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笔下的三首唯美春花诗,梨花清明杏花香,海棠不眠夜初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花未眠原句 苏轼笔下的三首唯美春花诗,梨花清明杏花香,海棠不眠夜初长

苏轼笔下的三首唯美春花诗,梨花清明杏花香,海棠不眠夜初长

2023-11-21 05: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苏轼的眼中,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好。

但是春天,在所有人心里都是不一样的,充满了万物生长的力量与希望。

苏轼笔下的春天,白天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夜晚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晴天是“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雨天则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而那些盛放的花儿,在苏轼的诗中,又是什么样的呢?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首诗写在公元1077年的春天,41岁的苏轼离开了任职3年的密州,到徐州赴任。

离开前,苏轼写下了5首绝句送给继任密州知府职位的孔宗翰,这首梨花诗便是其中一首。

诗中以柳色深青来衬托梨花如雪般洁白莹澈,不仅鲜明活泼,寄托了个人的人生感悟。

诗人心绪惆怅,恰如那树宛如白雪的梨花,居俗世而自清,忍不住感慨,有几人能看透这纷杂的人生。

这树梨花不妖艳,也不轻狂,而是清澈明朗,不染尘埃。

表面上,诗人以柳絮自喻,以梨花喻人。自己在密州停留的时间已经不多,即将如柳絮般飘零远方,接下来就是孔宗翰如梨花般盛放的好时光了。

孔宗翰是孔子后人,北宋名臣孔道辅的次子。在此之前,他在虔州任知府,与苏轼或许未曾谋面。

但苏轼和孔宗翰的侄儿孙文仲往来密切,经常给他写信讲述变法后百姓的惨状,表达对王安石党羽的不满。

孔宗翰在虔州时,也曾主持建造了“八境台”,可俯瞰“虔州八景”。他还亲自绘制了《虔州八境图》,请苏轼按图题诗。苏轼看到画上风光,忍不住心生喜悦,题下八首诗。

次年,孔宗翰派人将诗画带回虔州,镌刻于虔州石楼,“虔州八景”和八境台从此名扬天下。

离开密州前,苏轼与孔宗翰有了月余的交往,两人时常在超然台上欢饮达旦,互相唱和,将对方引为知己。

既然将对方视为知己,所以自然而然地在诗中称颂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明白人”。

实际上,这清明的梨花也是苏轼的自喻。

他一生正道直行,清廉洁白,坦荡如砥,却屡遭坎坷,被排挤在中央政权之外。

在柳絮飘零的暮春时节,独自静静守在栏外的角落,淡看寒来暑往、季节更迭。

梨花年年盛开,柳絮也年年飘飞,但这如寄的人生只有一个盛年,令人怎不惆怅,不为为生命短暂、盛时易逝而伤感呢?

诗中藏着绵绵不绝的情思,藏着对人生短促的愁情,意境凄清悲凉,却也有着不肯与俗尘同流,自有一段清朗明澈的风骨。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公元1079年,苏轼到了徐州,担任知府一职。

据苏轼《诗话》记载,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王子立、子敏和蜀人张师厚等人来访,自己与他们在杏花上饮酒吹箫,留下了这首诗。

此夜,有花有月有酒,有乐声,有朋友,更复何求呢?

首句花落春归,点名了时令;次句月色入户,交代了时间与地点。

开头两句便已说明了,这是一个暮春之夜,杏花随风飘落,落在竹帘上,落进酒杯里,落在人们的衣襟上。花儿和月亮一样多情,趁得夜色更加温柔雅静。

“褰(qiān)衣”,即用手提起长袍。诗人提起衣袍,踏着摇曳的花影,在月下漫步。

月光清澈如水,穿过杏花树的枝丫,在地面投射出点点花影。微风轻拂时,它们便如同水中荡漾的浮萍,起伏不定。

苏轼与朋友们在花下饮酒,花朵的清香衬得薄酒都似乎添了几分清冽的香气。趁着酒兴拉住花枝,看花瓣如香雪般纷纷扬扬地落下。

诗人自谦徐州是偏僻的山城,寻不到好酒,但幸好月色足够美,可借月待客,以补酒薄之不足。

月亮的清辉与杏花的清香都令人沉醉,却被洞箫呜咽的乐声唤醒,平添了几分愁思。

诗人忍不住幻想,待到月落杯空、曲终人散,会不会有一阵恶风刮起,便只剩下落英满地,枝头唯余点点残红。

因为人生就是如此,命运总是无常,所有的美好都将凋零,化作一场虚无的大梦。

这首诗围绕着花、月、酒三个意象,不断变换笔墨,将自己的情感与夜色融为一体,情致极浓。

天上有月,月光流动,摇曳这花影,露出花下幽居之人,

他沐浴在这花与月的清流之中,如同沉浸在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苏轼将自我与花、月、酒揉为一体,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完美统一却又错落有致,仿佛带着一股清灵的仙气。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公元1084年,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五年。

他在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职卑位低,没有实权,俸禄也很低,日常生活十分清苦,甚至需要亲自垦荒种菜。

然而,在前两年的痛苦消沉后,苏轼性格中的乐观豁达,帮助他的心境渐渐平和下来,更多地去发现和描写生活中的美。

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袅袅的东风吹拂在脸上,带来融融暖意。

春色已经很浓了,海棠花的香气融进了朦胧的雾中,一片氤氲空濛,如梦似幻。

夜已经很深了,月亮移过了院中的回廊,清冷的月光逐渐暗淡。担心天色太黑、花儿睡去,诗人燃起了蜡烛,为她驱散长夜的黑暗与孤寂。

相传唐明皇曾登上沉香亭,召杨贵妃作陪。当时杨贵妃酣醉未醒,被高力士和侍儿扶起来时,醉颜惺忪、鬓乱钗横。唐明皇笑着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苏轼将海棠与杨妃相比,举着烛火细细欣赏她的娇姿美态,也为她送上一抹微光。

这样的留恋与珍惜,看似有一点痴,实则蕴藏了热爱生命、自得其乐的潇洒与达观。

数百年后,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散文中写道,“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花有昼开夜合,也有昼合夜开,海棠花却没有那些睡醒之间的变化,只是静静地开着罢了。

作家夜赏海棠,感悟到的是“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虽然渺小,虽然花期短暂,却依然盛放着,美丽地活到最后一刻。

花朵的美是那样的难能可贵,所以更令人想精彩地活下去。

不知道写下这些文字时,川端康成的心境,是否在某一刻与苏轼有了重叠呢?

作者:林家清欢,谢绝搬运和抄袭,敬请理解。

【注】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