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宋辽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宋词风格的?其过程又是怎样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轼苏辙是什么关系 剖析宋辽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宋词风格的?其过程又是怎样的

剖析宋辽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影响宋词风格的?其过程又是怎样的

2023-06-04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毫无疑问地,中国拥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以及十分璀璨的文化。

在众多文化之中,中国的诗词可谓是最突出的。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宋朝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积贫积弱,完全没有一个大一统王朝应有的样子。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宋代在经济和文化上的繁荣程度在历代封建王朝中都是佼佼者。今天便从宋朝和辽国之间的关系对宋代诗词风格的影响入手来探究宋代的诗词。

积贫积弱的宋朝在文化上却十分繁荣,宋辽关系的前因后果

提到宋代人们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历史上最弱的大一统王朝。不仅没有能够真正地统一整个中国,并且还经常被辽、金等游牧民族欺负。

还发生了像靖康之耻、绍兴和议这样的屈辱事件。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宋朝虽然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却始终都没有办法振兴自己的政治和军事。于是乎宋朝人便转而向经济文化的方向发展。这便是造就有宋一代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根本原因。

都说“唐诗宋词”,两宋时期最流行的文学载体便是词。两宋虽然没有能够延续唐朝在国力上的强盛,但是在文化尤其是诗词上,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诞生了像苏轼、苏辙、苏洵和辛弃疾等一批作词大家。

以至于后世人们在谈论中国古代封建史的诗词文化时,总会不自觉地将唐宋两个朝代放在一起谈论。因此也有了“唐宋八大家”这样的称呼。

从时间上来看,宋代的诗词实际上继承的是唐代的诗词文化。不过宋代的诗词风格却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显得和唐代的诗歌大相径庭。

在两宋政权持续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下,当时的社会情况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对宋代的诗词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让宋朝政权持续处于动荡之中的一大原因,就是游牧民族政权的袭扰。

因此若要探究宋代的诗词风格,就必须从研究宋辽关系对宋代诗词的影响入手。宋朝之前是唐朝灭亡之后遗留下来的藩镇割据局面。

自唐朝灭亡之后,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再一次陷入了分裂动荡之中,这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作“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游牧民族纷纷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

并且这一时期游牧民族政权的实力要比中原地区政权的实力要更强。宋朝的前身是后周,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建立了北宋王朝。

为什么历史上将宋太祖建立的政权称作北宋呢?因为这个政权实际上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大一统政权,中华大地上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土地掌握在游牧民族政权辽朝的手里,甚至辽朝手里的国土面积比宋朝手里的还要多。

宋太祖建立宋朝之后,不是没有想着征伐辽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但无奈的是,宋朝初年和辽朝的两次大战都失利了。

从此之后宋朝对辽朝的政策,便由主动进攻转为了被动防守。这条政策也被宋朝的后世之君继承了下去,导致了宋朝在面对辽朝的时候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除了辽朝之外,宋朝在西北方向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西夏。这些都是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

再加上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吸取了唐朝灭亡藩镇割据的教训,在政治上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对武将们的苛待严重限制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就导致了宋朝之后面对辽朝时更加地抬不起头来。

因此宋朝和辽朝的关系,可不像其他封建王朝一样。像唐朝的时候,在西域和蛮荒地区也存在着许多其他的政权,虽然这些政权和唐王朝之间有时会发生战争,但大体上和唐朝之间的关系还是和平的。

甚至在唐朝国力最鼎盛的时候,周边国家都尊称唐朝的皇帝为“天可汗”。这个时候,周边国家经常派遣使节和唐朝互通有无。

所以唐朝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实际上是建立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之上的。

可是宋朝却不同,由于宋朝的国力和军事孱弱,导致了周边的游牧民族政权根本不把这个所谓的“大一统王朝”当回事。

所以宋朝和辽朝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最开始“澶渊之盟”的时候还能和辽朝打得有来有回,到了后面就干脆签条约纳贡花钱买平安了。辽朝人一看宋朝这么好欺负,就更加追着宋朝的后面穷追猛打的。

辽朝对宋朝的武力压制促使宋词风格产生转变

实际上宋朝和辽朝的关系,是辽朝对于宋朝的武力压迫,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和平融洽地相互交流。

也正是辽朝对于宋朝的这种压迫,深刻地影响了宋朝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突出的便是在诗词文化之上。

