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汤显祖戏剧服饰文化,江西抚州打造“中国戏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莎士比亚的戏服 研究汤显祖戏剧服饰文化,江西抚州打造“中国戏都”

研究汤显祖戏剧服饰文化,江西抚州打造“中国戏都”

2023-10-19 0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者按】盱河高腔、弋阳腔、海盐腔、宜黄腔、昆山腔、京剧、越剧、粤剧、豫剧、赣剧、抚河采茶戏、歌剧、话剧、传奇清唱、民间“三角班”等多种戏剧形式的本质都是角色扮演。衣冠等服饰是生、旦、外、贴、丑、净、末的主要“行头”,产生于角色对自身的装扮,是戏剧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形象的因素。汤显祖所描绘和上演的“临川四梦”中有很多关于服饰文化的描写,留存了时代的符号,人物角色扮相生动,鲜活深刻,服饰表现华丽精美、蟒衣玉带、姹紫嫣红,彰显出人物的时代背景、身份地位、人物性格、社会制度,充分展现出每一场戏中冲突曲折、爱恨情仇。服装也是一面镜子,在霓裳艳影中时刻反映出角色的心情,着装的变化过程也象征着主角的心境历程。

  高冠岌云起,素带长飚回。江西抚州几位专家学者试图从汤显祖所处年代服饰发展概况、《临川四梦》戏剧原作服饰唱词、形制等级、制作工艺、色彩、图案和风格、情感表达、美学、符号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角,作了些考述、阐释和思考,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必将推动汤显祖研究向纵深发展,推动戏服文旅产业发展,助力江西抚州打造“中国戏都”。

  (赵子建、龚建辉、汤冬华)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身上的“文化”和“历史”。戏剧服装化妆要素制造舞台气氛,揭示时代背景,渲染舞台色彩,与演员共同创造的一个水乳交融的整体视觉形象,直接把演员带入角色,把观众带入剧情,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汤显祖为代表的戏剧服饰,是中国服饰艺术中一颗璀璨的宝石,形成以明代服饰为主,继承了上至唐宋,下至清朝的服饰样式。《临川四梦》从服装到饰品,从质地到工艺,从款式到色彩,从着装到情景,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服饰文明和戏剧服饰的发展成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戏服产业发展也有参考作用。

  一、汤显祖熟悉戏剧服饰

  1.汤显祖创作并亲自排演执导剧目,挑选演员和服装

  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戏曲导演学奠基人。他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而创作的《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等戏剧,呼唤自由至情,重现人性光辉,超脱时代,烛照至今。尤其是《牡丹亭》,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以不同的剧种、声腔和艺术样式,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表演不断上演。汤显祖还创作了近3000篇诗文、小说,《宜黄县戏曲清源师庙记》更是中国戏曲导演学的拓荒开路之作。清初江西新建人熊文举曾作诗:“凄凉羽调咽霓裳,欲谱风流笔都荒,知是清源留袒曲,汤词端台唱宜黄。”这首诗印证了汤显祖的所有剧本,都是交由宜伶演出,故有“临川才子,宜黄弟子”之说。汤显祖既创作剧本,又亲自挑选演员和服装,排场、执导执教,“亲掐檀板教小伶”“自踏新词习歌舞”,甚至还亲自设计戏服,为戏班安排上演剧目和演出事务。

  2.汤显祖寄情戏剧,以情抗理彰显个性

  汤显祖家世殷实、书香门第,往来无白丁,尚义不计利(汤公家族墓园新发现文昌汤氏曾获朝廷旌表,弘治甲子1504年,岁大欠、捐米谷、活万余人,立牌坊)誉满乡梓,祖父汤懋昭被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创建“汤氏家塾”,高古情怀、行侠仗义,伯父汤尚志从事戏曲,母亲熟读诗书。汤显祖5岁进家塾,12岁写诗,21岁中举人,26岁就出版诗集《红泉逸草》,34岁至49岁先后在南京、北京、广东等为官。由于汤显祖性格刚直,不附权贵,中进士后只能担任太常博士、主簿、主事等闲差,万历十九年,上书《论辅臣科臣疏》,抨击朝政,终不被官场所容,因言获罪被贬徐闻后转任遂昌。辞官归乡后,寄情戏曲天地,因情成梦、因梦成戏,讴歌生命。万历四十四年(1616),67岁的汤显祖在住地临川玉茗堂溘然辞世,完成其坎坷、高洁的一生。汤显祖是一个性情中人,一生性格孤傲,蔑视权贵,坚守道义,坚持己见,铮铮铁骨,威武不屈,以情抗理,“彩服欢如昨”、“贪看绣联袂舞”在其戏剧人物的服饰上有充分体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汤显祖对生活的感悟,对男女平等对自由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他以“至情至性”铸就名篇去恶扬善,用“四香”劝勉后人传承清白家风,“惟清惟惠”,其洒脱处世的天性和高洁无私的品行,如圣洁高雅的玉茗花一样清香四溢。

