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为何和而不盟?三次结盟经历,背后的教训已足够警醒世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联为什么和中国关系破裂 中俄关系为何和而不盟?三次结盟经历,背后的教训已足够警醒世人

中俄关系为何和而不盟?三次结盟经历,背后的教训已足够警醒世人

2024-07-14 03: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一次结盟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19世纪末期,清朝作为东亚的一大势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威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1896年6月3日,一场影响深远的会晤在清朝与俄国之间展开,结果是两国签订了一份备受争议的条约——人们常称之为《中俄密约》。

这份条约的表面宗旨是为了形成一个对抗日本的联盟,保卫双方的领土安全。然而,在条约的字里行间,清朝的处境远不如俄国所描绘的那般平等。

除了一个直接针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条款之外,条约的其它各项内容几乎都倾向于增强俄国在华的利益和影响力。例如,条约允许俄国在中国境内的各大通商口岸自由通行,名义上是为了物资运输的便利,实际上却为俄国深入中国腹地打开了大门。

更进一步,清朝还同意让俄国在中国境内建立铁路局,所有的运作规范和标准都必须依照俄国的要求来执行。这不仅仅是对清朝主权的侵犯,更是让俄国有了在中国境内自由行动的便利。

最为关键的是,条约中还包含了由清朝出资修建通往俄国的铁路,这条铁路的表面目的是促进贸易,但其真实意图却是为俄国的进一步侵略提供了便捷之路。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俄国的势力不仅在东北地区得到了巩固,其对长江流域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控制野心也日益明显。

这份条约的签署,使得清朝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大受损害,而李鸿章,这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外交官,也因此背上了“奸佞之臣”的恶名。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条约,更是一段清朝晚期外交史上的沉重记忆,揭示了一个帝国如何在列强的夹缝中挣扎求存。

此外,这次并不是中俄两国唯一的结盟。在建国之前,双方还有过另一次联手,尽管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但同样充满了复杂的国际政治考量。

第二次结盟

1945年,代表国民政府的王世杰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目的是为了敲定一项新的协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份条约,表面上看似是双方的友好结盟,实则蕴含着对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影响。

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国民政府做出了重大的让步。最显著的就是关于蒙古高原的决定——一个广袤无垠,拥有15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地区,就这样在国际政治的漩涡中,缓缓滑出了中国的掌控,步入了独立的道路。条约中,国民政府承诺尊重蒙古的独立意愿,不再进行干涉,这无疑是对苏联战略目的的间接认可。

条约还规定了苏联在中国的一系列特权,包括长达30年的对长春铁路的共同管理,以及对旅顺海军基地的共同控制。此外,国民政府还同意与苏联保持统一战线,不参与任何反苏的集团,这一点将中国置于了一种相对被动的地位,影响了其在国际上的自主权利。

而在这份条约签署的次日,世界战场上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然而,在庆祝胜利的同时,这份条约所带来的领土和主权上的损失,也给中国留下了深刻的痛感。

这两次中俄之间的联盟,无一例外地凸显了苏联在危机时刻对中国的利用。每一次,都是在中国国内外处于困境之际,苏联才伸出了“援手”,而这援手的背后,是对中国利益的侵蚀。

这些历史的教训,成为了中国在之后与苏联第三次结盟时的前车之鉴。每一次的合作和协议,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发展,成为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不可磨灭的记忆。

第三次结盟

在1950年的冬日,新中国与苏联之间开启了一个新篇章,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过去的条约相比,这次的协议更显得平等与尊重,它不仅废除了国民政府时期与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还确立了新的合作框架。

这份新的条约里,苏联承诺将在中国境内的铁路权益和通商口岸权益逐步归还给中国,尽管这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同时,中国得到了向苏联借款3亿美元的机会,用于加速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这对于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外交和经济上的双赢。

然而,这段中苏友谊的好时光并未持续太久。随着赫鲁晓夫登上苏联领导人的宝座,中苏两国的关系迎来了巨大转变。苏联开始限制中国使用海军舰队和电台的权利,显著地改变了对华政策的方向。

不仅如此,当中国最需要苏联支持的时候,苏联却决定撤回在中国的专家团队,停止了对中国的经济援助。这一系列行动标志着中苏友谊的结束,两国关系急转直下。

尽管斯大林时期中苏之间也有过一些摩擦,但双方的友情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然而赫鲁晓夫上台后,他对中国的态度变化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最终导致了两国关系的彻底破裂。中越战争的爆发,部分是由于苏联在背后挑拨越南对中国采取敌对行为,进一步说明了在国际政治的舞台上,永恒的利益才是唯一不变的法则,而长久的友谊往往难以为继。

因此,在今天的国际关系中,虽然中国与俄罗斯保持着友好的交往,但双方都明白,过去的历史已经教会了他们:同盟合作永远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而非单纯的情感。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