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苟皓东: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中非友好合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苟皓东现任安徽省教授 外交官苟皓东: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中非友好合作

外交官苟皓东: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中非友好合作

2024-06-29 0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4月17日电 (李滢嫣) 他的外交生涯大部分在非洲度过,对那片土地充满感情;许多中国人被他感染而爱上非洲,许多非洲人因为他爱上中国;他对非洲的认知与很多人相似,又和很多人不同。他就是资深外交官苟皓东。

除了在亚洲和大洋洲工作过四年,他的大部分驻外时间是在非洲度过的。从39岁时第一次到非洲,他累计在非洲工作生活了整整14年,把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那里。他相继在5个非洲国家常驻,先后担任中国驻利比里亚和博茨瓦纳大使馆政务参赞、中国驻非盟使团(非盟委员会总部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副团长、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夫人孙丽华也被外交部从她原先工作的高校借调到丈夫所在的外交机构,与他在非洲一起12年。

气质儒雅,真诚谦和,与苟皓东接触过的人都会对他有这样的印象。讲起非洲,他如数家珍。即使在国内的几年里,他和妻子也经常邀请或出席一些在京工作或留学的非洲朋友聚会。他为从事对非外交充满了自豪,对非洲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因为了解所以热爱

“非洲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苟皓东说,“但整体上非洲还是很落后很贫穷,这是西方长期殖民和干预以及非洲国家自身造成的问题。冷战时期,美苏争夺把非洲拖入了深渊。冷战结束后,非洲经历过相当时期的动乱、内战、冲突之后,终于慢慢趋向稳定。非洲地大物博,有十几亿人口,而且十分年轻,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开放包容度较高。当然,有些国家经济情况很艰难,中国的发展让非洲人民感到鼓舞,中国热在非洲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人在学习中文或到中国留学。”

“非洲人总体上质朴、善良、乐观、正直、热情。”苟皓东说。非洲人和中国人在价值观、甚至思维方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重亲情,讲人情,利他,分享,等等。对于一些中国同胞抱怨说非洲人“欺负”中国人,苟皓东认为,缺乏沟通是主要原因,不少中国同胞到了非洲,却对非洲一无所知,也不想了解非洲。苟皓东认为,和非洲人交往,“感觉”非常重要,感觉找到了,一通百通,找不到感觉,则可能感到受“欺负”。

“我第一次常驻的非洲国家是厄立特里亚,伊萨亚斯总统对我们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从内心深处和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我在这个非洲国家工作了五年,交了许多朋友。得知我们要走了,邻居们见到我们都是满脸的惋惜,就连每天在路口乞讨的那位老太太也拦住我妻子问:你们为什么要走?是不喜欢我们了吗?总统助理奈兹基一年前与我结邻,看了报纸知道我要离任,他深夜来我的住处敲门,生气地质问我:‘你们为什么要走?’五年里,我走遍了厄立特里亚的全部省区,到过大部分城镇和无数个村落,最远的行程五天四夜,沿途搭帐篷过夜或投宿荒村,很多次遇到困难和危险,总有好心人相助。离开厄立特里亚的前一周,我最后一次长途出差,空军司令为我们一行派了总统座机。河床、沙漠、戈壁、高山、峡谷一掠而过,我辨认出很多地方,飞行员惊讶不已。直升飞机到了首都阿斯马拉的上空,我请飞行员盘旋一周。俯瞰着暮色里每一个熟悉的角落,心里很不是滋味。”

非洲老百姓大多数安贫乐道,讲礼貌,守秩序。到过埃塞俄比亚的中国朋友估计都见过当地人等车排队,经常是队伍排成几百米,没有人拥挤争抢上车。有一次在山路上遇到两个卖劈柴的妇女,背着足足上百斤的劈柴蹒跚下山。我上去攀谈了解到,她从天不亮上山砍柴,再到山下卖柴,大半天才能挣到相当于人民币十多元钱。我给她拍照后给了一点小费,她立即转身分给了她身后的另外一个妇女。

2009年9月,苟皓东参赞在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工作四年后离任,使馆为他举办招待会。来宾中既有政府高官,也有草根百姓,既有执政党议员,也有反对党领袖,他们在发言中说了很多热情洋溢的话。其中,有位农场主说,苟先生能记住农场里许多农民和小孩的名字,每次来都给孩子们带糖果饼干。“你看,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情,非洲朋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就是正确的感觉”,苟皓东回到上面的话题。“利比里亚时任总统瑟利夫女士特意委托自己的姐姐、姐夫和弟弟、弟媳四位老人为我们夫妇饯行。利外长和几位副外长也专门为我搞了个小型招待会”。据笔者所知,东道国给予外国大使馆二把手如此高的礼遇是不多见的。苟皓东说,“这些礼遇是对中国大使馆的(苟皓东参赞在利比里亚期间,先后与林松添和周欲晓两位大使共事)和团队的褒奖,更是对两国关系的一种姿态,我个人只是尽了本分”。在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为苟皓东公参举办的离任招待会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76岁的萨利姆先生(曾任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驻联合国代表、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非盟委员会主席)推迟了原定赴非盟活动的行期,专程赶到中国大使馆道别。苟皓东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的对非外交,过去有一种西方难以企及的优势,就是感情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真、实、亲、诚’对非工作方针,是对毛主席、周总理和老一代革命家对非外交的传承。具体到我们每一位在非洲工作的中国人,不管是做什么的,都要秉持这种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有一大批兢兢业业、‘一条道走到黑’的同志,在非洲长期默默耕耘,他们的故事很多,很多”。他话锋一转,“可惜,我们的感情优势正在淡去。现在不少人来到非洲,两眼一抹黑,不去、也不想了解中非关系历史,感情上深入不下去,办不成事就把责任完全推给对方,甚至把来非洲工作当做一种‘下放’或过渡,掰着手指头过日子。”苟皓东认为,对非工作亟需一大批爱非洲、懂非洲的人才,要从年轻人当中培养。

