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联最大面积国土 苏联

苏联

2024-07-10 04: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USSR”、“CCCP”和“SSSR”均重定向至此。关于USSR之其他用法,详见“USSR (消歧义)”;关于CCCP之其他用法,详见“CCCP (消歧义)”;关于SSSR之其他用法,详见“SSSR (消歧义)”。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罗马化:Soyuz Sovetskih Sotsialisticheskih Respublik(发音ⓘ),缩写:СССР,(见其他名称)),简称苏联[注 1],是一个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涵盖东欧大部分区域,以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1945年以后达到最大疆域,面积超过2,240万平方公里,跨越11个时区。苏联宪法规定苏联实行联邦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性质不显著,原因是苏联中央政府权力高度集中,由苏联共产党一党执政,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奉行完全的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的国家[4][5]。1945年苏联及其16个加盟共和国中的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是联合国历史上少有的“三票”主权国家。[6]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0年1月15日) Quick Facts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其他语言), 首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其他语言)1922年—1991年 国旗(1955-1991) 国徽(1956-1991) 格言: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соединяйтесь!(俄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国歌:《国际歌》(1922-194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歌》(1944-1977) State Anthem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国歌》(修订版)(1977-1991)State Anthem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首都 莫斯科55°45′N 37°37′E常用语言俄语宗教世俗国家政府一党制、联邦制社会主义共和国苏共中央总书记 • 1922年-1952年 约瑟夫·斯大林(初)• 1985年-1991年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末) 国家元首 • 1922年-1938年 米哈伊尔·加里宁(初)• 1988年-1991年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末) 政府首脑 • 1922年-1924年 弗拉基米尔·列宁(初)• 1991年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西拉耶夫(末) 立法机构最高苏维埃• 上议院民族院• 下议院联盟院历史 • 成立条约 1922年12月30日• 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6日 面积1938年22,403,000平方公里1970年22,402,200平方公里1991年22,402,200平方公里人口• 1938年 170,467,186• 1970年 241,720,134• 1991年 293,047,571 货币苏联卢布(SUR)时区UTC+2至 +12电话区号+7ISO 3166码SU互联网顶级域.su 前身 继承 苏维埃俄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花剌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波兰第二共和国 芬兰 罗马尼亚王国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图瓦人民共和国 立陶宛 格鲁吉亚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乌克兰 白俄罗斯 摩尔多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土库曼斯坦 俄罗斯 哈萨克斯坦 今属于    俄罗斯 白俄罗斯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哈萨克斯坦 格鲁吉亚 摩尔多瓦 土库曼斯坦 阿塞拜疆 乌克兰 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亚美尼亚 和以下有限承认国家: 南奥塞梯 阿布哈兹 德涅斯特河沿岸 11991年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前加盟共和国在阿拉木图宣布《阿拉木图宣言》,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实质上解体。Close

1917年2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迫使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沙俄帝国政府垮台,出现资产阶级组织的临时政府和无产阶级代表的苏维埃(俄语意为“代表大会”)并存的局面;同年11月,以列宁为首的社会民主工党(即布尔什维克,后改组为俄国共产党)领导底层工农和革命士兵,发动十月革命,推翻执政不到八个月的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俄国(苏俄)。忠于皇帝的武装势力联合富农、地主等资产阶级组成白军,与俄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展开内战争夺政权,最终红军击败各路白军势力和干涉此战的多国军队,于1922年10月取得内战的胜利,巩固政权;同年12月30日,苏俄和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签署《苏联成立条约》,苏联成立,并后续纳入更多加盟国,版图不断扩张。1924年苏联首任领导人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约瑟夫·斯大林从政治斗争中胜出,获得苏联的领导权。经济上,斯大林以计划经济模式作保障,在经济大危机期间仍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引起的西方移民苏联潮,同时推行大规模重工业化使苏联短时间从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政治上强调性别平等、设立福利制度但也发起大清洗,致使逾百万人在社会主义国家内的政治路线斗争中遭到整肃。[7][8]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透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日中立条约等,苏军从此进入东欧多国,与纳粹德国分庭抗礼,直到希特勒伙同其仆从国于1941年6月入侵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在这场规模空前庞大、战况格外激烈、死伤极其惨重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红军反守为攻,1945年4月击败德国,标志着二战欧洲战场的终结。战后苏联控制曾被德国占领的一众东欧国家,并与美国、英国、法国瓜分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和奥地利,凭借土地、人口等资源的庞大体量以及雄厚的军事实力跻身为美国之后的世界上又一个超级大国,并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暨常任理事国,在各类国际事务中掌握话语权。出于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外加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对立,苏联及其卫星国在1955年结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开启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形成两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美苏双方分别代表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以代理人战争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一系列政治较量,并大力发展核工业与航天技术,进行核军备竞赛与太空竞赛,一度引发核战争危机,同时也将人类科技文明推向巅峰。冷战期间,苏联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斯拉夫等也曾产生尖锐的矛盾。[9]

1980年代初期,苏联的石油出口额因国际油价下跌而缩水,加之长年的军备、太空竞赛以及为改善民生而大力施行的福利政策对国库造成严重损耗,苏联的经济发展被拖垮,居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力愈发落后于美国。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民族矛盾的爆发及东欧剧变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冲击,苏联的红色联邦体系开始瓦解,同时根据宪法各加盟国纷纷退出苏联恢复独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次日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成立69年的苏联就此解体。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最大加盟国,继承苏联主要的经济、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但在人口损失近半的情况下,旧时的强盛局面已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其大部分加盟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在各自拥有独立主权的前提下继续合作。原为苏联卫星国的东欧国家则由于意识形态因素、国土安全和民生经济发展需要,陆续加入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阵营(北约等)。[10][1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