  3.汤显祖时代纺织服饰繁荣,服饰处处入戏

  汤显祖身历明代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旧死新生”,商品经济和城市文化走向繁荣,思想走向自由,社会走向多元,是中国纺织业和服饰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城东文昌里汤家是临川城未脱离耕种的乡绅地主,信奉道佛,乐善好施,有藏书四万多卷。留京观政期间,汤显祖穿戴着“青袍角带”出入礼部办事,赴任太常博士,掌管礼乐祭祀。加上官居南京戏剧中心和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在涠洲见过珠民苦难生活,看过澳门葡萄牙人穿着华丽衣裳,佩戴贵重珠宝,用蔷薇香水沾洒衣裳,“金钗击鼓醉豪呼”,还记录过海南崖州黎族少女的刺青和盛装。在浙南遂昌遣囚度岁、纵囚观灯都是“梳洗一番,换上干净衣服”。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挂冠归里,遂昌人老少牵衣,远道泣送。

  上流社会和统治者风气奢侈、歌舞升平,在服饰方面才要求穿金戴银,满头珠翠,军队铁甲戎装,民间百姓麻衣草鞋,衣冠服饰所代表礼制等级制度在汤显祖戏剧人物中处处入戏,有极其强烈的反映。

  4.汤显祖戏剧服饰精巧唯美,异彩纷呈

  《临川四梦》追求真挚爱情、倾诉人生离合,素有“明传奇之冠”美誉,表现在昆曲、京剧、宜黄腔、采茶戏等多种戏剧形式,具有程式性、符号性、装饰性的特征。其制式礼仪朝衣朝冠、洞房花烛喜庆婚俗,盛装服饰精巧唯美、五光十色、异彩纷呈,配合化妆、声色、动作、表情、演出情境及舞美效果,堪称中国古典戏曲巅峰。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服装穿戴等层面。在对人物服饰和装饰图案描写上,也有较细致的描述,是时代的特征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综合体现。

  5.汤显祖还是戏服设计师

  汤显祖是一个天资聪颖、正直刚强、性格独特、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艺术大师,在戏服设计领域亦有建树和贡献,可谓最早的戏服设计师。为体现他剧本的“曲意”,演绎完整的舞台艺术效果,汤显祖亲自为特定角色设计了“紫襕戏衣”的行头,《汤显祖全集》卷十九《作紫襕戏衣二首》:

  试剪轻绡作舞衣,也教烦艳到寒微。当歌正值春残醉,醉后魂随烟月飞。

  无分更衣金紫罗,伎人穿趁踏朝歌。俳场得似官场好,灯下红香不较多。

  二、汤显祖戏剧人物及诗词有关服饰的部分描述

  汤显祖戏剧诗文中充分表现了当时的服饰特点和人物个性。霓裳艳影中展现出社会各个阶层代表人物的权欲、贪欲和情欲。

  1.《牡丹亭》中服饰相关的经典唱词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剧中刻画人物的服饰十分传神、立体,形态全面。杜丽娘、春香、柳梦梅、杜宝、杜夫人、陈最良、花神、石道姑、鬼使(黑白无常)、胡判官、皇帝等人物服饰各具特色。如杜丽娘在《闺塾》和游园中的服装红裙绿袄、环佩玎珰、翠翘金凤、衣裙对鸟。

  其中【皂罗袍】一段最为经典: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美景、美人、美裳尽在其中。

  《寻梦》《牡丹亭》第十一出,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来粉画垣,元来春必无处不飞悬。哎,睡荼蘼抓住裙衩线,恰便是花似人心好处牵!杜丽娘去花园寻梦,她的裙衩被荼蘼刺挂了一下,她以为是梦中人在牵绊;看到花红水绿,她以为是梦中人在召唤,感到不应“辜负了春三二月天”。

  本待要送春向池塘草萋,我且来散心到荼蘼架底,我待教寄身在蓬莱洞里。蹙金莲红绣鞋,荡湘裙呜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

