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缜和萧子良的思想碰撞,笃信佛教和无神论,南齐官场的潜规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萧道成老婆 范缜和萧子良的思想碰撞,笃信佛教和无神论,南齐官场的潜规则

范缜和萧子良的思想碰撞,笃信佛教和无神论,南齐官场的潜规则

2024-07-14 1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们都知道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和魏晋南朝的诗歌相比,唐诗也称为近体诗,而唐诗的发展又是建立在永明体的基础上的。

所谓永明体,就是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文学界在刘宋元嘉体的基础上对诗歌发展做出的重大改革,永明体的出现对后来唐诗的发展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元嘉体以谢灵运、鲍照和颜延之为代表人物。梁初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评论元嘉体词句过于华丽铺张,但意境不深。

而永明体相对文风自由的古诗体来说,更讲究声律和对仗的工整,诗体日趋严密,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气魄雄大、瑰丽万千的唐诗。

永明体有两位旗帜性人物,一位是理论上的旗手,步兵校尉沈约;一位是实际创作的旗手,镇西功曹谢朓。沈约是史学大家,同时也是南朝著名的大文学家,他对永明文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四声八病”理论。

所谓四声,即声调上的“平上去入”;所谓八病,即在诗歌创作中应该避免的八个误区,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永明体的另一位旗手谢朓是南朝著名诗人,说到谢朓,留给后人印象最深的倒不是他的诗篇,而是他有一位极为铁杆死忠的超级大粉丝——诗仙李白。李白代表作之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青莲狂吟的这位“小谢”,就是谢朓,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南齐真要感谢竟陵王萧子良,正是因为他对文学近乎狂热的虔诚,短暂的南齐政权才能在中国文学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

兰陵萧氏皇族的文化素质在中国帝王中是比较高的,一直以来,我们对萧梁皇族文学集团更为熟悉: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

其实就文化素质来说,萧齐皇族丝毫不逊色于萧梁皇族,只不过萧梁皇族的文学家不是皇帝就是太子,影响力太大,而萧齐勉强可以称为文学家的也就竟陵王萧子良,或者再加上一个撰写《南齐书》的萧子显。

当然,有没有“文学家”这顶大帽子并不重要,有没有货真价实的文学水平,这才是最重要的。

萧梁皇族会的,萧子良也不示弱,萧衍是著名的菩萨皇帝,萧子良就是著名的菩萨王爷,再加上著名的菩萨太子萧长懋,南齐皇族对佛教的笃信程度,并不比萧梁皇族逊色多少。

萧子良笃信佛教在齐朝官场是出了名的,史称萧王爷“招致名僧,讲论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他的府里挤满了从各地赶来开坛讲法的高僧,参与政务之余,萧子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佛教。

宗教讲的是信仰自由,有人相信,自然就有人不相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说到南齐最不信佛的人物,那就是尚书殿中郎范。

范缜是南朝文化界的一个异类,他是南朝知识分子反佛阵营中的一面旗帜,最见不得别人信佛,尤其是萧子良。范缜经常在萧子良面前大倒热灶,专给他添堵,弄得萧王爷好不窝火。

有一次实在是忍不住了,萧子良把范缜叫到府里,揪住他就是一阵炮轰:“范君不信人世间有因果报应,那请你回答小王一个问题,人世间何以有富贵,何以有贫贱?”

范缜知道萧子良被他骂急了,从容笑答:“人生如同一株树上的花朵,被风吹得四处飘散,有的花朵落到了香榻之上,有的花朵则落到了粪坑里。比如殿下就是那落到榻上的花朵,而卑职就是那落到粪坑里的花朵,贫富人生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前世因果没什么关系。”

面对这番逻辑不算严密的回答,萧子良竟然张口结舌,不知道如何反驳,只是没头没脑地臭骂了范缜一通。

范缜自然不服气,你不过就是仗着生在帝王家么!他窝了一肚子的火回到府里,连夜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神灭论》。

在这篇反佛名作中,范缜以问答的形式来阐述了对佛教的看法,全文共设三十一个问答,范缜洋洋洒洒数千言,用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驳斥了盛行已久的“神不灭论”,对当时的宗教势力给予了沉重的理论打击,《神灭论》一经问世,满朝哗然,齐朝官场震动不已。

萧子良恨透了范缜,没事捣什么乱?他联系了当时宗教界有名的高僧,这些人气势汹汹地向范缜发难,却没有在理论上驳倒范缜,反而让范缜名声大噪,成为江东文化界头号红人。

名士王琰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见范缜如此卖力地否定佛祖,自然恼怒不已,揪住他眼中范缜的逻辑盲点,写文章讽刺道:“可笑啊,可悲啊,范先生你居然不知道你祖宗神灵在什么地方?”

