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格兰的“东方学徒”到全球最顶级威士忌品牌,三得利带来了什么启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格兰威士忌的品牌 从苏格兰的“东方学徒”到全球最顶级威士忌品牌,三得利带来了什么启示?

从苏格兰的“东方学徒”到全球最顶级威士忌品牌,三得利带来了什么启示?

2024-07-07 06: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日本的酒饮文化,最被大众熟知的或许是朝日的生啤或麒麟的一番榨。但其实,三得利在2014年超越麒麟成为日本最大的酒企。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家拥有将近120年历史的日本最大酒企并不是起家于生产传统的日本清酒。相反,它起家于生产红酒和威士忌这两个“外来”品类,尤其在威士忌领域,三得利占据了日本威士忌市场将近50%的份额。

1

“赤玉PortWine”红酒:

消费浪潮下诞生的日本民族品牌

在做威士忌之前,日本三得利的公司董事长鸟井信治郎(简称:鸟井)就已经依靠一款红酒“赤玉PortWine” 进入酒饮市场。1907年,“赤玉PortWine”推向市场。到了20世纪20年代,它已经占据了日本葡萄酒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在某种程度上,“赤玉PortWine”的成功影响了鸟井后来在威士忌领域的商业尝试,并且葡萄酒生意为其在早期威士忌领域的商业尝试提供资金方面的“输血”保障。

我们来看看鸟井是如何打开葡萄酒市场的。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西方生活成为人们的向往。尤其是当时的年轻人,对新鲜的外来事物抱有巨大的热情。大量来自西方的文化和商品一拥而入,咖啡、牛奶、啤酒还有洋酒都成为日本人餐桌上“摩登”的代表。

1899年,20岁的鸟井在大阪市开设了鸟井商店,主营西班牙进口葡萄酒业务。

据《三得利百年志》记载,鸟井之所以选择葡萄酒业务,是因为当时洋酒主要被上层社会拿来当药用,与百姓无缘,鸟井决定通过商业手法让葡萄酒深入民间。

但他首先遇到了口味上的问题——“水土不服”。和传统的日本清酒和烧酒不同的是,欧洲葡萄酒含有大量丹宁,这使得日本大众在品尝鸟井的产品时感觉又涩又酸,直接导致产品大量滞销。

此时,“创业新手”鸟井需要做出一个选择:是用足够大的精力和投入来培育、教育大众市场还是主动迎合市场根据需求改良产品?

长达八年的市场冷淡反应促使鸟井选择了后者:尝试自己研发、生产更适合日本人口味的葡萄酒。

1907年,“赤玉PortWine”的葡萄酒被正式推向市场,鸟井商店的生意也迎来转机。

“赤玉PortWine”

“赤玉PortWine”的产品研发参考的是葡萄牙本土特产波特酒。波特酒因为含有极高的糖份,能够有效地隐藏丹宁的酸涩口感,在鸟井看来它非常具有在日本流行的潜力,事实也证明这种选择和判断是正确的。

和口味偏酸涩的欧洲葡萄酒相比,“赤玉PortWine”的口感微甜,更符合日本人的口味。为了更突出“赤玉PortWine”在口味上的改良和本土化,鸟井将宣传标语定为“世上独此一家,专为日本人打造”。

在20世纪20年代,“赤玉PortWine”在日本的葡萄酒市场上已经获得了绝对优势:一度获得了超过60%的市场占有率。1921年,鸟井商店又进一步升级成了“寿屋股份公司”(简称寿屋)。鸟井本人在葡萄酒领域获得成功之后,也开始计划挑战洋酒的另一大系列——威士忌。

2

延续葡萄酒的成功经验

因地制宜做威士忌

1923年,鸟井在京都西南的山崎兴建了日本第一家威士忌酿造厂,并聘请了当时年仅29岁的竹鹤政孝担任厂长(竹鹤政孝被称为日本威士忌“第一人”,早期曾赴苏格兰学习威士忌制造工艺)。

1929年,鸟井和竹鹤政孝推出了第一支日本国产威士忌“白札”,广告语是“有了它,你不再需要舶来品”,和“赤玉PortWine”在市场营销上的风格异曲同工。

在产品方面,“白札”也遭遇了和鸟井商店早期同样的困境:凭借传统苏格兰技法制造出的“白札”有浓重的烟熏味(当时,日本消费者认为烈酒入口应该是甘甜的),导致初期市场反馈并不好。

和当年推出葡萄酒一样,鸟井决定通过对产品进行改良,降低泥煤烟熏味,做出更适应日本人口味的产品。而竹鹤政孝坚持先完善日本的威士忌制作技术,生产原汁原味的苏格兰威士忌,慢慢培育市场。也因此,鸟井和竹鹤政孝两人分道扬镳。

