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茅盾文学奖评选的四条标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茅盾文学奖公认前三作品 雷达:茅盾文学奖评选的四条标准

雷达:茅盾文学奖评选的四条标准

2023-11-03 1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雷达:茅盾文学奖作为一项有影响力的大奖,有没有自己的美学倾向和偏好,这是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是有的,这并不是有谁在规定或暗示或提倡或布置,而是一种审美积累的渐变过程,代代影响,从多届得奖作品看来,那就是对宏大叙事的侧重,对一些厚重的史诗性作品的青睐,对现实主义精神的倚重,对历史题材的关注等等。在历史上,文学与题材曾经有过不正常的关系,或人为区分题材等级,或把某些题材划成禁区,或干脆实行“题材决定论”。从今天来看,这些都是违反文学规律的。但是,也不可否认,重大题材还是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由于阐述和重构了历史的隐秘存在和复活了被湮灭的历史记忆,既给当代社会提供经验和借鉴,又提升我们对人生、现实与世界进行有比较的审美观照与反思。鉴于此,茅盾文学奖非常关注重大历史题材。以上所说似乎比较偏于第七届以前的评奖,后几届我只参加一次,情况已大为不同。

记者: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始终伴随着争论和质疑,您怎么看?

雷达:处在如此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权威的消解似乎是必然的,它时时受到挑战。相应地,茅盾文学奖也只能在面对历史的挑战中求生存,在顺应历史的潮流中图发展。时代在变,审美观念也在变,评奖的标准必然也要发生变化,这样才能保证茅盾文学奖与时同行。当然,评奖在更加走向开放、走向多元的同时,要使评奖具有权威性,要使评出的作品得到社会各方较为一致的认可,尤其要经得起时间的淘洗与检验,我以为有这么几条还是要坚持的:

一是要坚持长远的审美眼光,甚至可以拉开一定距离来评价作品,避免迎合现实中的某些直接的功利因素,要体现出对人类理想的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二是一定要看作品有没有深沉的思想含量和文化含量,有没有人民性的深度,特别要看有没有体现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根基。

三是要看作品在艺术上、文体上有没有大的创新,在人物刻画、叙述方式、汉语言艺术上有没有独到的东西。

四是长篇小说是一种规模很大的体裁,所以有必要考虑它是否表现了一个民族在某个特定时期的心灵发展和嬗变的历史,尽管有人认为,现在已从再现历史进入了个人言说的时代,但在根本上,文学即是灵魂的历史。

记者:在您所参与的茅盾文学奖评选中,您经历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能否多透露些内幕?

雷达: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多内幕。在第四届评选中,我记得《白鹿原》在评委会基本确定可以评上的时候,一部分评委认为,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体现者朱先生对政治斗争用“翻鏊子”的说词不妥,甚至是错误的,容易引出误解,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廓清;另外有些露骨的性描写也应适当删节。这种意见一出且不可动摇,当时就由评委会副主任陈昌本在另一间屋子里现场亲自打电话征求陈忠实本人的意见,然后回来给大家说,陈忠实在电话那头表示愿意接受个别词句的小修改。这才决定授予其茅盾文学奖。这也就是发布和颁奖时始终在书名之后追加个“修订本”的原委。当然,评奖时和发布时是不可能已有了“修订本”印好的,记得两者时间离得很近。改动和印书都需要一定时间,而发布时间又是不能等的。陈昌本打电话究竟是在投票后还是投票前,我竟然记不清楚了。

记者:可否选出十部您认为能够留得住的历届茅盾文学奖作品?

雷 达:《芙蓉镇》、《李自成》、《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尘埃落定》、《长恨歌》、《秦腔》、《无字》、《蛙》、《一句顶一万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