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睡莲的27个年头,莫奈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片繁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奈作品表达了什么 追逐睡莲的27个年头,莫奈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片繁花

追逐睡莲的27个年头,莫奈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片繁花

2024-06-24 21: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CCis LicorneUnique

hello,我是CCis。

真正的美,

只靠视觉是看不见的。

1883年,今日的印象派大师、当年的贫困画家莫奈终于攒够了一定的积蓄,和家人们搬进了巴黎郊外的吉维尼花园。

他如愿过上了安稳幸福的小日子,亲手打理的繁花遍布的小径、古香古色的日本桥,和伴着一池波光粼粼的睡莲……他看着欣喜,落笔灵感更如泉涌。

为了绘制睡莲,莫奈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在池塘边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睡莲/1907

在这里,他的创作很少遇到障碍,且即将画出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最声名显赫的“睡莲”系列,其直至今日都是他最鲜明的标签之一。

然而世纪之交的钟声响过后,这位人生已步入晚年的大艺术家的道路,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01

眼疾

那是1908年的一个和往常无甚分别的日子,莫奈在威尼斯外出写生,当他对着那水天相接的唯美风光细细描摹之时,一向清晰灵动的光色却忽然在他的眼中糊成了一团朦胧。

他伸手搓了搓眼睛,眼中并无异物,但再看眼前那风景,却怎么看都和往日不再相同了。

莫奈的视力问题从1908年在威尼斯就开始显现/威尼斯大运河与安康圣母教堂/今年5月拍出56,625,500美元

圣乔治·马焦雷岛/英国卡迪夫国家博物馆藏/1908

彼时的他尚不知眼睛的病变,只是自嘲地感叹自己老了,就快抓不住这充满生命力的光色了,但这也只是驱使他对着同一片景色又多描绘了几遍。

然而很快,回到吉维尼的莫奈就发现自己的另一只眼睛也出现相同的情况,他眼中所见的光影不再跳动,记忆里艳丽的色彩开始一点点变得黯淡陈旧。

莫奈眼中的吉维尼花园也开始变得恍惚

而这一年,也恰恰是他在巴黎的个展“睡莲:湖水风景”举办的前一年。

事实上,自1899年莫奈第一次描绘睡莲开始,这个主题就几乎占据了他晚年创作生活的全部,这一场展览更是数年前就有了准备的预想。

为了让来自异域的睡莲能够适应法国的气候,他还在自己的花园里亲自培育出了一种耐寒的杂交睡莲

这些水光和倒影的景色已经变成了一种叫人痴迷的执念,它们已经超脱我这个老人的能力,但我依然想要描绘出我所感知到的。”

——莫奈写给好友Gustave Geffroy的信件,1908

早期莫奈视力完好时创作的睡莲/1903-04

然而随着展览交画的时间迫近,下降的视力却让莫奈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他反复修改画稿,越改越不满意,越不满意越改,反复之间竟是忽然没有画能入得了他的眼了。

无力又愤怒的他只得亲手毁掉了即将送去展览的15幅睡莲画作,以防自己所认为的“拙作”暴露在他人眼中。

他的邻居曾看见他在院子里架起篝火烧掉了大量的画作

我的人生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我能做的只有在消失之前,毁掉我的画。”

——晚年的莫奈

好在,展览终是顺利呈现了48幅作品,然而展览后的莫奈,却几乎失去了绘画的动力。原来就在他尚无暇顾及自己的眼疾之时,他的妻子和大儿子相继因病去世。

纵使有其他子女的陪伴,但失去家人的悲痛,还是让他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没有碰过画笔。

1911年,莫奈的第二任妻子因病去世,次年,他的大儿子也重病卧床,并在一年后去世

1912年7月,经过一次医疗会诊,医生给莫奈下了一个残忍的判决书,他感染了白内障。

在此种病症的影响下,眼睛看到的色彩会发黄褪色,事物的细节和轮廓也会渐渐变得模糊——这无疑是对一个终日追逐光色的画家来说,最致命的打击。

创作中的莫奈

即便如此,莫奈却一直坚持亲自打理吉维尼的院子,并在处理好心情后重新拾起了画笔,强撑着每况愈下的视力继续创作。

尽管这个时候,他已经视力模糊到需要询问自己的助手:“这管颜料是什么颜色?”甚至连他画作中用到的色彩,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莫奈笔下的画作开始从色彩到轮廓,都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吉维尼的艺术家之家/1913

