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81军演苏联示威,抱着核弹开路,美国示弱开始无影拳还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联1981年军演小说 西方81军演苏联示威,抱着核弹开路,美国示弱开始无影拳还击

西方81军演苏联示威,抱着核弹开路,美国示弱开始无影拳还击

2023-07-30 05: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西方81军演苏联示威,抱着核弹开路,美国示弱开始无影拳还击

引言:

1922年12月30日,一个用一己之力影响世界的国家,苏联诞生了。

诞生之初的苏联,尚处于困顿之中,内忧外患不断,但这一切并没有阻碍苏联的发展。

在后续数十年,苏联手拿斯大林时代工业化带来的庞大军队,头顶卫国战争中打出的赫赫威名,脚踏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土。

仅仅用时24年,就成了能抗衡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甚至跟整个西方世界平起平坐的国度。

平起平坐到标志,除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外,还有那用信仰连接人类的使命感,以及后来诞生的原子弹。(1949年8月)

信仰是苏联强大的根源,而原子弹则是对抗的底气。

根源和底气的相辅相成关系,在苏联原子弹研发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西班牙内战时的国际纵队)

苏联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获得了源源不断来自美国的情报。

为何会如此,答案是剑桥五杰。

记住他们的名字:伯吉斯、麦克林、菲尔比、布兰特、克恩克罗斯。

这五个人要么出生贵族,要么出生名流,要么出生皇室,却都因为坚定的信仰,成了克格勃最为重要和优秀的间谍。

能让一个国家永葆强盛的应该是什么?不是军事经济,而是根植于血脉中的精气神。

那个时候的苏联,能用信仰感召如剑桥五杰这样的人成为拥簇。

虽然实力在当时比不过美国,但却是苏联的最强时刻。

可惜的是,这一切在后续渐渐偏离了道路,苏联越来越强,但也渐渐失去了核心竞争力。

(剑桥五杰)

一:曾经苏联的核心竞争力。

1922年建立到1946年铁幕演说起,这24年是苏联的跃进式发展期。他们用二十四年时间,成为西方世界的主要敌人。

数个五年计划建立的工业体系,组织国际共运获得的国际影响力,卫国战争时用牺牲打出来的大国地位,奠定了苏联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

在这24年时光中。

苏联从农业国一跃而起成欧洲第二大工业国,苏联感召的无数自由战士们可以为了理想在西班牙战斗,数千万苏联人可以为了保家卫国,无畏牺牲。

这一切让苏联拥有了三重核心竞争力力!

工业底蕴下的国家潜力,信仰践行后的国际凝聚力,英勇牺牲下的军队战斗力。

这力量,震撼了西方,也让极端敌视苏联的人坐不住了,然后丘吉尔来了。

(丘吉尔拉开铁幕)

他用一场铁幕演说,开启了一段漫长的对峙。

在丘吉尔和整个西方世界看来,苏联是最需要敬畏和抵制的洪水猛兽。

随后杜鲁门主义开始在美国横行,泛滥,然后就是一轮轮的冷战前奏!

1947年6月05日,马歇尔计划启动,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经济上和苏联同盟对抗的开始。

1949年8月25日,北约宣告了诞生,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在军事上组建同盟对抗的开始。

这争锋相对的手段,让苏联不得不开启反制手段。

在践行“莫洛托夫计划”后,苏联主导的“经济互助委员会”出现了。“经互会”成立后,主政苏联的斯大林并没有急切地组建一个跟北约对垒的军事同盟。

但随着1953年斯大林的暴毙,还有后续上台的赫鲁晓夫因为去斯大林化引发的思维混乱,让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思维激荡,为了挽救士气,也为凸显权威,赫鲁晓夫面对异议不为所动,在1955年牵头主导了《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经互会”有经济援助和互帮概念在内,但华约的建立,就是不折不扣的争霸需要了。

北华对峙,标志着冷战格局的正式形成。

苏联依旧拥有核心竞争力,只是颐指气使的他们,开始渐渐失去了信仰。

(北约华约阵营对峙)

二:争霸时代变味的苏联。

渐渐失去信仰的苏联,在和美国的争锋相对中,争霸的战场不断增加。

外交竞争,军备竞赛,甚至太空争雄,一轮轮争霸竞赛,让苏联行事越来越肆无忌惮,渐渐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为何这么说?原因无他,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会侵略其他国家咧?

布拉格之春,阿富汗战争,陈兵百万威胁我们,冷战前沿钢铁洪流。

美苏冷战最盛的上世纪70年代,全世界无时无刻都在战争的阴影之中。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窘况,让苏联在石油价格高企加持下,在勃列日涅夫迎来了霸权主义的高潮。

大量精力投入军事发展,虽然让苏联在冷战时代占据了优势,却也给苏联后续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更为苏联的解体,拉开了序幕。

(苏军进攻阿富汗)

三:入侵阿富汗时代的苏联军力。

苏联咄咄逼人的态势,让争霸的另一级美国心生惧意,开始了收缩战略。

军事上,他们停止了旷日持久,空耗国力却不划算的的越南战争。

政治上,他们开始和东方大国缓和关系,迎来了一段东西方少有的蜜月期。

经济上,在停止了战争和缓和大国关系后,美国终于走出了长久的滞涨期,经济开始恢复活力。

美国的收缩,让苏联看到了扩张的机会。

1979年,为了实现控制中亚枢纽控制亚欧大陆的终极战略诉求。苏联悍然发动了针对阿富汗的战争,顶着全世界无数国家的谴责,我行我素的苏联,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脚踏入了阿富汗,这个著名的帝国坟场。

志得意满的苏联,对待美国也越来越硬气。

恰在这个时候,美国也进行了换届选举,高喊美国复兴口号的共和党总统里根入主白宫,成了美国新的当家人。

(里根总统)

这里根非之前的卡特可比,在面对苏联的挑衅时候,长期强力回击,动不动说要给苏联颜色看。

话说得硬气了,难免让勃列日涅夫觉得是一种挑衅,为了回应里根,勃列日涅夫寻思良久决定来一场演习。

那个时候的苏联实力有多强?

