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元阳:云南民族歌舞《哈尼古歌》背后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莫哈如歌曲 红河元阳:云南民族歌舞《哈尼古歌》背后的故事

红河元阳:云南民族歌舞《哈尼古歌》背后的故事

2024-07-09 0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页 > 民族宗教 > 工作动态

红河元阳:云南民族歌舞《哈尼古歌》背后的故事

来源:元阳县委统战部 2019-11-26 11:30:00

  每年从11月起到来年4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蓄满水进入休整,五光十色的最美姿态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浓缩了上千年农耕文明印记的“大地雕刻”作品背后,梯田之上世世代代的生产、生活故事,构成了遗产最生动的部分,这其中包括了传唱了上千年的哈尼古歌。   2019年7月,红河哈尼古歌学术论证会将哈尼古歌正式定义为“哈尼族在漫长的生活生产中创造的古老农耕歌谣,伴随哈尼族的繁衍、发展和长期实践逐步丰富而形成的文化体系;是哈尼族社会无字的百科全书,是哈尼梯田农耕文明的记忆载体和传承手段”。近期,根据哈尼古歌改编的云南民族歌舞《哈尼古歌》赴京演出,将这份生动的文化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观众无不为之惊叹。   口传心授传承活态遗产   “栽秧已经过去二轮二十五天,二轮过去到三轮的日子……布谷鸟叫了,男人、女人都该下地干活了……”每当朱小和唱起哈尼古歌中的《四季生产调》,村民们纷纷围聚到他身边,静心听完这支三个小时才能唱完的调子,吟唱的声音由远及近,仿佛从遥远的层层梯田传来。   在元阳县攀枝花乡硐蒲村,《四季生产调》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朱小和是哈尼族的“莫批”。哈尼传统文化中,“莫批”相当于哈尼文化的传承人,不仅要通晓哈尼族祭祀礼仪,还要学会哈尼古歌并将其传承。若干年来,遵照哈尼族祖先在哈尼古歌中定下的规矩,朱小和恪尽职守,将《四季生产调》传承给三名徒弟。   火塘旁、梯田边、饭桌上,没有文字的哈尼人用口传心授传承,用最本真的方式将世代积淀的文化延续下去。“朱老师的徒弟都是在日常的生活和生产中学会唱哈尼古歌的。”元阳县文化馆馆长何志科说,每逢农忙时节,三名徒弟便到师父的梯田里帮忙劳作,平日里,也总串门到老师家中闲聊一段,“这种学习的方式是哈尼族自古延续下来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回报给师父。”   《哈尼古歌》远赴国内外展演   就这样,哈尼古歌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唱的是哈尼族的创世与迁徙史诗,唱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哈尼智慧,还唱着哈尼人赖以为生的生产生活技能,与哈尼梯田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久久回荡。   近些年,由原生态的哈尼古歌改编的哈尼原生态歌舞剧《哈尼古歌》远赴国内外展演,知名度随之扩大。朱小和对此表达出欣慰的心情,“在传承的过程中,朱老师曾为自己不能讲汉化而担心,他认为语言的障碍会阻碍别人对哈尼古歌的探索。”何志科说,如今,这场精心打造的剧目在哈尼梯田遗产区成为常态化的表演节目,81岁朱小和作为出场嘉宾仍坚持上台表演,“他想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哈尼古歌感兴趣,愿意来听哈尼古歌。”   校地结合延续千年古歌   在红河学院图书馆的五楼,一间挂着“红河学院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的办公室成了图书馆特别的一角。见证了哈尼梯田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全过程的张红榛从红河州世界遗产管理局“搬”到了这里,继续“守护”梯田文化。   “现在,更多的人关注的是哈尼梯田的景观层面,其实景观的背后是优秀的梯田文化。”张红榛认为,没有独特的文化体系,就不可能有哈尼梯田壮阔的景观,没有文化的梯田就会是没有根基的梯田,“哈尼梯田是文化之根,哈尼古歌是文化大树上繁茂的树叶,只有整体和活态的保护才能让哈尼文化走得更远。”   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尼儿女张红榛,一直心系哈尼文化的传承。她对哈尼古歌中的儿歌《阿密策》十分钟爱,“儿歌中的哈尼母语元素很丰富,它是哈尼音乐的基因库,也是哈尼儿童的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哈尼儿女心中根深蒂固的歌曲,总能将他们再次带回童时的家乡,哈尼梯田深藏在云雾缭绕的世界里,儿歌唱回的情景让人身心充满了愉悦。”   为此,张红榛积极致力于校地合作延续哈尼古歌。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流传于红河县阿扎河乡东部以普春村为中心的几个哈尼族村落,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下,张红榛和红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郎启训、副院长张富林一同参与到国家艺术基金“哈尼族八声部名额演唱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带领着师生将哈尼古歌推向全国的大舞台。   “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浙江音乐学院,我们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很多此前并不了解哈尼古歌的人在听完原汁原味的表演后,赞不绝口。”张富林说,在学校延续哈尼古歌的传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每得到肯定后,才能坚定地走这条路,“许多已经遗忘了自己民族古歌的哈尼人,看到我们的表演,都重燃起对家乡文化的自豪,这就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目前,我们正在申报哈尼古歌传承基地,从资源调查、人才培养到传承基地,形成良好的系统研究氛围,通过校地合作的形式,用科研助推红河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同张富林一样,张红榛对延续哈尼古歌文化充满了自信,“接下来,我们将有更多的模式在学校延续哈尼古歌文化,让这份遗产在校园绽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