睡莲池与玫瑰/曾拍出1.541亿元/1913

可惜在20世纪初的医学科技水平中,治疗白内障的手术还远不够成熟,莫奈深知同代艺术家奥诺雷·杜米埃便是因失败的手术而导致彻底失明。

于是,当医生提出手术作为治疗方案时,他果断拒绝,选择用眼药水和矫正视力的眼镜来支撑他马不停蹄的创作生活。

只是曾经从清晨到日暮、透过这双眼睛看过的万物他已经太过熟悉,熟悉到烙印在了脑海里,以至于每一点视力衰退的变化他都能轻易觉察。

他心里明白,自己已是强弩之末,迟早有一天,他要面对最后的抉择。

02

手术

1914年,一战的硝烟与炮火纷乱了窗外的世界,少了伴侣和长子的陪伴,数年间莫奈承受的孤独已如同阴影般挥之不去,唯有不停的作画方能让他寻得一时的慰藉。

然他虽在吉维尼终日面对着自己的花园和画布,一颗心却也总是挂念着国家的境遇。

此时的莫奈不光受到视力影响,情绪的低落也让他的画作染上了阴郁的色彩/睡莲/曾拍出84,687,500美元/1914

睡莲/1917/巴黎玛摩丹莫奈美术馆藏

睡莲池一角/去年拍出50,800,000美元/1918

4年后,当停战的喜讯传入莫奈的耳中,他立马落笔致信自己的好友,法国总理乔治·克莱门索:“我即将完成两件装饰板,我想在胜利日签署,并写信询问您是否可以作为中间人帮我将它们献给国家。”

他打算将自己潜心创作的作品赠予这个国家,以补偿自己没有为国家上战场的愧疚,并纪念得之不易的和平。

莫奈与克莱门索在吉维尼花园的日本桥上

要知道在当时,莫奈的画作订单虽然有所增加,他也不断在产出新的睡莲作品,但这些作品尚未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作为莫奈的好友,克莱门索积极帮他取得了主流艺术机构对于此举的许可,并怂恿他:与其只画两件,不如直接创作一个由19幅画板组成的装饰系列。

睡莲/1919/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睡莲/1919/玛摩丹莫奈美术馆藏

睡莲/1919/玛摩丹莫奈美术馆藏

没有什么能比这个消息让情绪一度消沉的莫奈更振奋了。尽管如此数量,且所需的尺幅巨大,听上去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但这个孤独的老人似乎一下找到了人生新的目标。

然而被赋予重任的激动,让莫奈似乎一时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一颗“定时炸弹”——1922年,当莫奈正式与相关方签订作品赠予书时,他的双眼几乎已经看不到东西了。

几乎失明的莫奈笔下的睡莲,只剩下了寥寥数笔颜色/睡莲/1920

我亲爱的医生,我相信我向你投降的时候即将来临。第一次手术可以在11月的第一周,在吉维尼完成,15天后再在巴黎完成第二次手术。”

——莫奈在1922年写给查尔斯·库特拉医生的信件

1923年初,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莫奈完成了右眼的手术。这场手术让他吃了不少苦头,而术后终日戴着墨镜等待视力的恢复也叫他难以忍受。更重要的是,手术虽然成功,但也仅让莫奈恢复了部分视力。

为此,他坚决拒绝再对他的左眼动手术,却在术后休养了一年不到,就再次开始去花园里作画。

从莫奈的画中便能看出他的眼睛尚未恢复的痕迹/日本桥 系列/1924

莫奈早年所画的日本桥/1899

曾经的莫奈,为了捕捉花园里最佳的阳光反射效果,甚至花钱修了一条穿过他家里的柏油路,只为避免行走间扬起的灰尘落于叶片和花瓣之上,那时的他对于一切细节的把控都极尽真实与完美。

而如今他再次坐在画布前,视觉的衰退削弱了他笔下事物的精准性,却将他浓烈饱满的情绪注入到了作品之中。

1900年视力出现问题前莫奈画的花园小径

1922年眼睛手术前夕的玫瑰小径

1924年眼睛手术后的玫瑰小径

那花香四溢、兀自盛放的玫瑰园,在他的笔下糅作一团团化不开的浓郁色彩,看似凌乱无序的笔触,暴露了几丝其主人内心的躁动。分明的色块却和谐地奏响了一首承载着世间万物本色的交响曲,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

这不再是莫奈单纯通过肉眼所见的景色,而是他内心对于这番景象的「印象」与现实的更深层次的重叠。

从玫瑰园看吉维尼之家 系列/1924

然而,纵使不间断的创作满足了莫奈的精神世界,但他年迈的身躯却经不住如此折腾。由于术后休养不当和用眼过度,他的视力开始时好时坏,并且更加的畏光。

更要紧的是,距离他承诺克莱门索交画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看到的越来越少,无论戴不戴墨镜。我们拥有的光线太多,使我很累,我不得不把自己关在黑暗的房间里。我总是感觉到,眼里似乎有液体在旋转。”

