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州吴中区防控中心电话 吴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吴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防办)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3-10-27 09: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以来,区住建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重点工作,主动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紧扣“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进一步做优城乡品质、补齐民生短板、提升行业质效,奋力开启住房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全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

一、聚焦融合发展,共建美丽宜居城市

(一)美丽镇村建设稳步提质。扎实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开展被撤并镇整治提升“回头看”工作,征集评选优秀城镇建设项目。细化明确全区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类型、设计方向及责任部门,增补申报省级试点项目7项。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临湖镇北港等7个村庄正式入选第五批市级试点,甪直镇田肚浜、木渎镇北竹坞被命名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大力开展“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区规划设计》,积极探索片区内传统村落与特色田园乡村的融合发展。以苏州乡村振兴学堂为载体,系统化制作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授课课程,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暨传统村落培训班在我区举行。

(二)绿色生态品质持续改善。开展《吴中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推动实施“绿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光福福利桥公园景观提升等一批绿化工程,新增及改造绿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新增及改造西塘小游园等10个口袋公园;持续发挥“绿色银行”调配优势,节约财政资金40余万,节省迁移土地资源8亩多;参加市“园林杯”园林绿化工程评选工作,1个项目入选“苏州市园林绿化示范项目”,2个项目入选“苏州市园林绿化优秀项目”。编制完成《苏州市吴中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进一步理顺海绵城市建设发展路径;遴选区级重点项目库,加强过程监管,提高项目建设质量,新建改建项目82个。

(三)城市更新步伐稳健有力。扎实推进征收拆迁、安置房建设年度任务,积极创新思路,优化工作机制,牵头研究制定全区拆迁清零三年行动计划。牵头推动全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城建”项目储备库,有序推进首批6个“新城建”项目建设。制定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年度计划,完成23个年度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交付使用电梯10部;持续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完成8个年度项目。

二、推进改革创新,激发行业发展动力

(一)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加强市场运行动态监测,科学有序安排上市销售,落实房地产价格指数调控目标,保障房地产市场正常有序运转。大力发展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全年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3524套,建成棚改安置房5868套,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建设任务。协力开展出租房、群租房领域违法行为执法整治,着力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

(二)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印发《2021年度吴中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要点》,稳步推进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调研推进建设领域BIM+应用,推进BIM试点项目苏州嘉盛中心项目建设。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造,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共225.98万平方米,竣工成品房面积153.62万平方米,竣工绿色建筑面积459.13万平方米。积极推进中建合作项目落地建设,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集中建设实施单位的考核管理工作。强化投标行为和标后履约失信管理,优化完善建筑工程发包制度,严厉打击违法施工、违法分包、转包、挂靠等行为,加强农民工工资清欠源头治理。

(三)提优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推动成立物业行业党委,构建“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新模式。加快健全“1+N”物业管理制度体系,制定发布《吴中区镇(区、街道)、社区监督纠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重大决策工作指引》和《吴中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装饰装修管理工作职责工作指引(试行)》两个配套文件。进一步加强业委会组建工作的规范化指导,全年预计新增业委会备案8个,新增物业管理委员会6个。加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初审,全年完成初审项目18个,建筑面积共200万平方米。常态化推进维修资金监管、物业管理信用体系建设、物业小区规范化考评等工作,获评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4个。

三、坚持严抓严管,筑牢质量安全防线

(一)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组织召开全区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会,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分组分片深入各属地板块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宣讲。全覆盖约谈建筑领域在建项目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开展防高坠专项应急演练活动,推进智慧工地建设,加强扬尘管控;进驻甪直镇等属地板块专项督导建筑领域安全生产,围绕小型(临时)项目、房屋拆除等重点领域帮助完善整改措施;全年共组织各类检查828次,签发停工整改通知书170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996份,完成整改的隐患数达7013个;共对152家责任单位进行行政约谈,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或隐患整改不力的21家企业、4个个人进行处罚。认真开展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推进城镇燃气瓶装液化气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全年共排查场站130家(次),消除风险、整改隐患754处;查处瓶装液化气违法违规经营行为4起,暂扣没收液化气钢瓶4980只。

(二)深入实施建设工程质量提升。严格把好施工图设计质量、建筑原材料质量、建设工程消防设计质量等审核验收关口。编制《吴中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标准化指导手册》,加大工程建设现场检查频次,健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工程质量负面清单。全面实行工程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建立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开展全区数字化建造暨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观摩会,获得“姑苏杯”优质工程奖22项。

(三)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安全韧性。牵头制定《吴中区既有建筑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力推动方案实施,持续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既有建筑安全事故。首轮城镇既有建筑排查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全年已拆除解危或加固解危D类危险房屋6幢,其余D级危房已全部停止使用,持续推进整治;农村房屋安全隐患初步排查已全部完成。统筹推进人防工程、地震避难场所建设管理,加大人防资源服务民生力度,2所片长学校完成江苏省人防教育示范点创建,全年新增竣工人防工程60个、52.32万平方米,新开工人防工程53个、42.2万平方米。

四、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服务提质增效

(一)强化组织党建工作。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等主题大讨论。完成2名预备党员的发展,选举代表参加区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暨党务干部培训。发挥“红色物业”党建引领作用,推进物业行业党建和行业管理的融合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全力做好住建领域疫情防控工作。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建区20周年等重大节点,在苏州日报、现代苏州杂志等媒体刊发吴中区住建领域重点工作相关文章54篇。

