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帧率/刷新率管理策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苹果手机帧率修改 苹果手机帧率/刷新率管理策略

苹果手机帧率/刷新率管理策略

2024-04-22 08: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帧率:即系统端传输过来的源帧率;刷新率:屏幕端对应的刷新频率。当帧率>刷新率,显示时就会有掉帧的问题;当帧率<刷新率时,屏端的刷新次数多,会造成功耗的浪费。

苹果13手机推出LTPO的Promotion功能,也就是帧率管理策略。在其官网上面介绍的是“流畅”和“省电”,安卓阵营也有不少旗舰机型使用的是LTPO的屏幕,对应策略的迭代有LTPO 1.0→LTPO 2.0→LTPO 3.0。

两者均是LTPO,但是无论是驱动电路还是帧率策略上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下图左侧是苹果的8T的像素驱动电路,右侧是目前安卓阵营常用的7T驱动电路。

与LTPS的区别1:T3/T4管子的选用了金属氧化物TFT,关态时漏电流更小,对应写入的电压准位在图中的蓝色点保持的更稳定(不漏电);

区别2:苹果选用的8T驱动,增加了一个V-bIas的电压做偏压补偿;

区别3:GOA的电路(pscan和nscan)分别拿出来单独控制,其苹果有2组的pscan和2组nScan。

LTPS的OLED的在低刷新率时(如经常宣传的1Hz)因为漏电的原因容易闪屏,所以推出LTPO(T3/T4)选用氧化物管子。闪屏原因是是亮度差,或者TFT两帧之间的偏压状态不一致。苹果8T的驱动,以及GOA电路的单独控制,增加v-bias补偿的驱动方案上会比7T的驱动电路,在T1管子的偏压补偿更好的改善“闪屏”。具体原因后续结合时序再单独发文说明。

LTPO的闪屏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策略是否激进。这也是为何苹果能做到1Hz的“全天候显示的”,而安卓阵营却只能高亮度场景通过增加过度刷新率到1Hz,或者减小显示面积的AOD模式。

LTPO而言,两者刷新率调整的逻辑也是不同,苹果是EM为颗粒度进行刷新率调整,安卓是以帧(Frame)为颗粒度调整刷新率,1 Frame=多个EM。

因此苹果的LTPO能较安卓阵营的LTPO实现更多更精细的刷新率更精细。如下图:

既然苹果的屏幕能实现更多更精细的刷新率,又是如何匹配的呢?

苹果的显示驱动芯片是Ram-less的,安卓目前全部是Ram的芯片。目前行业内的资源来看,对于Ram-less的DIC,平台是跑Vedio模式的,在送图的时候是数据格式内,是有包含的H line的时间的,这时DIC解码时,可以解出来对应的AP送过来的源帧率,此时DIC在规定的时间内选择一个相同的或者略高的刷新率即可很好的匹配。而目前安卓的平台,在平台跑的是Command模式,对应的图像的数据格式内仅有图像数据,无法解析出对应的源帧率。

帧率策略上,苹果的刷新率管理的主动权在其A系列芯片,而安卓的刷新率的主动权在屏端的显示驱动芯片。

苹果与安卓在刷新率管理的流程可简化如下,由此可知,苹果屏幕的刷新率更新,DIC又完全被动响应,因此可以做到源帧率和刷新率更好的匹配。而安卓的帧率和刷新率上面,DDIC要判断的场景和承担的任务也更多,但是不管什么场景,对应的刷新率均是较帧率更高的,造成多刷新,浪费功耗。

尤其是一些游戏场景,比如90Hz的源帧游戏,安卓屏幕在60-120Hz完全没有刷新率,要么单独搞一套90Hz的Timing烧录(费钱。。)要么只能用120Hz来刷新,确实浪费不少功耗的。

目前2个EM pulse做不到90Hz。后续推测苹果不会120Hz用2个EM pulse来做,会升级发到3个甚至更多,将刷新率的颗粒度做到更细,源帧率和刷新率更匹配。

如果平台能支持在Commad模式下,送vedio模式的图像格式的数据(包含H line时间的图片),对应的Ram DIC也可解出对应的源帧率,只是目前大家都还没有这么调试过。

个人觉得对OLED而言,Ram-less的DIC并非意味着就是低端,试问,那些功能或者那些项次非带Ram的DIC不可呢?后续这一块能做到苹果这样的驱动水平,以及配合国内屏厂的8T驱动电路的开发,能够把功耗做下去,后续肯定会在高端旗舰机型有所作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