——莫奈在1923年写给医生的信件

03

睡莲

早在1897年的夏天,莫奈便写信给好友路易·吉勒莫说自己想画一组“睡莲全景”。在这个全景中,他宣称要塑造一个“无尽的整体、无边无际的湖水的幻梦”。

而如今,这个构想被他用在了跟克莱门索约定的系列作品中,命名为“Les Nymphéas睡莲”。

一间圆形的房间,墙面的装饰板上全都画满了湖水,画面上水平地点缀着各种植物,湖水的静谧和宁静衬托着盛开的花朵,模糊的色调和浓淡的层次,就像梦境一样甜美。”

——路易·吉勒莫后来回忆友人最初的畅想

为此,莫奈很早便在吉维尼花园里建了一间长23米、宽20米、高15米的大画室,以全方位铺展他的巨大画布,和置办能供人升降的平台。

画室设计从屋顶采光,这样投射下来的阳光既能照亮一室的画作,又不会灼伤莫奈因病痛而敏感的双眼。

莫奈在吉维尼的画室

莫奈在创作中的“睡莲”画板前

但由于这位大画家对那描摹过千百遍的睡莲的执念,他在创作过程中总能找出差强人意的地方来修改和替换,更不要说在这期间,眼疾始终伴他左右。

从莫奈1914年画下第一幅“睡莲”的板画开始,这个系列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12年,他却一再要求给他更多的时间来完善作品。

“Les Nymphéas睡莲”系列/1926

“Les Nymphéas睡莲”系列/1926

“Les Nymphéas睡莲”系列/1926

他和克莱门索多次信件往来,将自己对无法完成作品的恐惧悉数道出,甚至一度备受焦虑的情绪折磨,产生放弃的念头。

旁人只道他拖延,但克莱门索却深知莫奈是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他在回信中表达了对好友的鼓励,以及坚持他必须完成作品的意愿。

(左)1925年莫奈写给克莱门索的信件字迹/

(右)克莱门索写信不够,甚至还曾上门催促

或许朋友的问候让莫奈获得了一时的慰藉,但没有人知道,这位固执的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在那间空旷的画室中度过了多少个挣扎的日夜。

只知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也在坚持不懈地完善这个伟大的作品。而这一场他与时间和自己的赛跑,终于在1926年末迎来了终点。

左右滑动查看全景睡莲/Les Nuages/橘园美术馆藏

左右滑动查看全景睡莲/Reflets verts/橘园美术馆藏

“睡莲”系列被拼接成8幅全景,在克莱门索的安排下入住了橘园美术馆中两个特别设计的椭圆形房间,并于1927年5月27日正式开放展出。

按照莫奈的构思,为了和天窗投射下来的阳光移动轨迹保持一致,作品依次从西向东铺陈开来;一间展厅中呈现了一天之内水生植物和天空光线的变化,另一间则聚焦池畔柳树与水面形成的强烈反差。

左右滑动查看全景睡莲/Soleil couchant/橘园美术馆藏

左右滑动查看全景睡莲/Le Matin clair aux saules/橘园美术馆藏

莫奈的初衷,是让历经了一战的炮火和阴影的人们走进这个空间时,看到满墙静谧的湖水和恬然的睡莲,感受着每一缕从玻璃窗透进来的和煦阳光,在连绵不断的油彩上悠然起舞,在这一片自然的幻梦中,忘却外界的纷纷扰扰、悲欢离合。

“Les Nymphéas睡莲”系列在橘园美术馆

而此时的他,虽然肉眼已经无法分辨湖水的涟漪和水草的摇曳,但笔下喷涌的色彩、流动的线条和睡莲湖景自由的状态,终是守住了他心底最美的幻梦,也成为了这位伟大的画家最后的、也是最灿烂的印迹。

Les Nymphéas睡莲系列细节,上至下分别是:Les Nuages, Soleil couchant, Reflets verts

终其一生,莫奈共画下了181幅题为“睡莲”的作品,加上与睡莲的意象相关联的作品更是有242幅之多。而在历代的“睡莲”中,1914年至1926年他身患眼疾期间的作品最广为人知。

1926年12月5日,就在画完大型“睡莲”系列的2天后,他终于得以闭上疲惫的双眼,归去梦中那永远灿烂的净土。

由于一直以来不间歇的高强度工作,莫奈在最后几年患上了严重的肺部感染

当克莱门索前来参加老友的葬礼时,他看到棺材上覆盖的黑布,不禁愤怒道:“不!莫奈不需要黑色!黑色不是颜色!”他撕下了印有长春花和绣球花颜色的棉布窗帘,轻轻地放在了棺材上。

正如老友深知,又有谁能比莫奈更爱繁花之色呢?

小编 | CCis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原标题:《追逐睡莲的27个年头,莫奈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片繁花》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