  【绕地游】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品令】他倚太湖石立着咱玉婵娟,待把俺玉山推倒便日暖玉生烟,捱过雕栏转过秋千,背着裙花展,敢席着地怕天瞧见,好一会分明美满幽香不可言。

  【山桃红】怎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

  【山桃红】这一霎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夫婿坐黄堂,娇娃立绣窗。怪她裙钗上,花鸟绣双双。

  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兑赠以八宝冠、百凤云衣、红骨朵云裙,三娘子以此为兑尽力。

  2.《紫钗记》中服饰相关的经典唱词

  《紫钗记》讲述了元宵夜,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李益功成归来通过紫玉钗得知小玉另找有钱夫婿。小玉被李益拒绝一病不起。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所有线索均是围绕霍小玉头上的紫玉燕钗。《堕钗灯影》写李益和霍小玉相会时又惊又羞又喜的初恋之情,细致传神;《冻卖珠钗》的无奈痴情,动人心魄。《紫钗记》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全戏中还有浣纱、鲍四娘、卢太尉、侯景先等多个人物围绕紫玉钗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你染袍衣京路尘。望桃花春水津。

  脱下书童服,铁甲冷冰冰。

  紫玉钗头,是咱心爱,几时卖去呵,好不烦闷也!

  玉钗抛漾,上头时萦红腻香。为冤家物在人亡,这几日意迷神恍。

  则道是淡黄昏素影斜。原来是燕参差簪挂在梅梢月。眼看见那人儿这搭游还歇。把纱灯半倚笼还揭。红妆掩映前还怯。

  恨的是花灯断续。恨的是人影参差。恨不得香肩缩紧。恨不得玉漏敲迟。把坠钗与下为盟记。

  玉钗红腻,尚依然红丝系持,磊心情几粟明珠,点颜色片茸香翠。侧鬟儿似飞,懒妆时似颓,病恹恹怎插向菱花对?事真奇,相看领取,还似坠钗时。

  3.《南柯记》中服饰相关的经典唱词

  传奇《南柯记》的创作与汤显祖稍后完成的《邯郸记》一起被称作“二梦”,是汤显祖在走过了坎坷的仕途,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以后,痛定思痛、冷静反省的产物。《南柯记》演绎了唐代东平游侠淳于棼在参加盂兰大会时偶遇服饰华美、风姿绰约的仙人,邀其入槐安国。淳见手中的金钗却是一枝槐枝,玉盒原是一槐荚子,才悟到四大皆空,忽然双手合十不语。契玄禅师令敲动钟磬,原来淳于棼已立地成佛了。契玄、瑶芳、琼英、灵芝、和尚、蚁族、紫衣使者、檀梦国四太子等服饰形象鲜明丰满,全剧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梦中的得失荣辱回归现实只是虚无缥缈。

