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企划:俄罗斯1917年革命、四年国内战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间 总企划:俄罗斯1917年革命、四年国内战争

总企划:俄罗斯1917年革命、四年国内战争

2024-04-22 12: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曾经拜读过 @强击战鹰 的系列文章,可以说他的那几篇讲述1917年俄国政局的文章让我对这场波澜壮阔的大革命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但鉴于我并不完全满意于是乎还是决定从自己的政治观点上出发来撰写关于俄国内战的故事。而且首先我要声明的是俄国内战和中国革命战争绝不能类比,甚至就不应该拿来比较,而且它对于现在来说是没有任何参考意义的。

将俄国国内革命简化为红白战争显然是不正确的!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搜集的资料基本都是中文和英文的,对于俄文内容我可以惭愧地说我只能看机翻出来的东西,虽然资料浩如烟海但是大多数都是俄文的,尤其是那些内战亲历者的回忆录(包括各位将军们和各个反对党人的著作)。许多英文的内容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说的并不清楚,但因为水平有限所以对很多历史细节只能望而却步,不过如果大家不吝赞赏的话就是对本人创作的最大鼓励了。

起源:革命的后启示录世界

伟大的俄国1917年革命是俄罗斯各族人民在世界革命史上的一次壮举,它不仅扫除了行将就木的君主专制,同时也将俄国这个老大帝国带进了变革的快车道之上,整个社会在以日计的速度变化着,任何人稍有怠慢就会被甩下车去,只有抓住了时代浪潮机会的政治力量才能在内乱之中存活下去,可以说所有的政治逻辑都得到了简化,但是又带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要谈俄国革命和国内战争,自然绕不开的一个东西就是苏维埃制度

俄国大革命的风暴肇始于1905,在日俄战争军事失败的背景下,苏维埃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人民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与沙皇的爪牙们对抗,并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这次革命的预演不过两年便宣告失败,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埋藏在了众多人的心中,只需十年生聚便可重新燃起燎原之火!

苏维埃制度是人民革命的结晶,是所有被俄国君主专制、本国资本主义和国际金融资本三重压迫着的劳动人民所拥有的“最高的民主形式”,它不同于先是花瓶后又成为宫廷阴谋中心的国家杜马,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民主实践。君主制倒台后,全俄各地涌现了大大小小多达600个苏维埃,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地方自治局和城市杜马的旧体系(虽然这两个也是民主派的活动中心)将更多的人口纳入了国家民主体系中来。虽然不同阶级之间参政的热情不尽相同,但是总归是俄罗斯民主的一次巨大的进步。

在对于1917年革命的叙述我想根据两条线索,一条就是之前说到的革命的核心——苏维埃,另一条则是民主力量的追求——立宪会议。极左的布尔什维克主张“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即使1918年后这个口号就烟消云散了),中左的民主派们主张“苏维埃作为监督政府的群众组织,保有独立性的情况下召开立宪会议”,而中道、中右和极右们则因为选举无望开始叫嚣着“民主派们,小心带来内战的极左!”因为害怕混乱的进一步扩大,中左的民主派们不断地向右边妥协,最终把人民递过来的最高权力又拱手让出。

最终的结果就是《震撼世界的十天》中所描绘的一样,当全俄苏维埃中执委被愤怒的代表所唾弃后,新的权力核心产生了,在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的权力得到了膨胀,而民主派们愤怒地暂时退出了政府,当十月的炮声尘埃落定,克伦斯基和克拉斯诺夫在加契纳的反击被挫败后,全新的在苏维埃政府控制下的俄罗斯共和国政府,但是在1918年之前苏俄成立之前谈无产阶级完全掌握政权还为时尚早,卡列金、杜托夫和杜鹤宁等旧军官们依然在图谋着继续战争和武装颠覆新的无产阶级政权。

有且仅有建立无产阶级完全的民主和专政政权才能拯救遭受长久苦难的俄罗斯人民。

这种专政不仅必须适应民主政权,而且只能在民主的框架内存在,即在所有公民充分行使绝对平等的政治权力的条件下存在。这种专政只能在无产阶级有效地团结全国“一切健康的因素”的情况下构想出来,即所有得益于无产阶级革命变革纲领的人。只有当历史性的发展使所有健康的因素都认识到这一转变的好处时,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立。体现这种“专政”的政府,将完全是一个“人民政府”。

当俄罗斯本身的现实局限使得人民的自发性活动被迫让位给少数派的领导时,革命时期的多元性暴力(允许我借用了这个词)最后越来越少,暴力最终还是被重组的国家机器所垄断,我并不畏惧内战与大规模的杀戮,而是痛心于手握钢刀的又变成了少数人,无产阶级的专政注定不会长久,甚至只能说,这是一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中微不足道的一次帮助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道路的又一次绝望的冲击而已,就如同巴黎公社深远地影响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样。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作为政治实体虽然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但是某种程度上他们所代表的最坏的一部分精神内核(机械唯物主义等)在苏联中肆意地复活了,且已经取得了”胜利“。

