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诗社:领先绝大部分人开始早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英国湖畔诗社官网 湖畔诗社:领先绝大部分人开始早恋

湖畔诗社:领先绝大部分人开始早恋

2024-07-09 11: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风已紧,雪已深,门外路难行。

呵,咱们携着手儿呀,携着手儿前进……

——应修人《在斯科》

    1922年3月,杭州西湖畔,有四个小伙子因为对诗歌有着共同的热爱,共同成立了一个没有明确章程和规例的社团——湖畔诗社。

    说到湖畔诗社这个名字,可能对文学史有些了解朋友,可能会联想到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这三位英国大名鼎鼎的湖畔诗人,这三位诗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构成人物,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际创作方面,都开了时代风气。

    但是我们今天说的是中国的湖畔诗社,中国的湖畔诗人:四个领先绝大部分人开始早年的年轻人。

    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对湖畔诗社只有一个很简单的介绍与解读:

    “此外还有以爱情诗闻名的湖畔诗社,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他们1922年四月出版的诗歌合集《湖畔》和后来的一些诗作,很能代表“五四”所唤起的一代新人的纯真与热情。“

    这几句话说的不咸不淡,而且当我转身去百度搜索他们四个人的诗作时,百度不能直接给出结果,只有在不停地跳转之后,才能找到孤零零地几首。仿佛印证了那句话——早恋的人,没有好下场。

    为什么说他们早恋?

    那是一个新知识分子抬头的时代,废缠足,兴学堂,自由婚姻,个性解放,人道主义,思想启蒙……那是一个新思想,新学术,新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那些西方传来的思想文化,给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反观的姿态。相当于黑暗的斗室之内,举来蜡烛,一一再读那些经史子集,仿佛有些不同的意味。一些千百年来国人引以为骄傲的徽章,被发现原来是漆黑的枷锁;一些被遗忘在角落的东西,又被点化为民族血液中早就含有,并且不曾磨灭的希望。

    我们来看看同时间的其他部分知识分子在干什么(你可能就知道为什么说他们早恋了):

    1921年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相继成立,他们一个表现出“为人生而艺术”的态度,一个倡导着“为艺术而艺术”。这两个文学团体争锋相对的态度,至今还有影响。

    1922年 《学衡》杂志在南京创刊,其“昌明国粹,融化知新”的宗旨下的保守立场,引起众多知识分子,学者的批驳。

        浅草社成立,致力于译介外国文学,特别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并创作了许多抒写知识青年生活和忧郁的情感,富有伤感色彩的小说。

    1923年 鲁迅出版第一部小说《呐喊》,开始在社会上发出呐喊的声音。深刻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毫不畏惧的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以及民主革命的出路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概括和反应。

 

    说当时的文坛是百家争鸣,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各种主义和观横冲直撞,可是这四个年轻人居然躲在西湖边上写爱情诗!自由恋爱还在被提倡,被宣传时,他们就已经开始了,这难道不算一种早恋?

     假象一下,一个小伙子,家里一直对他严加看管,尤其是在早恋问题上反复强调,他对早恋这个话题不敢有异议甚至害怕有异议地度过他的每一天。可是在某一天,他突然醒悟,他体内有一股迫切驱使着他,面对着他父母瞪大的眼睛,念自己刚写的诗:

受了人们的指摘,

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

我怎样欣慰而胆寒呵。

 

    这早恋的宣言又有何羞耻?在西湖旁与世无争的写情诗又如何没出息了?

    不过也是必然的,当面临那么多救亡图存的呼号,那么多学术的唇枪舌战,那么多复杂到说不清的政治斗争,凭着一颗近乎偏执少年之心去吟咏歌颂爱情,这是一种怎么可能长久的奢侈呀!

    五四时期最出名的就是德先生,赛先生,即民主和科学。但搬这两位先生出来并不是简简单单指发展民主和科学就行了,那只是表面,其最后的目标,是要让人有成为人的权利。爱与被爱就是人的权利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办法,我们为什么在宣扬每个人应拥有独立人格的时候,又要主观地去夺其,去屏蔽其中的某个部分呢?

    可惜他们的诗大多都遗散在西湖的风中,不再被人们记起,这是极其可惜的。不过文学史上有他们一笔,这早恋也谈得不算差。

 

 

 

(卅运动发生,因各人思想变迁,湖畔诗社便不复存在)

写作不易,看完点个赞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