  【海棠春】绛阙朱衣。丹台紫气。

  【前腔】看高官贵种。绛帻黄衣。太乙薇垣。吾王端冕。

  【夜游宫】怕道有人倾国。孔雀扇影分行。宫娥半袖通装。有女瑶芳一人。号作金枝公主。姿才冠世。婚嫁及期。授书史于上眞仙姑。学刺绣于灵芝国嫂。

  【翫仙灯】踏绽鞋跟。蚤向朱门步稳。

  【傍妆台】这等奴有金凤钗一对。文犀盒一枝。光景一时新。待相同随喜终是女儿身。献钗头金凤朵。盛纳盒锦犀文。

  第七出 偶见【前腔】天生微眇身材。也逐天香过院来。一尖红绣鞋。双飞碧玉钗。小玉纳汗巾儿长袖洒。

  【对玉环带过淸江引】风飘长绣幡。答刺兜绵。腰身拴束的弯。衫袖打斓斑。西天俏锦阑。燕尾翩翻。

  如何是法。绿蓑衣下携诗卷。黄篾楼中挂酒蒭。如何是僧。数茎白发坐浮世。一盏寒灯和故人。

  紫衣师天眼摩诃。他颈莺娇几曾有璎珞。

  第九出决壻【西江引前】【西江引后】郞客靑袍骏马。女儿窄袖弓鞋。

  【西江引后】郞客靑袍骏马。女儿窄袖弓鞋。他生未卜此生谐。还则要宫闱听采。

  第十一出 引谒【点绛唇】素锦雪袍。朱华玉导。红云晓。

  【绛都春序】便衣衫造次穿朝。

  第十二出 贰馆【出队子】凤冠明漾。彩碧金钿珠翠香。烟丝绣帔晚风扬。谁在东华屋裏张。

  第十三出 尙主【锦堂月】帽插金蝉。钗簪宝凤。英雄配合婵娟。点染宫袍。翠拂画眉轻线。君王命即日承筐。嫦娥面今宵却扇。

  第十六出 得翁【蓦山溪】藕丝吹软碧罗衣。缕金香穗归。

  【清江引】紫衣郎走马南山下,一轴山如画。公主性柔佳,驸马官萧洒。俺且在这里整仪容权下马。

  倾宫罗绮。尽世膏粱。

  第十七出 议守【遶地游】金章紫绶。独步三台宿。正朝下日移花甃。看簪发丝稠。带腰围瘦。无非为国机谋。

  第二十九出 围释【尾煞】脚揣鸳鸯阵。头顶凤凰盔。马敲金镫响。人唱凯歌回。

  第三十六出 还朝【前腔】有谁看着红锦袍。叹凄然系玉。瘦损围腰。俺朝班戚畹。还让你人才一表。香风簇锦云汉高。夜月穿花宫漏遥。

  4.《邯郸记》中服饰相关的经典唱词

  《邯郸记》讲述了穷途潦倒的书生卢生在邯郸的一个小客店遇到来世间超度凡人的仙人吕洞宾,卢生抱怨自己命运不济,吕仙则给他一个瓷枕入睡。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一连串宦海风波,五十余年人我是非,一梦醒来,店小二为他们煮的黄小米饭尚未熟。全剧展现了卢生由布衣而登青紫,历宦海而几沉浮,终拜相而享福寿的梦中世界、枕里乾坤。作品通过卢生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丑恶现实。剧中主要任由卢生、吕洞宾、店主、刽子手、崔氏小姐、梅香、舞女、宇文融、玄宗等。

  吾家山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求禄?而今及此,思衣短褐、乘青驹,行邯郸道中,不可得也。

  卢生衣短褐(粗布),衣装敝亵(破烂肮脏),乃长叹息日:“大丈夫生世不谐,困如是也!”生大悦,由是衣装服驭,日益鲜盛。明年,举进士,登第(脱去平民的衣装)。

  《邯郸记》中的〈衔冤织恨〉一幕,还特别演绎了崔氏入宫为奴,囚入机纺,命织造宫锦的场景。“学苏氏将冤苦织入丝娟,寻时机呈锦书打动龙颜”

  织锦时思念文夫卢生,蓬首织回文词《菩萨蛮》感悟皇帝,词日:梅题远色春归得,迟乡瘴岭过愁客。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纱。窗残抛锦室,织急还催织。锦官当夕情啼断望河明。塑造了一个决断自如、颇有谋略、坚敏不拔的崔氏。

  《邯郸记》〈舞灯〉,演绎卢生岭海归来,当宰相,封赵国公,加太师,朝廷选送仙音院女乐二十四名,燃百十枝绛纱灯,入翠华楼,“倚着红云,踏着红莲,逗着红妆”,极尽富贵荣华。

  5.汤显祖服饰相关部分诗 词

  《晚霁,友可俱谢孝廉來。友可才气纵横,孝廉谨重,余並喜之》一“顿有一时双玉人,绿袍皆称小烏巾。入门云气香流水,接席风华明素尘。”

  《香岙逢贾胡》:“不住田园不树桑,珴珂衣锦下云樯。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

  《秋发庾岭》:“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和“树光吹峡雨,苔色动江霞。泡影非全白,沾衣作绀花。”