关于内战篇目的一些构想

由于之前已经撰写过了1917——1921年的纪年表了所以写作思路还是编年体的格式,以俄罗斯地区的战斗为主线,而边远地区和独立民族国家的战斗则会以专题的形式在“内战中的边缘人”系列中放出,同样是以编年体的形式撰写。

1918年以二月革命的余韵,即立宪会议被解散以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为开端,这标志着君主制被推翻以来国家机器重建,这是无产阶级及其同盟者在旧制度影响下探索新秩序的重要举措,恢复国家的进度越快,那么就越有可能战胜依然龟缩在全国各地的反对派们(我不想用反动派这个词)。以捷克人在布尔什维克的逼迫和社会革命党唆使下进行的起义为开端,全俄的内战正式爆发,前四个月列宁乐观估计的胜利进军成果化为乌有,沿着跨西伯利亚铁路,沿途的苏维埃政府都被捷克军团和潜伏的反革命分子所颠覆。

这一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时期,因为涉及到了苏维埃政府,民主派武装,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的干涉军,各地分离势力,各方关系交错复杂。仅在南俄高加索就有亲德的大顿河军、格鲁吉亚,亲土的阿塞拜疆和车臣穆斯林军队,亲英法的南俄志愿军,亲俄的地方苏维埃。在伏尔加河-乌拉尔山地区则有听命于民主派最强大的政党:社会革命党的工农武装部队、信仰左翼民族主义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谋求独立的巴什基尔人、奥伦堡和乌拉尔哥萨克部队。而在叶卡捷琳堡、鄂木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等地都建立了民主派政府,他们反对苏维埃的建立,排挤政府中的中左派,口号中想要恢复立宪会议,实质上甚至会遵从军事专制的建立,乃至于恢复君主制!

因为德奥土军队的推进和《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的签订,东欧各国都沦为了同盟国的傀儡,脱离了俄国的中央,即使有着民族自绝的口号存在,他们的民族主义政府也不愿意与莫斯科进行联合,而是选择了投靠外国入侵者。乌克兰的斯科罗帕茨基政府推翻了中央拉达,而立陶宛、波罗的海公国和芬兰正在等待来自德意志的国王,中亚地区陷入了一片混乱,塔什干苏维埃陷入了穆斯林军队的汪洋大海之中,但是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直到红军打通了通往中亚的铁路干线。

咳咳,谈1918年的篇幅这么多是因为我最喜欢这一段,接下来就话不多说了

1919年以东俄军队完成整合为开端,高尔察克在去年年底击败波尔德列夫问鼎全俄最高执政的宝座后就开始在协约国的支持下西进,但是止步于萨马拉前,春季攻势后贫弱的西伯利亚再也无法供给足够的资源给东俄部队的进攻,鄂木斯克政府开始瓦解。就在红军全力进攻高尔察克时,邓尼金的部队完成了对北高加索的统一,并在第二次察里津战役中攻陷了这座伏尔加重镇,之后便开始北上,却在秋末止步于奥廖尔,最后在红军和各地民兵的打击下被迫撤往克里米亚和库班。因为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混乱和腐败无能的军管体制,未能重建起国家机器且在新旧制度之间游移不定的东俄和南俄政府最终走向了灭亡,他们既不能满足资本主义本身发展的逻辑,也不能理解群众自发性行动要求的自我解放,只得灰溜溜地逃离这片正在重生的土地。

1920年是大规模战争的尾声和全国动荡的开端,高尔察克政府和弗兰格尔政府都在当年先后崩溃了,而对于波兰的军事冒险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如果波兰没有放弃传统的国家构建计划而是选择了联邦的泛民族概念,那么俄波战争的规模可能不会这么巨大。但是同时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病也展露了出来,国际主义政策如果继续推行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了。1921年是追亡逐北的一段时间,蒂弗里斯的孟什维克,新疆阿尔泰的安嫩科夫和巴基奇,迪特里希的阿穆尔政府,恩琴的大蒙古国,雅库特、勘察加一带还有佩佩利亚耶夫残存的西伯利亚部队;而喀琅施塔得事件和安东诺夫运动的发生让反革命势力产生了苏俄政府摇摇欲坠的幻觉,但是重建后的国家机器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呢?

大概现在就打算这样拟定了一个大纲了

以编年史为题材,先梳理主要的政治脉络和宏观的政治走向

关于经济的问题则是与苏维埃政府性质变迁和阶级问题绑定的

核心则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由于我并不是什么布尔什维克,甚至难以说是一个“左派”,所以并不能让某些人满意

但我不会改的哈,除非是出现了史实上面的错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