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文化荔湾,留住西关“乡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荔湾区范围包括哪些地方 还原文化荔湾,留住西关“乡愁”

还原文化荔湾,留住西关“乡愁”

2024-07-12 2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千年商都,人文荟萃于斯

在广州,26个历史文化街区在荔湾的有14个;今年公布的103处广州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单中有76处在荔湾,五批共721处广州历史建筑中荔湾有近240处;107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中荔湾占了三分之一。

目前,

恩宁路被列为市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

与此同时,

荔枝湾涌沿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

十三行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等场馆的陆续开放,

承载广州千年记忆的历史建筑、

历史街区、非遗项目得到保护、

活化和传承。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文化根脉,广州用行动坚守。

历史文化街区活化: 

永庆坊成创客小镇 恩宁路展古韵风华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并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了解粤剧艺术传承和保护情况。

三年前的永庆坊,

还是古旧的西关小巷,

房屋破旧,

略显萧条。

作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的一部分,

2015年,永庆片区微改造项目启动。

在“保育历史、活化更新”的理念下,

改造保留岭南建筑整体风貌和空间肌理,

修缮传统建筑,

打造三雕一彩一绣

(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

等西关传统非遗项目展示空间,

导入创客空间、文化创意、

教育等创新产业。

2016年9月30日,

这个在西关老巷中的“创客小镇”对外开放。

永庆坊改造模式达到了

“环境提升,文脉传承,

功能转变,老城新生”。

岑能咏春传承基地去年入驻永庆一巷,他认为:

西关是一个有历史沉淀的地方,这里在原来风格上进行了升级改造,能较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

因此,

他与隔壁的茶艺、书法、戏服等领域从业者

进行交流、合作,

也让咏春有了更多可能性。

位于永庆二巷2号的銮舆堂是一个粤剧武打行馆,

不少八和会馆的粤剧老倌都在这里压腿翻跟斗。

堂内贴牌、旗子都在告诉人们銮舆堂的辉煌。

如今,

不少粤剧老前辈会在这里排练,

教小朋友一些粤剧知识。

华丽转身的不仅仅是永庆坊。

因为永庆坊带动的人气,

其所在的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

如今正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老街魅力。

粤剧声声入耳,

老街岁月静好。

十三行博物馆

擦亮享誉世界文化名片 复原广绣21种针法

如果沿恩宁路往东走远一些,

在文化公园入口就能看到十三行博物馆。

馆内大量珍贵的文献史料和海内外遗存的文物,

昭示着十三行的辉煌历史,

广州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

兼容并蓄的精神

在这里被传承。

珠水滔滔,南海浩渺。十三行成就了世界历史上一段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文化繁荣的时代,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为了擦亮广州十三行这张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片,2016年,荔湾区在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建立十三行博物馆。

除了展览外,我们还推出名家主讲的十三行博物馆大讲堂,深入浅出地向市民介绍十三行历史。

十三行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物馆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深度挖掘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他说:

为了深入研究这批广绣藏品特色、清代及民国传统广绣针法技艺,博物馆从2016年起,与广州市非遗中心、广州绣品工艺厂合作,邀请广东省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广州最后的‘花佬’许炽光、广绣代表性传承人梁桂开等广绣大师担任顾问,复原了21种广绣传统针法。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率先制定保护方案 推动传承人进校园

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不仅是闻名遐迩的粤剧粤曲、

“三雕一彩一绣”等行业生息兴盛之地,

还是各种民俗、中医药、美食等非遗的原生地,

散落街道坊间的非遗让荔湾成为最广州的代表城区。

荔湾区文广新局非遗中心负责人给小荔列出一组数字:

广州市迄今共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7项,传承人约150名,

荔湾现有31项非遗项目和50名代表性传承人,

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居各区首位。

传承基地方面,现有区级非遗传承基地10个,

市级非遗传承基地5个,

全市5个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全部在荔湾。

如何留住西关“乡愁”

既要有本土意识 也要有国际视野

通过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

“最文化”荔湾为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

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提升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

泮塘五约、宝源路列入计划

目前,

恩宁路二期改造项目已经完成招标,

二期项目投入10.7亿元。

改造突出创意办公、

非遗文化传承、特色餐饮打造、

民宿公寓项目引进,

形成融为一体的西关历史文化创意街区。

除了恩宁路,泮塘五约、宝源路片区的微改造已经相继被列入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500米左右的路段集中了约20栋明清时期的西关民居,是广州旧民居最集中的路段。

泮塘五约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重拾泮塘历史记忆,恢复村落集聚效应,形成鲜明的泮塘文化特色,复原泮塘五约传统人文风貌。

最后,

小荔想带大家盘点一波

荔湾非遗大数据,

这些可都是属于荔湾人的骄傲!

广州市迄今共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7项,传承人约150名,荔湾现有31项非遗项目和50名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和传承人数量居各区首位。

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

粤曲、粤剧、玉雕、牙雕、广彩、广绣、岭南木偶戏。

省级非遗项目8项

粤剧八和祖师诞、岭南盆景、西关打铜、西关正骨、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敬修堂传统中药文化、莲香楼广式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南派花毽。

非遗传承人

国家级传承人6人、省级传承人17人、市级传承人11人

【来源:广州日报】

【摄影:王誉臻 张铭健

央视记者 沈忱 广州日报记者陈忧子】

【编辑:飞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