  《阮郎归》:不经人事意相关,牡丹亭梦残。排恨叠,怯衣单,花枝红泪弹。蜀妆晴雨画来难,高唐云影间。

  《章门客有问汤老送达公悲涕者》:达公去处何时去,若老归时何处归?等是江西西上路,总是情泪湿天衣。

  《滕王阁看王有信演牡丹亭二首》:桦烛烟销泣绛纱,清微苦调脆残霞。愁来一座更衣起,江树沉沉天汉斜。

  三、汤显祖戏剧人物服饰主要特点

  1.颜色丰富,多姿多彩

  戏曲服装遵循美学原则,在色彩上有“上五色(红、绿、黄、黑、白),下五色(粉红、湖色、深蓝、茄紫、古铜或香色)”明确的等级之分。“以色扶形”,是汤显祖戏剧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戏剧人物从名称上有就紫玉钗、霍小玉、黄衫(衣)客、紫衣使者、蓝衫、宰相杜黄裳、金枝公主等,甚至直接用名《紫钗记》、《紫箫记》,《邯郸梦》,原名即为《枕中记》。剧中人物服饰颜色多以朱红、黄、绿、蓝、紫等颜色为主,直观清晰,色彩漂亮的行头更能吸引观众,对比突出,主次分明。颜色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寓意,如“冥判怜情”中注:“判应绿袍”。如各色蟒袍。如莲红、萦红、绛阙朱衣、桃红、海棠红、大红等各式红色,代表血色和生命,红官衣、红帔多用为吉服,代表了婚庆民俗与吉祥喜庆,戏剧中凡新贵和婚娶皆披红。

  色彩本身具有视觉感应,如红色代表喜庆,紫色代表诡异,绿色代表和平,黑色代表沉稳等。暖色调给人兴奋的感觉,冷色调给人沉静的感觉,矛盾对立。剧中人红袍绿袄、绛帻黄衣、素锦雪袍、软碧罗衣、金带紫袍、紫玉钗头、青瓷枕头、织回文锦等根据剧情,粉墨登场,层出不穷。艳丽夺目、多姿多彩、对比眩目的服饰搭配,多具装饰性色彩。显示出了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情,深化了服饰的文化内涵。精美华丽的服饰为汤显祖戏剧人物的表演增光添彩,也渲染出激烈气氛 ,让观众领略到身临其境的感受。

  2.样式繁多,数不胜数

  汤显祖戏曲服饰从款式和功能上分为:蠎(礼服)、帔(常服)、靠(戎服)、褶(便服)四大类。在不同活动情景下有很大变化:黄帝穿龙袍,官员有官服,士兵有军服,家居生活穿便服,庆典活动穿礼服、盛服,富贵奢侈者穿奢服,外出者穿行服,守孝人穿素衣,私居生活穿亵衣,滑稽丑角穿彩服。

  《临川四梦》中的服饰款式,样式繁多,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穿到用,从春到冬,一应俱全。贵贱有别、等级有差、精细雅洁。女主角有头冠钗帽,有花领、风领、云肩,有长袍披风、袄褂坎肩,有下裳裙裤,有鞋靴麻袜、戎服披甲、百纳袈裟等。《全明杂剧》、《明史·舆服志》和《脉钞本》“穿关”记载的服饰有宫装、长衫、纱帽、金幞头、霞冠、金束发冠、鹤氅、绛袍、儒巾、腰带圆领、魂帕等两百余种,还有少数民族和外国人(或胡人)服饰。《临川四梦》剧中的服饰款样,可谓处处存在,不胜枚举。每个人的衣着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符号系统,与化妆、面具、道具、歌舞和说白等符号系统协调结合起来时,最终实现对戏剧角色的完整塑造。

  3.纹样材料,五花八门

  汤显祖戏曲服装的纹样汇集了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的精华,包括古代美术纹样、历史服饰纹样、民间纹样、宗教纹样、文字纹样和象形纹样,种类,形状,布局上有明确的规制。如冕服龙纹、戎服鱼鳞纹、官服飞禽走兽纹,以及如意纹、花卉纹等。针法多样、绣工细腻的刺绣是纹样体现的主要工艺手段。丝绸亮缎是主面料,体现华丽富贵、繁复精美,刚柔相济,随着演员歌舞动作而流光溢彩。达了华夏民族所崇尚的意象之美,是艺术美与工艺美相融合的完美体现。

  《临川四梦》中所描述的人物服饰材料五花八门,品种众多,有的名贵,有的朴素。汤显祖书香世家,耳濡目染,对纺织物品十分熟悉,信手拈来。如麻棉、丝绸、毛皮、轻纱、佩珠、簪花、金钗、紫钗、金线、丝线、绳带、金属等。多样化的服饰材料,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一般身份高的多着官服长袍,身份低的多着短衫土布。

  四、汤显祖戏剧服饰文化内涵与文旅产业发展

  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人物服饰描写,是明代服饰文化的缩影,它象征着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也体现了人物的心理特征与品质性格。

  1.时代特色,锦衣华章

  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经时代,江西古越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苎麻耕种、手工织布。明朝时期,江西的手工业取得巨大进步,桑麻纺织业也随之得以发展,亦有夜浣纱而且成布者,俗呼为鸡鸣布的描述。所产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被历代列为贡布,成为朝廷的赋税和皇室与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蜚声海内外,素有“豫章织绩苎麻甲天下”的美称。

