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雄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雄城英文翻译版视频 红色“英雄城”

红色“英雄城”

2024-07-16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下重镇名城中,赣江之畔的江西南昌,被冠以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誉――“英雄城”。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一”与“南昌”,自此成为我军历史上闪耀光芒的两个重要标记。

处处是火红的灯笼、大红的福字、鲜艳的中国结……这段时间,英雄城被“中国红”装扮着。八一广场上,人流如织。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在这辞旧迎新的特殊时节,前来缅怀、致敬英雄先烈。这座城市的年味,因为人们对英烈的尊崇而愈加动人。春节前夕,我也随着人流,再次走过中山路,来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着步枪的扳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中央的大型圆雕《石破天惊》震撼人心。

红色场馆建在哪里,哪里就是人们精神的坐标。听讲解员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每天的参观者都在万人左右。来此参观者,除了外地游客,像我一样作为“回头客”的当地居民也占了很大比例。有位南昌市民的话讲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来感受属于英雄城人民的荣耀。”

一路参观,我听着讲解员的动情介绍,细细浏览一件件实物,心潮澎湃。一把手枪、一只木箱……这些文物,浓缩着当年那些感人的故事。这其中,有一条已经褪色的毛毯,引人注目。这条毛毯的主人,是南昌起义中任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

南昌起义胜利后,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失利。此时,周恩来患上了严重的疟疾。他发起高烧,冷得瑟瑟发抖,只能靠一条薄薄的毛毯保暖。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查,周恩来等人被及时转移到当地农民郑阿仲家中。在郑阿仲一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周恩来逐渐痊愈。临别前,他将随身携带的这条毛毯赠予贫困的郑家,以表谢意,并鼓励郑阿仲努力做好革命工作。

古树掩映下的八一起义纪念馆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在纪念馆二楼,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墙前,许多游客都会长时间驻足,凝神仰望。

这些名字背后,有着动人的故事。时间流转,磨灭不了英烈留下的光芒。他们应该被我们永远铭记。南昌起义队伍中,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走出了6位元帅、3位大将等众多军事将领,还走出了一批专家学者。参加南昌起义的名人,大家耳熟能详;还有一些普通参加者的信息,鲜为人知。

“只要能多增加一位英烈的姓名,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为了寻找“打响第一枪的人”,几十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工作人员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史料征集成果不断扩大。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夕,起义参加者名录已由26年前的104人增加到1178人。

参观结束,走出纪念馆,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当年的战火硝烟已散尽,但起义的枪声似乎仍在耳畔回荡。

英雄城里,除八一广场外,还有八一大道、八一中学、八一公园……这里许多建筑、街道都以“八一”命名。“八一”,是这座英雄城一个光荣而特殊的符号。

如今,每逢重大节日,人们都会在八一广场隆重集会,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宣誓活动。身处这座城市,我深切感受到,市民与游客对英雄的敬意、对英烈精神的传承,炽热而虔诚。

红色历史赋予南昌荣光,南昌则把赓续红色血脉视为神圣使命。第二代南昌舰告别万里海疆,退役回到南昌;南昌建军雕塑广场对外开放;南昌军事主题公园开园……英雄城里,处处是国防教育的课堂。不仅如此,驻南昌部队也会时常组织群众参观军史场馆。社会各界踊跃参加拥军优属和义务宣传党史军史,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行动自觉。

军旗辉映英雄城,强军自有后来人。在南昌警备区兵役服务站内,有一组数字引人注意:征兵“五率”连续5年位列全省前列,去年征兵在全省率先实现大学毕业生征集比例100%……从这里走出去的官兵,有着一种精神共识:英雄城儿女,不论入伍后到了哪座军营,都要当好红色基因传承者、红色文化传播者。

赣江涛卷千年,今日浪涌新歌。赣江水从南昌城中缓缓流过,仿佛在轻声诉说着英烈们的光辉事迹。相信他们看到如今红红火火的英雄城,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杨西河)

来源:解放军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