展开全文

因为认知所以思考

非洲工作的经历不仅锻炼了苟皓东的外交工作能力,也使他对非洲历史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他说,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有值得学习的东西,非洲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就很多。比如坦桑尼亚,该国是由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两个国家组成的,国父尼雷尔以博大的胸怀和智慧,把两国“合并”为一个主权国家。多种宗教,120个部族,几十种语言,能够实现人民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并且成功实现了官方语言的统一,从未发生过非洲其他地方曾经此起彼伏的部族冲突,可以说是非洲乃至世界奇迹。尼雷尔被称作非洲民族解放之父,对非洲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功不可没,他的思想至今引导着非洲一体化进程。他领导坦桑尼亚独立,支持安哥拉、莫桑比克、赞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反对南非白人统治集团的种族隔离。坦桑尼亚被称为南部非洲解放运动的大本营,境内遍布当年武装斗争训练营地。达累斯萨拉姆的大街小巷,有许多当年非洲风云人物的旧居,或是各国自由战士的地下联络站。曼德拉、萨莫拉、穆加贝、穆塞唯尼、努乔马(纳米比亚开国领导人)把尼雷尔当作导师,他们都曾在坦桑尼亚接受训练。值得自豪的是,在风起云涌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中,中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家喻户晓的坦赞铁路就是在那个时期修建的,“可以说,坦桑尼亚是中非合作的起始点。新中国沿着坦赞铁路走进了非洲”。说到这里,苟皓东颇为急切,“那段历史是中国和非洲共同的宝贵财富,现在却被尘封起来,亟需抢救性发掘和整理”。为此,苟皓东在坦桑尼亚工作的时候,根据当时使馆党委的决定,联络北京大学和坦桑尼亚友人一起着手编撰《尼雷尔口述传记》,收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采访对象包括尼雷尔遗孀和家人、生前战友同事,以及卡翁达(赞比亚国父)、努乔马、格拉萨·马歇尔女士(莫桑比克国父萨摩拉总统夫人,萨去世后改嫁南非总统曼德拉)等第一代非洲国家领导人。

苟皓东认为自己在非洲的另一个宝贵收获是思想上的。“我从对非洲的长期观察中,更加认识到,中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多么伟大和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苟皓东介绍,利比里亚1847年独立建国,一直实行美式民主,连国旗都是“星条旗”(称作“孤星”),很多地名也和美国一样叫法,美国一百多年来一直手把手地“调教”这个国家,但利比里亚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贫困国家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陷入长达20多年的动乱和内战。虽然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给该国提供了巨大援助,但该国经济还是发展缓慢,大部分人还很贫穷。究其根本,路走错了。“我有一个好朋友是反对党领袖,他曾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时期非常活跃的左翼青年,后来一直在利比里亚政坛打拼。他去了一趟中国,回来后他感慨地说,你们领导人是全世界最累的。我说你只说对了一半。我们靠的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协商制度,执政党好比是船长,驾驭着这艘大船朝着既定的航向行进。你们国家虽然小,好比是一条小船,但20多个政党各划各的,只能原处打转,甚至翻船。他听了后很认同,说我说得太形象了。”

夫妇协力以苦为乐

苟皓东在非洲工作大多数时间里,妻子孙丽华也被从高校借调到大使馆工作,在外交活动中给予了苟皓东很大的支持和协助。孙丽华还在业余时间教当地人学汉语,同时向当地人学习非洲语言,先后学习了提格雷尼亚语、阿姆哈拉语、斯瓦西里语,研究非洲文化,挤出时间与几位高校教师撰写出版了两辑《非洲部族文化纵览》。

“在利比里亚,我每年都打疟疾,到利比里亚最初那两三年,使馆住房条件很差,没有市政供电,用电全靠发电机,震耳欲聋。饮用水靠自己打井。也暗自沮丧过,但没有趴下。那样的苦日子,妻子的陪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她对我更大的鼓励是她对非洲的热爱和好奇。大家都说她有语言天赋,只有我知道,她学习非洲语言的动力来自何处。”

一位年轻同事曾撰文这样评价他,“苟参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大半辈子投身于外交事业,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情趣,对非洲更是有着浓厚的感情,哪怕在如此艰苦的地方工作都始终饱含激情,用现在流行的外交语来说,是一个爱外交、会生活的人。他喜欢和年轻人打成一片,和他在使馆里工作过的年轻人也都喜欢和他相处,他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每个年轻人,逐渐成了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谈到中非合作,苟皓东十分乐观。非洲人越来越认识到,单纯依赖外援不可能实现发展,互利合作才是正确选择。中国在非洲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提供过不少援助,今后还会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为什么这么做?道理很简单,帮助非洲就是帮助自己。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也曾大量接受外援,外来投资助力中国经济发展。同时必须看到,中国对外援和外来投资的回报是巨大的,为全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为全世界减贫贡献更是超过70%。今天的非洲就是昨天的中国,缺乏资金、技术、人才,我们积极参与非洲工业化进程,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就是最好的双赢。非洲发展了,全世界都受益,中国当然也会受益。

(文章非人民网记者所写,经采访对象本人授权发布)

苟皓东

1960年生于安徽。毕业于广州外国语学院、外交学院,曾先后在中国驻非洲四个国家的大使馆和驻非盟使团工作,长达14年。2011年被外交部党委授予驻外使领馆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现为中国驻印度尼西亚登巴萨总领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