  汤显祖戏剧人物服饰体现了“两宋”、元代和明代华美繁荣的服饰文化的缩影,当时流行大红缎绣,样式、幅面、花纹织造多有讲究。如锦衣卫的“工作服”与蟒服、斗牛服一起作为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飞鱼服、麒麟服、虎彪服,绣有火珠、祥云、海水江崖等纹饰,作为一种荣宠和身份的象征。具有程式之美、律动之美、装饰之美和符号之美的意蕴。

  一)、服饰文化,水乳交融

  汤显祖创作《临川四梦》时,是中晚明交替,繁荣工业造就了其戏曲服饰的华美。其服饰在保留了元代杂剧,也融入了明代的特点。当时士大夫家庭戏班流行,家庭女乐或职业优伶兴起,民间职业戏班空前兴盛。张瀚《松窗梦语》卷七载,江浙一带,“至今游惰之人,乐为俳优”,“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明代戏曲服饰主要来自明代常服,继承了杂剧服饰特征,按照演出要求,不断发展更新。

  江西号称“戏曲之乡”,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剧种已有18种。不仅诞生了被誉为“高腔之祖”的弋阳腔,更孕育了“昆曲之祖”魏良辅、以“四梦”震惊天下的汤显祖等戏曲大师。在汤翁的脱颖而出的临川文化区域神奇土地上,至今仍保留着原始古朴、完整齐全、丰富多彩的傩祭戏,可谓中华戏剧起源的活化石,在南丰、乐安、崇仁等地至今仍有傩祭戏演出。神秘的广昌孟戏则保留了明代珍贵的海盐腔。从史料看来,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时就给一个宜黄腔戏班(写给伶人罗章二信)首演。这是一曲“情”的颂歌,是以情抗理在戏曲界的胜利,体现了对自由爱情的歌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成为古代爱情戏中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数百年来,汤显祖戏曲服饰文化对盱河腔、弋阳腔、海盐腔、京剧、越剧、川剧、黄梅戏等影响巨大,由明至今,《牡丹亭》家传户诵,几乎成为昆曲之代名词——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牡丹亭》几乎成为所有戏剧的经典之作。

  明代嘉靖末年,抗倭名将、临川宜黄人谭纶将海盐子弟带回宜黄,结合当地乡音土话演变成为宜黄腔,使宜黄成为远近闻名的“戏乡”和京剧“二黄腔”的发源地。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汤显祖愤而弃官归隐家乡临川对改良的“宜黄腔”尤为钟爱,并与上千名宜伶(宜黄腔艺人)保持了密切联系。“临川四梦”创作完全后,汤显祖都交给宜黄戏班由宜伶首演,亲自设计服装,编排场景,而后轰动大江南北,久演不衰。如今在宜黄的地方戏班中,仍有老者穿着戏服,能用纯正的宜黄腔演唱汤显祖的《紫钗记》,重现当年汤翁戏剧演出万人空巷的风韵。

  明万历三十年(1602),汤显祖撰写《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用充满灵性的生花妙笔,纵横捭阖,举凡戏曲的本源、发展历史、流传情况、基本特征、功能价值、艺术创造与鉴赏等戏曲学的基本命题,堪称我国最早的一篇戏曲学导言,高瞻远瞩,独树一帜。在我国戏曲理论史和戏曲美学史上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半学侬歌小梵天,宜伶相伴酒中禅。缠头不用通明锦,一夜红氍四百钱。”记载的是宜黄伶人用半生不熟的侬歌演唱《邯郸记》的情景,突出了锦缎缠头。钱希言诗云:风吹罗帏开,丽妙烂齐行。秦青将宋袆,一一皆名倡。乍换口鬌髻,俄更金缕裳。舞巾既双映,歌扇亦并飏。竞奏堂下伎,罗行堂上觞。折腰何嫋嫋,集羽何锵锵。

  二)、制式严禁,内涵丰富

  中华服饰冠冕堂皇,规定严格,尤以戏服为盛,等级尊卑标准化很突出,使角色的身份、显赫地位等一目了然、一清二楚,内涵丰富。其“衣箱制”一般由戏衣、盔头、戏鞋组成。款式大致可分为蟒、靠、帔、褶、衣五大类,其中衣类有细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配衣四类。还有“三白( 护领白、水袖白、靴底白)”等。