(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2021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抓牢监督执纪问责。配合派驻纪检监察组做好廉租房申请专题事项监督相关工作。开展“清廉吴中五月清风”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宣教月活动,通过廉洁文化作品征集、追寻红色足迹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强化廉洁文化宣传教育。

(三)创优营商服务环境。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多图联审”、“联合验收”、“工程建设项目分段许可分段施工”等长效机制。密切跟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主动靠前服务、迅速解决问题,助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全面落实法治建设职责,严格按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推进《苏州市吴中区燃气发展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做好规范性文件梳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维护行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

虽然,今年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标“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为:提升城乡形态和功能品质的思路举措还需增强,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工作力度还不够实,住建领域质量安全管控的风险压力依然较大,服务企业创优营商环境能力还需提升。2022年,我们将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立足住建职能,深入践行新思想,全面落实新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功能品质提升、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创新服务发展提效,奋力谱写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聚焦功能品质提升,高标杆打造美丽宜居城市

(一)推动美丽城镇建设书写新篇章。按照“分类引导、差别发展、择优培育”原则,有序推进美丽城镇项目建设,指导属地板块做出特色亮点、落实长效管理,积极申报创建各类优秀示范项目。稳步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8个省市级试点项目实施,积极增补申报试点项目。实施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10个,统筹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工作,探索多方共担筹资模式,完善市场化实施机制。统筹“新城建”领域各方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发掘各部门“新城建”示范标杆项目,推进项目稳妥实施。

(二)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出新示范。加快推进现有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工作,按时保质完成试点建设和验收。对已验收命名的村庄进行“回头看”,督促做好长效管理。以《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区规划设计》为引领,积极推进吴中区太湖特色精品示范区建设,力争年底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建设,督促板块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及时实施建设,按时序完成市级任务。统筹做好传统村落项目管理,协同推进太湖生态岛村庄生态环境改造提升,集中展现吴中乡村振兴的最美样板。

(三)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彰显新内涵。持续推进绿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注重推广运用园林绿化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结合海绵城市系统化、全域化建设,有序推进道路绿化、口袋公园、滨水绿道建设,形成点线面结合、立体呈现的城市“绿景”,扮靓城市“颜值”。全年计划新建或改造苏苑公园等10个口袋公园项目,新增或改造城市绿地316.5亩。

(四)推动征收拆迁工作取得新成效。紧扣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坚持存量挖潜,以“净地能用”为导向,以地块清零为统领,扎实推进拆迁清零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土地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平。加强对各地征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服务督导,科学选定征拆地块、合理确定清零任务,动态掌握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全面提升征拆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推动形成“大拆迁”工作格局。

二、聚力转型升级发展,高水平提升行业发展质效

(一)持续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紧扣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稳步推进“去土地财政化”转型发展。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落实房地产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有效把控政策性住房入市节奏。跟进落实苏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办法及细则文件,强化“问题楼盘”处置,妥善解决矛盾纠纷,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进一步加强房屋租赁管理,推进解决房屋租赁过程中出现的虚假信息、无效房源等难点堵点问题。

(二)创新提优物业服务水平。加快健全物业管理制度体系,着力构建“党建引领、行业指导、基层主抓”的物业管理服务新模式,推动压实物业管理工作职责。全面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考评工作,规范和加强业主(代表)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监管工作,鼓励和引导物业服务企业申报创建省市级物业管理示范项目,全年计划创建省级示范项目3个,市级示范项目5个。

(三)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融合发展,鼓励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应用,推动形成绿色智能新业态。着力补齐成品住宅质量监管短板,扩项增加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项目和检测参数,推动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监管体系,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监管,优化工程发包制度,强化农民工工资清欠源头治理,严格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鼓励引导区内建筑企业做大做精做强,支持区外建筑企业注册迁入我区,推进建筑产业示范项目创建。

(四)多管齐下创优营商环境。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服务,整合完善全流程在线审批系统,建立健全“拿地即开工”、“多图联审”、“联合验收”、“分段许可分段施工”等长效机制。聚焦三个“一号”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三进三帮”服务机制,深入一线靠前服务指导,推进实施实事快办、难事帮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并逐步将成功经验推广到全区其他项目。

三、树牢以人为本理念,高质量提优民生保障水平

(一)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地方政府、集体经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主体通过新建、改建、配建等渠道,投资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紧盯安置房建设进度,研究破解目前在报建、验收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差异化考核,定期追踪通报任务完成情况,确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二)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管理。将人防建设与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民生项目建设同步思考、同步落实,加大人防资源平时开发利用力度。积极探索信息化、智能化人防工程维护管理办法,开展指挥通信宣传教育,加强机动指挥平台演习演练,时刻保持处于最佳战备状态。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公园现状景观、建筑设施等开展避难设施改造提升,不断满足城市安全发展需要。

(三)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充分发挥全区建筑施工和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专委办牵头作用,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以事故预防、精准执法为导向,压紧压实参建各方、燃气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突出对危大工程、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易发事故的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对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违法行为的执法整治,推进老旧管网升级改造工作,从源头上压降燃气使用安全隐患。牵头落实《吴中区既有建筑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实施方案》,基本完成全区所有既有建筑安全隐患大排查,压茬推进隐患建筑的整治。督促属地板块对D类危房进行即时解危,建立健全危房长效管控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房屋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从严从实强化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切实增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的行动力。做好事业单位改革相关工作,提高全体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好行业廉政风险防控。精心组织宣传报道活动,多视角、多维度展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发展的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