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带干货丨这些洗脑的手机提示音和电脑开机音乐,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苹果手机经典手机铃声是什么 夹带干货丨这些洗脑的手机提示音和电脑开机音乐,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

夹带干货丨这些洗脑的手机提示音和电脑开机音乐,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

2023-03-13 17: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想知道怎样能够叫醒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大学生吗?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在一个理工科教授高强度催眠咒的作用下,任何语言和肢体上的行动都只是隔靴搔痒。这时,只需要掏出你的手机,进行一番危险的操作,发出那声久违的——“踢米”。

没错就是这货⬇️

就算你的音量只开了一格,就算你身处阶梯教室最遥远的角落,你也会立刻发现,刚刚还埋在笔记本里的无数后脑勺,现在也许正用还挂着油墨的脸对你微笑。

作为天美公司的游戏启动提示音,这个由E6b和C6组成的这个小三度音程,可能是现在最具有号召力的声音。它能够叫醒睡得最沉的勇士,活跃最沉寂的课堂……如果说大学的课堂是周公为赚外快摆的地摊,那Timi就一定是铁面无情的城管队伍。

其实,不仅仅是近些年的Timi,如果把目光投向过去,我们会发现,提示音设计的故事,一直十分精彩。

时代的眼泪诺基亚,和它经典的圆舞曲

如果你年龄已经超过了20岁,那么没有什么铃声能比这段旋律更经典,它出自20世纪初西班牙吉他手Francisco Tárrega的圆舞曲《Gran Vals》。

▲点开这个音频坚持到第12秒,听听从未如此悦耳的诺基亚铃声

Nokia公司最初从这首曲子中选取了13个音符作为1992年电视广告中的BGM,用来反映诺基亚1011手机轻松、感性的特点,旋律整体是一个下行音阶,小节之间用四度音构成变格终止,最后使用五度音正格终止完成乐句,就给人一种酣畅的感觉。

广告播了两年之后,Nokia想找一段单音旋律来作为手机的铃声,本来想找个流行歌曲的,但被当时公司法律顾问秉承着“就是饿死也不能侵权”的理念坚决否定。然而市场部的员工可谓老奸巨猾,立马改变思路,反问法律顾问:那如果是已经死了的人写的呢?

于是,诺基亚公司又想起了曾经作为广告BGM的这首《Gran Vals》,将其改编为铃声,并且很开心地省下了一大笔版权费用。不知道Tárrega老爷子在天堂看到自己的曲子在人间的恐怖播放量,而自己却没收到一分版权费的时候,会是怎样一个复杂的心情呢?

但是诺基亚当年确实做了正确的决定,灯邓等灯,灯邓等灯,灯邓等灯灯……近三十年的传播,这一段旋律甚至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今天再去听那支古典吉他演奏的圆舞曲,虽然整支曲子都是3/4拍华尔兹的优雅味道,但这四个小节,一定会让你闻到那股刻入DNA的市井气息。

2002年,诺基亚收购了杜比的综合音频技术后,该技术使手机能够播放同时播放多个音符,诺基亚于2002年在3510上发布了更丰富的版本:

iPhone铃声:马林巴琴

如果说诺基亚的声音代表了一个时代,那iPhone使用高保真的音频取代了原来的嘟嘟声和采样率极低的midi音频,可以说是时代的更替。

这段由马林巴琴演奏的声音就好像当年的Nokia tone一样响遍全球,一度成为了电视剧里都市白领的来电话标准音。

但奇怪的是,苹果公司对声音设计一直保持沉默,谁也不知道这段马林巴琴的铃声是谁设计的,又是为什么被选作手机默认铃声,甚至无法通过正常手段删除。乔布斯在他的传记里花了整整一章去讲iphone的开发过程,连触摸屏的化学原理都讲了,还是对马林巴琴只字未提。

实际上,贝尔音频实验室老早就做了实验。频率在2k-4kHZ且动态范围在96dB的声音最能被人耳接收,并且研究者发现发现一个富有节奏的音频在3-5秒的时间内更容易被大脑辨识,而马林巴琴独特的谐波特性和音色就非常符合这一声学要求。

▲马林巴琴

翻译成人话就是,在嘈杂的环境中,马林巴琴的声音也可以瞬间引起注意,起到一个警报的作用,不过呢最主要还是因为乔布斯的个人原因,他莫名地非常讨厌Nokia Tone(那时还是诺基亚统治手机的时代,据统计,诺基亚的默认铃声每天会响起18亿次,可能把老乔听烦了。)并且乔布斯偏爱马林巴琴声。

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果粉心中的问题,我们依然不知道这段旋律的作者。确实,越神秘的东西就越能激起人们的好奇心。这里,就要提到一位苹果公司最顶尖的天才,Gerhard Lengeling博士。

▲最右边的就是Gerhard Lengeling博士,太低调了,照片很难找到几张高清的……

虽然他是乔布斯的好基友,但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没几个人认识他,不过你一定知道Logic Pro和库乐队,没错,这两个家喻户晓的音频处理应用就是他帮助创建的,甚至于苹果最开始为了打破音乐公司的版权垄断内置的25个手机提示音,Gerhard Lengeling老兄也功不可没。

(iphone最开始的25个内置铃声)

提他干什么呢?因为锲而不舍的果粉们发现,马林巴铃声和库乐队早年推出的数字音源包里的马林巴琴音色几乎一模一样,并且在这个音源包推出两年后iphone的经典铃声就横空出世。再加上这段旋律没有在任何现有的音乐作品里出现,所以,大家都猜测,这很有可能就是苹果的听觉软件大师Gerhard Lengeling博士专门为了手机铃声谱的曲,使用库乐队制作的。