  如地位很高的《牡丹亭》杜宝、《南柯记》淳于棼、《邯郸记》卢生的戏剧服饰多是高冠、大袖、重色、刺绣等,体现封建礼教。杜丽娘是大家闺秀,游园这一场,穿的是家居常服“帔”,大领对襟,胸前系带。服饰是繁复绣花、珠翠满头,粉色底蓝绿牡丹图案,显示其小姐地位。

  三)、人物性格,服饰表达

  戏曲表演 “宁穿破,不穿错”,每套戏曲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性格去设计,汤显祖创作《临川四梦》中人物众多,刻画人物服饰方面,各有特色,体现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并显示剧中特定的时代、生活习俗和规定具有标识性、寓意性与象征性。

  如杜丽娘作为还未出阁的娴静少女,穿淡雅的白色或浅粉色绣花帔。杜丽娘刚出场的时候,不喜欢日日做针线,其服饰显示了其性格纯、真、烈,叛逆,梦幻情怀及对美的向往,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出身贫寒的小丫鬟春香穿月白袄或深绿色底印黄色花,紫背褡,红汗巾束腰贴,体现她个性直率,开朗、活泼、泼辣,憨,甚至以“胡闹”来对抗、揭露和嘲弄封建礼教。“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罗裙是杜丽娘的衣裳,禅宗引申的师门传承、领悟象征,视为“衣钵”。小姐将自己的东西赏给丫鬟,表示主仆关系友好。

  戏服隐喻森严封建礼教,凸显汤显祖戏剧人物纠结复杂的矛盾情愫。如陈最良穿蓝褶子,秋香长马甲,束蓝宫绦,蓝彩裤,着镶鞋,戴方巾,黄打头,口戴花三(《牡丹亭•闹学》),其服饰则代表了腐儒、老学究,是封建科举制的受害者,从他看守杜丽娘坟地、及时告官、不远千里到淮扬向杜宝报信、奔敌营当说客体现了他重义的一面。皇帝命陈最良用镜子《服饰品道具》照杜丽娘是人是鬼,他实事求是,其实就是公开表示了对杜丽娘、对“情”的大力支持。

  《牡丹亭》中的花神和判官的服饰也代表了其对立性格。花神专掌“惜玉怜香”,“保护”杜、柳在梦中幽会,实际是青春和爱情之神。判官是阴世的统治者,却具有阳世封建统治者的特点,不仅枉法,还维护封建礼教,他谴责花神有“罪业”,指摘“花把青春卖,花生锦绣灾”,因见到“婚姻簿”注明柳、杜是夫妻,也就从“命定”观念出发,而决定放出杜丽娘。

  如崔氏蓬首织恨情:缕缕金,衬着丝丝柔肠恨,字字诗,隐着层层伤感情,锦书织时看不忍,斑斑点点泪花纹。

  《临川四梦》这些服饰通过外在造型、装饰等,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个性鲜明、逼真生动的人物形象,每天都在临川和世界的戏剧舞台上轮番上演。

  2.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对几十个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尤其重视服饰色彩、服饰样式、服饰选材、个性等级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详细的描述。戏服上的一针一线,多是绣娘亲手绣制,丝线绽放的花朵在舞台上流淌柔和光泽,美不胜收。让我们可以在姹紫嫣红和霓裳霓裳艳影里品味汤显祖戏剧古典的美丽韵致与至情浪漫。汤显祖通过精美绝伦的服饰描写,不仅是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也展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唐代和明代服饰的特征,还反映了当时的风俗文化和生产力水平,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以汤显祖戏剧服饰为媒,是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是讲好抚州故事的积极探索。为策应“梦里戏里文昌里”的戏剧文化小镇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汤显祖戏曲服饰文化,由抚州文旅投等单位联合筹建的“盛装华夏服饰文化馆”于江西文化发展巡礼展同期在文昌里河东湾128号寻梦牡丹亭开馆迎客,龙袍、蟒袍、凤袍、婚嫁吉服、花旦小生服装、三寸金莲、头饰等数十款汤显祖戏服饰品与市民亲密接触,提供游客现场穿搭、角色扮演,让汤显祖戏曲服饰文化元素可见、可穿,凸显抚州有梦有戏、有情有爱。开馆至今目前已接待观众五万余人次,成为抚州新的拍照、打卡景点,群众的参与让文化传承更有活力。据悉,该馆还将继续举办戏服游园、寻找最美杜丽娘选秀等活动,不断丰富寻梦牡丹亭旅游演艺业态,传承戏剧服饰文化,盛装展示抚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优秀文化自信,更令人对辉煌的锦绣中华服饰文明和戏剧文化充满热爱。

