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失意时写下的十首诗词,字里行间尽显豁达,治愈世人1000多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轼面对贬谪的诗句 苏轼失意时写下的十首诗词,字里行间尽显豁达,治愈世人1000多年

苏轼失意时写下的十首诗词,字里行间尽显豁达,治愈世人1000多年

2023-12-11 1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古时候,书信远,车马慢,苏轼的足迹却遍布大半个中国。

苏轼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被贬、流放的路上。

苏轼走过山川大河,见过大漠孤烟,也尝尽了世间的悲欢苦乐,也经历了世间的生死别离。

苏轼的一生,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正是这样的境遇让他形成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所以哪怕是在最失意的时候,苏轼的诗词中,也没有抱怨和苦闷。字里行间,永远是始终如一的豁达。

下面十首苏轼最失意的十首诗词,一起感受他诗词中的豁达乐观。

1、《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宋代〕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公元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词人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

2、《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宋代〕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公元1082年,46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春三月苏轼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词。

词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展开感慨和议论,以富有情韵的语言,书写人生的哲理,这是词人不服衰老的宣言,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宋代〕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神宗元丰五年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苏轼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写下此词。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诗人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可见诗人鲜活灵动的心灵和达观的精神。

4、《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 〔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公元1083年,苏轼谪居黄州已经三年,政治打击和仕途挫折使他的心情不免时感悲凉,产生了随遇而安的思想。在夏末秋初之际写下此词。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尾句透露着一股看透红尘的禅意,所谓“浮生”,正是诗人仕途失意,人生飘忽不定的真实感受,字里行间,却没有怨恨,有的只是一副平和的心态。

5、《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宋代〕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尾句饱含着词人切身的感受,带有深沉的感情,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6、《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苏轼 〔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苏轼离开黄州赴汝州,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了,心境比较轻松,一路上颇事游访。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即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修养。当时苏轼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词纪游。

全词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旷达的精神。人生的诸多烦恼,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忽略了真实的生活。真正活通透的人,都懂得从容度日,与山水共清欢。把平淡的日子,活得优雅而高级。

7、《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 〔宋代〕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受贬时,其歌妓柔奴(寓娘)毅然随行到岭南。公元1083年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8、《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 〔宋代〕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公元1091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自越州徙知瀛洲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而作。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所以以此词赠行。

尾句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展现出词人豪放的性格、达观的人生态度,在旷达之后又隐隐流露出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9、《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宋代〕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

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其中灌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展现出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10、《行香子·述怀》

苏轼 〔宋代〕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元祐元年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的重位。但政敌多次陷害虽未得逞,却使他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感到“心形俱悴”,产生退隐思想。在此期间写下这首词。

全词在抒情中插入议论。人生很短暂,能做得不多,回首一看,一切都是虚无,就像偶尔掠过墙缝的阳光、又像燧石取火闪过的火花,或者是黄粱一梦中一段不切实际的经历,都是稍纵即逝、无法真正拥有的。与其浪费生命去追求名利浮云,不如放下一切做个闲人,对一张琴、倒一壶酒、听溪水潺潺、看白云飘飘,享受当下的美好自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