陆军力量上:常规兵力199万人,编制成51个坦克师,143个摩步师,7个空降师,还有十个空中突击旅和16个炮兵师,装备主战坦克5.5万辆,装甲车辆6.3万辆、火炮2.9万们、地对地导弹发射架1570部。

海军力量上:常规兵力45.1万,水面主战舰只193艘,水面舰只797艘,登陆舰187艘,辅助舰艇269艘。导弹核潜艇44艘,攻击核潜艇65艘,常规潜艇100多艘。

空军力量上:常规兵力45.3万,拥有近万架飞机,其中中远程轰炸机近800架,各型战斗机数量也达5167架爱,此外还有不少运输机和武装直升机。

更恐怖的则是苏联战略火箭军,拥有29.8万兵力的火箭军,编组成六个火箭集团军,拥有洲际导弹1398枚战略飞机1690架,拥有核武器36300件,其中战略级别的7480件。

苏联就如一个手腕全套神装的武士,时刻戴满了装备准备火并。

拥有这么多武器,还有庞大的军力,配合上勃列日涅夫的极端性格,由此才有了一场近乎疯狂的八一军演出现。

(西方81军演)

四:西方81,抱着核弹的开路者。

1981年9月14日,盛大而又疯狂的西方81军演开始了。

为了起到更好的震慑效果,苏联外交部门不遗余力地邀约北约各个国家作为观察员,齐聚波罗的海沿岸,观摩这场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军演。

为了更好的起到震慑效果,苏联军方要求军演全程实弹,用真正毁天灭地的大杀器,让世界认清强者的模样。

动员近万辆坦克,50万兵力参与,陆海空三军齐上阵的军演,让参与观摩的北约国家纷纷惊惧无比。

惊惧的除了场面大之外,还有苏联的作战理念和战术思想。

军演一开始,尚算正常,苏联航空兵率先出发,用一波空袭第一时间瘫痪了敌人的防空系统,占据了制空权,为后续的地面装甲集权进军扫清了障碍。

但正常操作中用到了不寻常的武器,就是一种不好的信号,苏军航空兵出击的时候,居然对假想敌施行了141次精准的战术核打击。

141次?这是什么概念?

简单说就是核弹开路啊。

(核弹开路战术)

拿核弹开路,这战术思想太极端了,谈核色变的本质是破坏力惊人。

苏联用这样的方式,诠释自己的暴力战略和战术,比近万坦克50万大军阴影更大。

这不是战争,这是毁灭者出行。

当任何一个事情走向极端的时候,他都是不可持续的,国家军队都是如此。

被吓到的西方国家,后续确实战战兢兢了,也同心协力了,他们手里面的动作却不断。

因为抱着核弹的开路者,在最嚣张的军演后,彻底成了公敌。

(疯狂的战术)

五:帝国坟场和经济困局。

1981年的“西方-81”军演震慑了全世界,也让苏联秀够了肌肉,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一场演习之后,苏联抱着核弹的开路者的疯狂形象深入人心,更坚定了西方不和苏联交战,用另一种方式瓦解苏联的计划。

随后,阿富汗迎来了无数外国援助,随后,石油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随后,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出炉。

让苏联深陷阿富汗泥潭,用油价打击苏联经济,用星球大战计划忽悠苏联跟进军备。

一出三连大招,在无数小招配合下成了无影拳。

看似柔若无骨的无影券,却伤人于无形。

(帝国坟场阿富汗)

深陷战争泥潭的苏联,在阿富汗留下1.3万牺牲10多万伤残,哪里成了苏联坟场。

石油价格的下降,也让苏联经济危机越演越烈,随经济危机而来的还有粮食危机,吃不饱饭的人开始寻思,我们是不是要换种活法,星球大战的咄咄逼人,又让苏联无法自拔,危机越来越严重。

渐陷泥潭的苏联,迎来了舆论战,苏联公知一波波上,忽悠的民众们五迷三道,无数精英也在纸醉金迷的西方生活中沉沦,勃列日涅夫的去世,还有接连两人领导人的短寿,让戈尔巴乔夫成了最年轻的苏联统帅。

随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剧情。

一轮轮改革让苏联积重难返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空有强悍的军事实力,也不过一副看似强大却徒有其表的空壳而已。

1981年军演仅仅十多年后,一个让世界颤抖的超级大国分崩离析,最后的震慑仅有“抱着核弹的开路者”,这个无比疯狂的形象。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呼唤和平的世界。

失去了信仰加持,失去了初心维护,苏联的核心竞争力,早已被自己作没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