范缜仔细琢磨了王琰的文字后,揪住了王琰的七寸就是一顿狠打:“可笑啊,可悲啊,王先生你既然知道你祖宗神灵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自杀去地下陪伴先祖,可谓不孝!”一席话驳得王琰哑口无言。

经范缜这么一闹腾,萧子良快要疯了。不过他知道自己在理论上不是范缜的对手,他可不想像王琰那样颜面扫地。萧子良有的是办法,他想到了招安,打算对范缜采取金银攻势,看看是你的嘴皮子硬,还是我的真金白银硬。

萧子良派法曹参军王融去找范缜,王融将萧子良的意思告诉了范缜:“子真你也是个聪明人,怎么总在做蠢事,你难道不知道你所谓的‘神灭论’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吗?子真才倾东南,将来必有大用,只要你放弃这套谬论,上头保证你至少可以做到中书郎,怎么样,做个交易?”

王融话刚说完,范缜就一阵爆笑,眼泪都笑出来了,范缜忍着笑告诉他:“老弟,知道你是好心,不过这种事情都要讲原则的,我不可能放弃我的观点。如果我要是贪图名利而放弃神灭论的话,就是中书令、仆射,也是我的囊中物,别说小小的中书郎了。”

王融只负责传话,回去把范缜的话原原本本地转告给萧子良,萧子良头都大了,这个愣大胆怎么软硬不吃,油盐不进?萧子良拿范缜一点办法也没有,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由他去,反正以后再搞会场的时候,避开他就是了。

官场上的潜规则

说到南朝在文化界成就最高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肯定当仁不让地做老大。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子皇帝,才气指数极高。另一位萧皇帝萧赜在个人文学成就上和萧衍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个人魅力严重欠缺。

不过萧赜治下的江东文化成就,并不比萧衍时代差多少,而且梁朝文化的繁荣可以说是直接从永明时代继承下来的。别的不说,活跃在梁朝的文化精英们绝大多数都是成名于永明时代。

当然,和皇帝的位置相比,这些都是闲篇,只要能治国平天下,就是成功人士。否则都像李煜、赵信那样,文章玩得花团锦簇,政治上却严重低能,最终亡国辱死,妻妾成为他人的掌上玩物,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

萧赜和老爹一样,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他的大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计算机,储存了许多严密的控制程序。他知道今天该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一切都在他的绝对控制之下。

在权力机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用人权,这是所有统治者都绝不可能松手让人的。什么是人才?用人者觉得听话的就是人才,人品如何倒在其次。齐高帝萧道成用荀伯玉是这样,现在萧用中书通事舍人茹法亮也是如此。

茹法亮是寒人出身,从刘裕开始,历代皇帝就开始有意识地压制士族豪门,寒人参政这种在东晋时代完全不可想象的政治现象在南朝是家常便饭。寒人没有什么政治背景,用起来要比豪门放心,茹法亮是萧赜的心腹近臣,所以萧赜一上台马上启用茹法亮。

除了茹法亮,还有同为寒人出身的中书通事舍人吕文显、制局监吕文度,都是萧赜的贴身心腹。这些人生在寒门,却因为傍上萧而青云直上,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好不张扬,就是王俭这样的头面人物也不如他们威风。

这几位得势之后,狂妄得简直没天没地,因为他们手上有用人调度大权,甚至还有兵权。吕文度就主制兵权,领军、将军这样的军界实职倒成了虚职。他们很有生意头脑,既然手上有权,自然就做起了批发官帽的买卖,出钱多的做大官,出钱少的做小官,一毛不拔的树上凉快去。

仅一年多,这伙强人就搂了好几百万钱,王公名臣们都没他们阔气。有了钱,自然要提高生活质量,他们花天酒地,四处摆阔,弄得官场乌烟瘴气,鸡毛乱飞。

除了茹法亮这帮寒人,还有像御史中丞到这样出身庶族地主集团的狂人。到和萧赜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私交甚密。到和茹法亮一样,都是篾片朋友,自恃有皇帝的宠信,四处跑马兜风,名声臭遍了大街。

看到这帮庶族寒人仗着皇帝的威风吃香的喝辣的,有人就吃了醋。左仆射王俭出身琅琊王氏,江东开国第一名相王导的正牌嫡孙,身份极为显贵,虽然他也是萧赜的心腹,但看到茹法亮这么招摇,心里很不对味。

王俭跑到宫里找萧赜告茹吕等人的刁状:“陛下身居九重,却不知道吕文度他们在下面的勾当。他们独断专行,贪贿舞弊,祸害天下,万一把百姓惹急了,恐怕要出乱子的,请陛下早做定夺。”

王俭说的萧赜其实都明白,但他还是信不过王俭这样的士族豪门,士族集团早就抱成了团,同进同退,不如寒人好用。

寒人没什么利益集团,说拿掉也就拿掉了,所以他并没有理会王俭,茹法亮们照样跑马遛鸟,纹丝不动。茹法亮和二吕没有被王俭参倒,倒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到这人实在太搞笑了,他平时眼睛长在脑门上,谁都瞧不起,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老交情,经常喝得醉醺醺的欺辱同僚,言语下流,不堪入耳。