但这也终究是猜测,苹果公司的保密政策,也让这段旋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苹果的“三全音”短信通知

总有人说,苹果公司的声音设计细节是魔鬼,确实,无论是macbook发邮件的“嗖”的立体声,还是Apple Pay支付的震动和音效的配合,都能让人暂时忘记为苹果产品剁手时的疼痛。

但要提到iphone的默认短信提示音,这波我愿称作最强,因为这波,是工科男的逆袭。

(虽然名字叫“三全音”,但实际并不是三全音音程哦)

说实话,iphone的短信提示音Boo-Dah-Ling的诞生还挺戏剧化的,甚至就连作者本人也没有想到。

早在1998年,作者Kelly Jacklin的两个朋友在开发一个被叫做DAS的应用,也就是后来的Soundjam MP,也是iTunes的前身。但当时的kelly刚结束了秃头的程序猿工作,一心想着养老,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应用可怕的前景,所以不想趟这浑水。

后来,这个应用程序中有了刻录的功能,于是Kelly的朋友又找到了他,并希望他能够制作一种声音能够提示用户录音完成。话说Kelly这老兄也是老好人,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就接下了朋友的委托。

于是,Kelly买了一块YAMAHA的SW1000XG声卡来扩展MIDI音色之后就开始工作了,而他的目的就是用简单的音符排列来给人快乐的感觉。更秀的是由于理工男独特的左脑思维模式,让他决定使用lisp语言进行编程,在大调音阶中进行Ⅰ、Ⅲ、Ⅳ、Ⅴ、Ⅷ级音的筛选,然后把编译器打印的notes文本转换成MIDI,加入不同的音色形成了28个音源demo。

在作者的博客里,这一段剧情被写的玄乎其玄,又是使用循环遍历数组,又是使用MIDI-perI模块……但是我总结下来,就是把大调音阶中Ⅰ、Ⅲ、Ⅳ、Ⅴ、Ⅷ级音,每次3个排列组合,然后把难听的删掉,然后选出了最喜欢的马林巴音色和上行旋律,打完收工。

以下就是被Kelly淘汰掉的一些提示音⬇️

可能是善良的程序猿运气都不会差,苹果公司收购了杰夫开发的Soundjam MP并且仍然保留了光盘烧录的声音。几年后,苹果的应用开发团队在程序安装完成时使用了同样的提示音,而最令人叫绝的是,当iphone上市的时候,默认的短信铃声还是这段马林巴琴……不说了,同作为理工男的笔者,这就准备去帮朋友白干了!

除了这段马林巴外,苹果手机中还有许多短信提示音,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

看看苹果的声音设计师Hugo Verweij在WWDC2019上,用真实的乐器钟琴和卡林巴演奏的经典提示音“玻璃声”和“和弦”吧!嘿嘿,原来是这样!

MAC和Windows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是早期MAC的开机提示音了。

这个声音听起来总让人不太爽,想象一下,如果疲惫的社畜在周一早上捧着咖啡闭着眼,打开电脑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就是这样的话,一定会因为想起老板扭曲的表情而瞬间清醒。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设计这个声音设计家的独特用心。

后来苹果公司一个老职员的儿子Jim Reekes注意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大四就辍学的计算机行业底层的毛头小子,那段时间他刚进苹果工作,也许是被老版本MAC的声音刺激到了,他下决心要换掉这个被他自己称作的“人类能够发出的最不和谐的声音”。而他需要的就是这种有一丝管风琴味道的充满力量的音色。

事实证明,Jim取得了胜利,这组有着立体声场,弦乐效果和混响的大三和弦甚至能让人有一种自己马上要做一件伟大事情的感受。30年来,这个声音完整地传承了下来,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偶尔听到这段神圣的开机提示音。

而作为苹果公司的老冤家的微软公司,win95的那段开机铃声也是在这段时期诞生。

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Brian Eno,就是那个带领很多乐队创作了传世专辑的光头。不过这老伙计的头衔太多,以至于笔者以前一直以为有好几个伊诺,实在是罪过。

▲Brian Eno和David Bowie

当年微软在找到Eno的时候,最开始要求音频在3.25秒中要能表达出符合乐观、怀旧、性感、启发性等 150 种情感的意境。后来改成六秒,真是个讨人厌的甲方啊。

之后Eno在接受BBC采访的时候也透露,自己是在MAC上制作的这段铃声,他一辈子都不会用PC,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PC的讨厌。不知道老爷子这么说,有没有当初被微软压榨的缘故。

果然,苹果和微软的爱恨情仇,复杂程度早已远远超越了逻辑电路。

Intel经典:灯-等灯等灯

80年代末,不愧是电子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不光是苹果和微软,Intel公司的标志性声音也诞生于这一时期,没错,就是那个灯-等灯等灯。

这段声音最早来自于intel公司的电视广告,现在贴遍各种PC的intel inside这个广告语,那个时候刚刚出现,于是奥地利的作曲家Walter Werzowa通过这个标语的音节想到了Db,Db,Gb,Db,Ab这五个音,并使用各种合成器的混合音混出这五个音,成为最初的英特尔广告BGM。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流水的CPU,铁打的BGM,今天我们仍然能听到这段旋律,就像Nokia tone一样成为时代的记忆。现在的英特尔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这段旋律也依然是英特尔的独特标志。

▲Walter Werzowa

事实上,抛开类似甲方要求三秒表达150种情感这种无理要求,任何一段优秀的提示音或者提示性质的旋律,都包含了开发者独立的思考和负责任的态度,这种情感也传递给了使用者,逐渐转化为一种情怀。

也许再过三十年,我们也会像怀念诺基亚一样,怀念今天的Intel的“等灯等灯”和苹果的马林巴琴声吧。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