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畅谈荆楚派建筑风格(组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荆楚古建筑特点介绍作文英语 专家畅谈荆楚派建筑风格(组图)

专家畅谈荆楚派建筑风格(组图)

2024-06-26 14: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湖北日报讯 图为:荆门革集村  图为:武昌火车站

  图为:汉街

  图为:恩施风雨桥

  首届“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大赛与方案征集活动已于日前圆满结束,初选方案共有60个,相关荆楚建筑风格研究工作也正在进行中,研究成果将指导未来荆楚建筑的设计、建造。

  荆楚建筑风格是什么样子?现代建筑应该如何吸收借鉴荆楚建筑风格?昨日,几位专家接受了本报专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向历史寻根 再现荆楚建筑辉煌

  中南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 郭和平

  古代的楚建筑是浪漫、诗意和富有激情的,反映了楚人张扬的性格,而且建造工艺精美考究。虽然楚建筑在地面上不存在了,但从精美的楚国文物中可以看到楚人高超的工艺水平。楚建筑代表了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令当时诸侯国的君王们十分仰慕,鲁国的国君在参观楚国的章华台后非常喜爱,回国进行仿制,后来就一直生活在其中。

  秦灭楚后,将楚国疆域分成七块,分属不同的郡管辖,荆楚建筑的辉煌,随着楚国的灭亡戛然而止,荆楚建筑的特色逐渐消失,楚地建筑逐渐被周边省份的建筑风格同化,有的甚至变得十分简陋和粗糙。我们复兴荆楚建筑只能从历史中去寻根。

  建筑创作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当代荆楚建筑的设计应该首先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要求,同时也要采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技术、工艺。继承我们祖先的优良传统,不是要复古,而是要继承传统的内核,也就是楚人的创造精神、精品意识和浪漫情怀,通过艰苦的努力,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当代荆楚派建筑,避免千城一面的局面。

  不拘一格 发掘更多荆楚特色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晓峰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联络困难,每个地区建筑特点保持较明显,荆楚建筑植根于我国中部地区,孕育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从考古文物上可以看到一些荆楚地区古建筑纹样,像荆楚地区有大量的湖区与山地,必须抬高建筑物才能满足生活需要,因此以干栏建筑为特色,吊脚楼就是其中典型。

  荆楚地区的官式建筑,如国君的住所等,如今已经看不到了,也没有延续下来,但楚地文化并没有断绝,并通过民间建筑慢慢延续了下来。直到今天还可以找到与荆楚地区人文、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乡土建筑,其中包含的荆楚特色还更强一些。

  荆楚建筑不拘一格,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还体现出一种文化交融的特色,因此荆楚建筑风格既有独特性也有包容性。我认为,今天要在现代建筑上体现荆楚特色,应该向民间学习。并且,荆楚建筑风格也没有固定程式,城市建设中吸收荆楚风格不要局限于某一种特色,从地域特点、历史脉络中进行挖掘,找出定位,它是可以丰富多彩的。

  从楚文化中寻找建筑之魂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张硕

  湖北当今的建筑中有很多古为今用的案例,特别是公共建筑,造型上、色彩上早就在自觉不自觉地借鉴运用楚文化的元素。

  如湖北省博物馆、武昌火车站,就是典型楚文化的高台建筑,洪山礼堂的外墙整体是九头鸟造型,其上还镶嵌有编钟造型,省出版城外形是楚钟的形象。中国上海世博会湖北馆,外形以古篆书“水”字为原型,以水流动的形状轨迹作为造型主线,外观设计元素选择楚文化特有的符号—楚凤云翔,勾勒出一个灵动流畅的内聚性展示空间。此外,楚文化崇尚的红色和黑色,以及凤鸟的造型也在现代湖北建筑中大量应用。

  开展这次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大赛和方案征集活动,也就是想引导大家更多地把楚文化的元素运用到建筑中去,因为建筑是有文化,有灵魂的,湖北的建筑当然要吸收楚文化的精髓和符号。

  运用现代材料 再现荆楚建筑之美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 肖伟

  荆楚建筑在形式上比较明显,与湖北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有关。荆楚地区位于中国中部、气候湿润、水域面积较多,建筑上就形成了高台、宽屋檐、大坡顶、多样式山墙、崇尚红黑黄等特点。

  现代建筑要借鉴吸收荆楚风格,不仅仅是外在特征的借鉴,而是要运用现代材料,满足现代功能,从意境、形式、色彩各方面统一考虑。如湖北省图书馆,国博中心等建筑,体现了荆楚建筑的曲线之美。

  建筑设计师就如同艺术家一样,更讲究意境和创意,对建筑的设计可以通过对符号的抽象、简化,用现代的材料来表现提炼,再与地形地貌、建筑功能结合起来,让人从中感受到文化气息和建筑符号。这是一种再创作和再理解,如同印象派绘画一样。只有这样,现代建筑才能具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对古建筑简单的模仿、复原。

  此次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大赛和相关研究,对荆楚建筑风格进行了梳理,也是提升了湖北建筑设计师的信心和对荆楚文化的认同感,从这个方面来说,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