尚书左丞庾杲之是荆州人,到撝没事就去惹老庾:“荆州蛮荒之地,风俗鄙陋。”辅国将军虞惊是古越地会稽人,到撝又辱骂会稽:“越人断发文身,风俗丑陋不堪。”镇东将军王敬则也没少遭到的奚落。

有一次王敬则用刀削果子吃,到在一边看见了,伸过头不阴不阳地笑:“王将军手上的果子又不是苍梧(刘昱)的人头,用刀削做什么?直接用嘴啃多省事。”王敬则气 得吐血。

到才不管别人是什么感受,只要他嘴上痛快就行了,官场上能被他得罪的差不多都得罪光了,人们一提到撝无不咬牙切齿。

庾杲之性子比较烈,哪能容得到对他不敬,当下就狠狠参了到一本。

萧赜刚开始时觉得到就是这样一个浑人,也就没理会庾杲之,只是罚了到一笔钱,换了个位置,让他跟着随王萧子隆到徐州办差去了。没想到到还是不安分,四处惹祸,又被人给参了,萧这回保不住他了,只好将他一撸到底,做了平民百姓。不过萧赜还是念着他们的老交情,没多久又找了些理由恢复了他的官职,让他继续在官场上耍宝。

萧赜知道,这些人无非就是利用手上的那点权力捞外快,或者耍酒疯跳大神,他们再怎么骄横,说到底也是自己的奴才。在权力属私的时代,人才听话最好,如果不听话,统治者还不如用奴才,至少对自己没有威胁。

萧赜对奴才向来都是好吃好喝好照应,但对那些王公贵族,却没有那份善心,谁知道这些人是不是真心拥护自己。在这些人中,威胁最大的无疑是萧氏皇族,尤其是那帮亲兄弟,甚至包括萧嶷,所有人都是萧赜的怀疑对象,他不能容忍任何人挑战他至高无上的权威。

高帝萧道成在临终之前,曾经告诫萧:“如果不是宋朝皇族骨肉残杀,天下不是会我们老萧家的,所以你以后要善待萧家人,不要重蹈刘家的覆辙。”萧赜表面上点头称是,但背地里早就磨好了刀,只要哪个兄弟敢跳出来和他作对,他是不会手软的。

萧嶷倒还好些,从来就没有挑战他的意思,只想安安稳稳地做闲散王爷,下棋遛鸟打八卦。萧嶷安分,不代表所有的弟弟都这样,有几个弟弟都不是省油的灯,没少让萧赜费心思盯着。

四弟长沙王萧晃是最受萧道成宠爱的,萧道成死前把萧晃托付给萧赜,让他处处让着这个性格张扬的四弟。萧不是很喜欢老四,但只要他不惹是生非,也没理由拿掉他。

没想到萧晃做事太不检点,有一次从南徐州刺史的任上回到京师述职,居然带着几百个全副武装的卫士大摇大摆地进了京。按皇家制度,诸王在京师的时候,仪卫捉刀者不能超过四十人。虽然萧晃的“军队”刚进城时就被解除了武装,把武器都扔进了长江,但萧赜依然大发雷霆。这几百号强人万一在宫里给自己来突然袭击……萧赜简直不敢再往下想。

萧赜觉得这是个除掉萧晃最好的时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他准备对萧晃下手,管他什么亲兄弟。兄弟再亲,有权力亲么?但他不讲兄弟手足情,萧嶷可不愿看到骨肉相残,刘宋的教训就近在眼前。

萧嶷进宫来找大哥,泪流满面地给萧赜叩头,哀求大哥:“臣知道白象(萧晃的小名)罪过不轻,按国法论,足够杀头的。臣只是求陛下念着高皇帝临崩时托付白象之情,好歹给他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萧嶷够聪明,把萧道成抬了出来,萧赜也动了情,跟着哭了一回。他再不喜欢老四,总要给死去的老爹一个面子,于是就饶了萧晃。萧晃虽然躲过了一场杀身大祸,但从此在大哥那里失了宠。

这场骨肉猜忌的闹剧很快就传遍了官场。当时有议论认为萧赜这么对待兄弟,比魏文帝做得好,但比汉明帝做得差。

官场上的潜规则

东汉末年,曹操的长子曹丕因为贾诩的“吾思袁本初、刘景升耳”,侥幸从曹植手里夺过了魏王的储位,即位后就对曹植进行政治报复。虽然曹植写了〈七步许》,勉强逃过一死,但曹丕三番五次给曹植穿小鞋,曹植最后被活活气死。

汉明帝刘庄本来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但因为他的母亲阴丽华是汉光武帝刘秀一生最爱的女人,所以刘秀最终狠心废掉了原配郭圣通生的皇太子刘彊,改立刘庄为太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