1932年,寿屋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试验产品,并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1937年,同样又是八年时间,鸟井正式推出了第一款符合日本人喜好的调和威士忌“角瓶”。相比于苏格兰威士忌,日本威士忌的口感更轻柔、更适合亚洲人的口味,也成为一代经典产品。

无论是“赤玉PortWine”还是“角瓶”,二者的成功其实都在印证了同一个原则——因地制宜。

1.产品改良

当新浪潮来临时,新品类可以抓住机遇乘势崛起,但也要解决如何“本土化”的问题。是教育本土市场还是改良迎合,需要决策者权衡。更重要的是,本土化生产后带来的成本降低可以让产品以更高的“性价比”进入大众消费市场。

2.民族品牌

这是从用户心理角度出发来说的,民族品牌红利其实滋养了很多经典品牌,不仅仅是在日本。若能将民族文化特质真正地用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上,对新品牌来说,就有了获取“传统主流市场”关注的机会。

无论是做产品改良还是坚持通过好的产品来培育市场,做法本身其实没有对错之分。鸟井通过改良威士忌获得了成功,竹鹤政孝在纬度和气候都与苏格兰十分接近的北海道创办了 Nikka 威士忌,继续保持传统的苏格兰风味,而Nikka 正是三得利在日本威士忌酒界最大的对手。

3

寻找消费增量

——三得利的国际化

1990年前后,三得利在公司内部提出了一个“从头审视威士忌制造技术”的计划,意在改变过去那种重度依赖技术人员经验和直觉的生产方式,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提升产品品质。同期,三得利的竞争对手Nikka也提出了“生产出超越全球的威士忌”的口号,正式宣布开始提升产品品质。

品质提升除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事情之外,还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日本当时国内经济低迷,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威士忌市场逐渐走向低谷;进口酒关税下降使得更多外国威士忌品牌进入日本市场。

为了和成熟的欧美威士忌品牌进行竞争,严格的品控和产品开发能力自然成了企业发展的基础。

2001年,Nikka的“Single Cask余市10年”和三得利的“响21年”在2001年的“Best of the Best”大赛中分获第一、第二后,日本威士忌开始在国际烈酒大赛中频频获奖,也开启了日本威士忌产业全球化的新阶段。凭借独特的口感风味以及极富底蕴的东方文化,日本威士忌开始被全球威士忌爱好者深深喜爱。

日本威士忌的 WWA 得奖情况

当欧美兴起的手工鸡尾酒浪潮于2010年带动了威士忌的销量时,日本威士忌已经在国际威士忌比赛中崭露头角。至此,日本威士忌也顺理成章地进入到了国际市场。

从苏格兰威士忌的“东方学徒”到成为世界威士忌的主流品牌之一,日本威士忌产业只拥有不到百年的历史。它的成功证明了,如果能够吸收世界威士忌产业的优秀经验、在生产工艺上向成熟品牌靠齐,同时再结合东方特有的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作为新生力量同样能够做出全世界消费者喜爱的威士忌产品,从而获得市场的认可。

4

多样化背后是

“试试看,不试怎么会知道”的企业DNA

三得利的酒生意版图远不止葡萄酒和威士忌,除了将自己经营的酒生意多样化之外,还进入了更广泛的饮料市场,最终成为一个销售额超1300亿元的日本最大食品企业。

1981年,三得利将中国乌龙茶快消品化,并通过 10 年时间将其打造为健康饮料市场的代表性茶品。 1992年,三得利推出了“boss牌”罐装咖啡,并重金聘请“黑衣人”汤米·李·琼斯代言至今。 2004年,三得利在茶饮料领域又推出了绿茶饮料“伊右卫门”,开始涉足日本的传统茶饮料市场。

三得利还看中了利口酒(餐酒)市场,推出了调和鸡尾酒——微醺,在女性消费者群体中大受欢迎。

从大的商业逻辑上分析,多样化可以说是三得利冲破单一品类天花板、寻找增量市场、分散经营风险的策略选择,而这些事情背后也离不开被三得利家族世世代代奉为企业 DNA 的一句话——“试试看,不试怎么会知道”。

作者介绍

李康林

天图投资合伙人。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长江商学院EMBA。作为中国年轻的保荐代表人,先后在东方证券、国金证券从事投资银行工作。2010年至今,任职于天图投资,专注大消费行业股权投资,主导投资了爱回收、鲍师傅、疯狂小狗、饭扫光等项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