  3.文旅融合,资本驱动

  梦里戏里文昌里,汤翁莎翁戏曲镇。近年来,抚州市委、市政府持续打响汤显祖文化品牌,已连续四年举办汤显祖国际戏剧节等系列活动,通过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一带一路”,推动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创编了盱河高腔乡音版《牡丹亭》和《临川四梦》、音乐剧《汤显祖》、沉浸式大型实景剧《寻梦牡丹亭》等一大批文艺精品,先后赴国外交流展演,吸引了全球的目光。通过创排汤翁剧作,培养地方戏曲传承人,积极推动汤显祖文化进教材、戏曲进校园,在英国、新西兰等地兴建文化标志性建筑物——牡丹亭,不断充实和丰富汤显祖文化品牌内涵。正不断挖掘传承与创新发展汤显祖戏曲文化,逐步把抚州打造成“看戏、学戏、写戏、演戏、唱戏、评戏” 为及戏曲服饰、文创产品产销、旅游休闲康养等为一体的“中国戏都”。

  服装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汤显祖戏剧服饰以其独特的美学观,展现出不可或缺的迷人魅力。现代服装品牌“吉承”, 于伦敦发布了春夏高级成衣系列――牡丹亭,将古典的戏曲元素作为灵感来源,借用花似锦、人如水的轻柔之美,在国际化时装发布平台上宣扬昆曲戏曲文化,呈现出独具东方美感的现代作品,可谓是中华元素引领流行时尚的风向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抚州要打造中国戏剧之都,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实现文化兴市,围绕汤显祖文化的整体挖掘与全面打造,走“文旅融合、资本驱动”的创新发展之路至关重要。通过对汤显祖戏曲服饰文化的再挖掘,以“三翁戏曲小镇”为基地,在抚州打造全球汤显祖戏曲服饰创意、设计、生产、展示、租赁与戏曲服饰文化展示展演基地和以数字化驱动为主导时尚服饰创意文化开发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引进和支持文化金融服务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机制,让文化金融成为抚州文创产业的发展后盾和重要抓手。

  结语

  “极人物之千态;攒古今之万变。”(徐朔方集联)、“门墙日月高并难;衮(皇帝及上公的礼服)钺春秋赞莫能(南州司徒李太虚所书)。”、“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江召棠)。”、“重见临川玉茗堂;流风余韵付霓裳(俞振飞)”这些题联言简意赅,代表了历代人们对汤显祖的赞扬之声和敬仰之情。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等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魅力,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是高雅的、也是大众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其行可质天地鬼神,文能安民人社稷,戏可传万代千秋。

  戏剧既是文学艺术,也是舞台艺术,从舞台表演上获得更全面更具像的艺术审美。汤显祖戏剧服饰汇聚了数百年设计师、学者、艺人、织工绣娘的心血,融古汇今。其研究其服饰文化基因,对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有着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借鉴作用。必将发掘汤学国际研究更新的领域,更大的空间,扩大抚州在“汤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影响。

  服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世界语言,研究、传承、创新和发展汤显祖戏剧服饰文化,让汤显祖活在当下,有利于文旅融合,产业放大,推动汤显祖戏剧走入群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更是东西方文化穿越时空的历史性对话。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中此语将服饰文明与华夏之名连接,自古以来华夏民族都可谓“衣冠古国”,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文化精神,即至情至性真善美。汤显祖创作的《临川四梦》是中国古代戏曲服饰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华文化符号和璀璨艺术丰碑。让全世界看到中华传统服饰之美,也让人对中华服饰文化重新焕发光彩充满了无限美好的希望。

  有梦就有理想,有戏就有希望。(完)

  【作者简介】

  1.赵子建,时尚编导,社科普及教育工作者,民盟江西省文化专委会委员、原江西服装学院时尚传媒系主任、中华服饰博物馆馆长、中华服饰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盛装华夏服饰文化馆馆长、江西省纺织工业协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时尚传播、博物馆学。

  2.龚建辉,博士,文化学者、财经作家,文旅部红色梦想文化传播旅游开发部、中宣部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抚州乡村振兴研究院(筹建)负责人、盛装华夏服饰文化馆副馆长、江西省纺织工业协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文旅金融融合。

  3. 汤冬华,文昌汤氏宗谱研究爱好者、汤显祖第十七代后裔、抚州市临川汤显祖后裔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汤显祖历史文献资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