盖物渗水性好坏:喀斯特地貌很容易渗水3.人为因素:如城市街道,建筑物,生活垃圾的堆积4.温度:0度以下不下渗.5.当地降水量,降水强度,时长:时间越长,强度越小,积水外流就少,下渗就多6.水流速,流量.7.坡度:坡度越大,下渗越小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a.纬度越低,温度越高。b.高纬温差大于低纬。2.地形(高度、地势):a.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b.背风坡有焚风效应。c.冬季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d.海拔越高,温度越低e.年温差:低海拔>高海拔(东北平原>青藏高原)日温差,高海拔>低海拔(等同于山谷风原理)3.海陆位置:距海越近,温差越小。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a.云雨多,温差小b.冷锋后最冷,暖锋后最暖6.下垫面:城市>郊区,城市热岛效应,白天:荒地>草地>森林>湖泊河流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人工降水等,改变水域和植被的分布状况8.大气环流:a.距冬季风源地距离近,气温低(限季风气候)b.谷地下沉气流可以增温,也可以降温,看题想要什么,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导致雪崩)

【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1.气候变干,温差增大2.对下游径流调节作用下降 水旱灾增加3.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4.盐碱化扩大5.地下水位下降

【影响降水/水分的因素:1.气候:2.地形:a.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焚风降水少b.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3.大气运动:a.上升气流多雨,下沉气流少雨。b.海风多雨,陆风少雨。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太靠近赤道了受热带气旋影响小,也有可能成为原因: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降水>森林>荒地,城市雨岛效应,雾岛效应7.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厄尔尼诺中国少雨旱灾,拉尼娜洪灾8.谷地上升与下沉气流:下沉增加蒸发,降低湿度;上升气流遇冷凝结多降水9.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 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10.下渗(土质疏松、西北沙土、西南喀斯特地貌易下渗,东北青藏冻土、城市地面硬化不易下渗)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6.补给:降水或者积雪融水或二者兼有

【城市雨岛效应原因:

1.上升气流:城市温度高,上升气流旺盛2.凝结核:城市污染严重,空气中凝结核多3.城市建筑阻挡空气流动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8.上中下游的划分: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低纬>高纬,高纬夏季光照时间长(新疆内蒙)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坡向:阳坡大于阴坡5.季节:夏季>冬季

1.通过文字呈现地理信息

(2017年全国Ⅲ卷)【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负地形是指从地面向下发育的地形,发育程度越高,高差越大,重庆武陵地处乌江东南缘,其喀斯特景观以负地形(峡谷、溶洞、竖井等)高度发育著称,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请指出武陵喀斯特景观特点对旅游活动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2.通过设问呈现地理信息(2017年全国Ⅱ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通过地理图形呈现地理信息(2017年全国Ⅲ卷)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A.递减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D.递增

4.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2016年天津卷)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除此之外,地理信息还可以通过地理图形的表述语或者是题支等方式呈现出来。

2.(2021·江苏·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材料二图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

(1)简述八路军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2)解读“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描述的农业生产布局。(6分)(3)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8分)

【答案】

(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大;气候干旱,降水少;

(2分)高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支离破碎,平地少;(2分)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2分)

(2)平地、川地(谷地)种植粮食作物;(2分)地势低洼的池塘养鱼放鸭;(2分)山上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2分)

(3)农田的差异:南泥湾是旱田,江南是水田;(2分)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一年两熟到三熟;(2分)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2分)畜牧业差异:南泥湾放牧业,江南地区家庭饲养为主。(2分)

【解析】

(1)分析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水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为温带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风力大;南泥湾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据材料“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可知南泥湾位于高原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地表支离破碎,平地少;据材料“南泥湾位于云岩河上游”河流水量小、地下水位深,水源短缺;河流上游,植被稀疏;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早晚寒凉等。

(2)解读“陕北好江南”歌词,从平地川地、池塘、山地等地形出发,分析农业生产布局,具体地说就是平地、川地(谷地),地势低平,土壤相对肥沃,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地势低洼的池塘易积水,适合养鱼放鸭;山上土壤浅薄,水分条件差,适合发展畜牧业,放牧牛羊。

(3)比较南泥湾和江南地区,可以从农田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来比较。农田的差异:南泥湾位于北方(陕西延安)是旱田,江南地区位于南方是水田;耕作制度的差异(作物熟制差异):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江南地区为一年两熟到三熟;作物种类差异:南泥湾以小麦、谷子为主,江南地区以水稻为主;畜牧业差异:南泥湾以放牧业为主,江南地区以家庭饲养为主。

四、针对不同板块的地理学习建议①自然地理部分

自然地理文科学习方法

1.哪些内容是我们的学习的重点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3)地理基本技能

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5)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自然地理的知识点

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1)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2)注重各类地理图表的表达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

(3)用文科思维方法学习人文地理。所谓人文地理主要指下册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自然地理的学习有较大的差异,它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社会生产活动。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沿着这样的轨迹发展,人类目前面临的怎样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会生产部门布局的合理性、科学性,这部分可能与政治有所重合。

因而也应当灵活考虑。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类活动的某些具体过程或内容,才会明白人类活动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或受到什么条件的影响。

比如,不知道农业生产是什么,怎么会明白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呢?

当然就更谈不上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是合理或不合理的。

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各种人类活动所受到的影响因素的基本共性进而建立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式。

例如: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就考虑四个因素就可以了:地形、气候、水源、土地。

其次,我们要明白,人类活动与人自身的思维方式有关。而思维方式往往取决于人对客观环境的认知程度。而这个又与人口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有关系。

人类活动最合理的方式当然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口对客观规律的高层次的认识和相对完善的思考。因此,作为学科发展和解决问题就是向着最高层次最高要求去追求要达到的目标。

当前人类的最高层次的追求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以就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全面而准确,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去分析人类活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在学习人文地理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站在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要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和等级差异。

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就是要克服套用公式化的结论

例如餐馆不能设在垃圾场附近;巴西迁都的原因要站在管理层针对国家均衡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原上气候凉爽才迁都的;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要出现的现象,不能回避也不能抑制,只能面对。

世界存在地域差异就是要我们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去看待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而等级差异则包括城市中心地的等级、媒体的等级、行政管理的等级、社会群体的等级。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方法。

结尾

我给你的答案可能和其他人不一样。其他人给你的是单个的方法,而我将给你一个系统的学习体系,包含影响学习的多个要素,当然也包括地理的学习方法。其区别在于,单纯的学习方法可能缺乏配套的背景资源和辅助,效用不稳定,时灵时不灵。而嵌套在一个完整体系中的学习方法,效用会更加突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