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歌载舞的四川花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芦山花灯节目表演视频 载歌载舞的四川花灯

载歌载舞的四川花灯

2023-10-25 08: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常作为舞蹈表演的古蔺花灯,气氛欢快而热烈(牟科 摄)

与其他地方花灯不同,古蔺花灯的“三小”尤为特别,将小丑称为“唐二”,另有一角为“打岔老者”。“唐二”是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丑角艺术形象,源自川剧《黄金印》中《唐二别妻》;而“打岔老者”则在表演中通常扮演打岔、逗趣说笑的角色。古蔺花灯有不少传统剧目,常演的有《乾哥讨妻》《望妈娘》《翁媳送女》等。

古蔺花灯时常作为舞蹈表演,气氛热烈欢快。表演时还有若干“伴灯”手持彩灯立于四周,既为表演照明,也为表演伴唱。伴奏乐器主要有锣鼓、钹、胡琴、唢呐。

许家湾十二花灯戏

许家湾十二花灯戏流传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墩上乡岭岗村一带。岭岗村原名许家湾,是羌汉民族杂居之地。这种花灯在当地传唱日久,故名。至于“十二花灯”的由来,民间相传是因为演出时场上挂着十二盏花灯。在各地有关花灯的记载中,也不乏十二花灯之说。如古蔺花灯有这样的唱词:“灯从唐朝起,灯从唐朝兴,唐朝兴起至而今。皇母娘娘害眼病,许下三十六盏灯,十二盏上天变成紫微星,十二盏下地化做五谷灯,十二盏留在民间为花灯。”由此不难看到十二花灯在民间流传的一条蹊径。

“十二花灯”因演出时场上挂着十二盏花灯而名。图为许家湾十二花灯戏,是羌汉民族杂居处开出的一朵山花(唐林蓉 摄)

当地村民称演出灯戏为玩灯,每年正月初一启灯,元宵节后收灯。从表演形式来看,早年跳花灯的都是男子,一丑一旦。传统剧目有《表花名》《采花》《蓝桥汲水》《孟姜女》《夫妻观灯》《元宵观灯》《鸿雁传书》,甚至还可以演出《薛仁贵征东》《龙凤配》《百花公主》等有较多行当角色的剧目。

白龙花灯

白龙花灯又称川北花灯,今传承于剑阁白龙乡一带,早年流传于剑阁、苍溪、梓潼、南部、阆中等地。据记载,清同治年间剑阁县殿垭乡乡绅杜尧捐建了四个灯棚,每棚40 人左右,每年春节初一至十五,便到周边各县乡巡游演出。民国年间当地一位叫王宇颃的中学生,从阆中带回几十个剧本,组织了白龙庙灯棚“王记灯班”到周边各县演出。

除了演出灯戏外,白龙花灯擅长大型广场及街头表演,其表演包括“外场”(大场)和“内场”(小场)两种形式,变阵形式丰富多样。舞蹈步伐多为“小跑步”,表演风格粗犷质朴,乡土气息浓郁。街头表演时有春官、傩傩以及各式各样的牛灯、马灯、西瓜灯、莲花灯、鲤鱼灯、采莲船等,并伴有胡琴、锣鼓、唢呐、梆子等乐器表演,声音嘹亮,营造出热烈的节日气氛。

芦山花灯

芦山花灯是流传于雅安芦山、天全、宝兴一带的传统灯戏。据清乾隆年间《芦山县志》记载,花灯在北宋时期已兴盛于芦山。历史上这里曾经是青衣羌与汉族杂居地区,民俗风情各异,花灯与当地民间庆坛习俗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芦山花灯,其表演中讲唱皆为当地方言,通俗易懂,诙谐逗趣(黄继元 摄)

传统芦山花灯演出分地灯和台灯两种。地灯演出规模较小,如春节至元宵期间村民走村串户,唱灯贺喜;台灯则是在当地举行较大规模的庆坛活动时在庙宇戏台上表演,角色多、时间长。芦山花灯可演出传统剧目40 余出,主要伴奏乐器为二胡;主要曲牌有【过街调】【怀胎调】【咒虫调】等15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芦山花灯创作编演了不少现代戏,由于讲唱皆为当地方言,通俗易懂,诙谐逗趣,为当地观众喜闻乐见。

文/ 王屹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