由于硬实力上的差距,宋朝在面对辽朝的时候始终都处于下风之中。因此宋代的皇帝在米娜对辽朝大举入侵的时候,大多都选择委曲求全。皇帝尚且如此,更别提底下“打工”的大臣们了。

唐朝的时候由于国力强盛,诗人们写诗的时候,都写出了一种作为大唐人特有的豪气和骄傲。

比如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比如诗圣杜甫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诗。”这种豪迈大气的诗歌,在盛唐时期的诗坛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而宋代除了经济文化之外基本全方位受到辽朝的压制。所以文人在撰写诗词的时候,多少会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可能有人会疑惑:宋朝作为一个中原王朝,深受儒家忠君爱国文化的影响,难道就没人拥有雄心壮志和爱国之心吗?

这种人当然有比如说范文正公在登上岳阳楼写下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著名文学家辛弃疾也曾霸气地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作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臣子们,自然想要为君主分忧,早日击败威胁国家的游牧民族政权。

很可惜,虽然臣子们都有报国之志但宋朝的君主大多数都比较文弱。

既想要击败辽朝挽回自己作为中原王朝的颜面,又不敢下定决心进行军事改革害怕武将掌握兵权后功高震主。

因此无论是面对辽朝也好还是后来的金和蒙古,宋朝始终都被狠狠地压制。

在这种局面下,臣子们即便是再如何想要匡扶社稷、安定中原。最终也只能和岳飞一样无奈地叹息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再加上宋朝经济的高度繁荣,市民阶层的活跃,宋朝的诗词便更多地朝着描写经济繁荣以及市井生活方面发展。

比方说宋代著名词人柳永“柳三变”,他本也是立志报考功名,进入朝堂之中匡扶社稷的有志之士。但最终也因残酷的现实放弃了。此后便终日流连在烟柳花巷口之中醉生梦死。

在烟花之地柳永结识了一群社会底层的艺伎,并且和她们成为了知己好友。柳永的很多诗词便是描写宋代艺妓的生活。

因此柳永的词大多都显得柔柔弱弱、哀怨婉转。比方说:“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这种柔弱的词,在宋朝受到了人们极大地欢迎。以至于在当时有一种说法“凡有井水处,皆有柳永词。

从柳永所作诗词的受欢迎程度中不难发现,宋代人对于诗词的审美都是偏向于这种柔弱婉约的风格。

极少能出现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

如果说宋朝还有能抒发豪情壮志的文学家。那一定是“苏东坡”苏轼了。苏轼一生忧国忧民,为了能让北宋振兴,不再受外敌欺辱,多次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请求朝廷整顿军队收复被辽国占领的土地。

然而当权者的懦弱,注定了苏轼的满腔热血会落空。因为和皇帝的意见相左,苏轼多次被贬官流放。

在一直被贬官流放的过程中,苏轼也逐渐对政治失去了希望。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人间美味。便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

因此苏轼的豪迈更多带着一种孤勇的意味,并不是单纯的豪气。也难怪他会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样悲观消极的诗词。

辽宋交锋同时也丰富了宋词的内涵

辽朝对于宋朝的武力压制使得两个政权之间战乱频发,对双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不过在辽宋交锋的过程中,两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因为战争得以频繁接触,从而产生了交流。

慢慢地来自契丹的文化便传入了中原之中,为中原的汉人所接纳。中原汉人在接触了契丹的文化之后也发现,原来辽朝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一样,文化落后是偏远蛮荒之地。

相反地,契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还有值得宋朝学习的地方。

结语:

因此宋朝文化在和契丹文化产生交流碰撞之后,居然逐渐带有了一些契丹的色彩。

比如说宋代一首著名的宋词《契丹歌》中写道:“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从这里便可以看出,此时宋代的诗词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和契丹族有关的生活元素。除了在诗词中加入对契丹人生活的描写之外,还有词人以契丹语作词。

所以宋辽之间的关系,虽然因为辽朝对宋朝的武力压制,使得宋代的诗词风格不复唐朝时期的恢宏大气,但也使得宋代诗词中出现了更多其他民族的元素,大大丰富了宋代诗词的内涵。

这些都是宋辽关系对宋代诗词发展影响积极的一方面。综上所述,宋辽的对外关系实际上对于宋代诗词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其消极的一方面,也有积极的方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