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翰森制药研究报告:创新转型持续提速,国际化能力逐步兑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艾米替诺福韦片有耐药性吗 2023年翰森制药研究报告:创新转型持续提速,国际化能力逐步兑现

2023年翰森制药研究报告:创新转型持续提速,国际化能力逐步兑现

2024-06-26 0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中国领先“Big Pharma”,创新转型持续提速

翰森制药主要经营主体豪森药业成立于 1995 年,是一家中国领先的集药物 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创新驱动型制药企业,重点关注抗肿瘤、抗感染、中枢 神经系统类疾病、代谢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2019 年 6 月在香港联交所 挂牌上市。

1.1. 深耕医药行业近 30 年,创新转型持续提速

公司成立于 1995 年,成立早期以仿制药起家闻名,而后随着集采政策的实 施,公司为抵消集采带来的影响,翰森很早就开始了向创新药业务转移,截至 2023 年 11 月,翰森共有 7 款创新药成功上市,创新药收入占比不断提高,创新转型持 续加速。

公司高管团队管理经验丰富,行业经验资深。钟慧娟女士是集团创始人,任 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等职务,在中国医药行业拥有近三十年运营 及管理经验。吕爱锋先生于 2015 年 12 月获委任为江苏豪森董事兼总裁,在制药 行业的研发及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方面拥有超过二十年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孙远女 士是钟慧娟的女儿,于 2011 年 10 月获委任为江苏豪森董事,主要负责研发战略、 业务发展、投资战略等方向。公司整体高管团队架构稳定,相关经验丰富。

1.2. 深耕优势领域,创新管线布局丰富

丰富的产品管线、完善的创新研发策略,以及强悍的临床推进速度,正驱动 翰森制药科技创新势能加速转化。经过多年的创新布局,翰森制药已在抗肿瘤、 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等疾病领域拥有多个优势创新产品及重点产品。 抗肿瘤业务方面,翰森制药主要深耕高发病率的实体瘤(如肺癌)及血 液肿瘤,目前已上市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与豪森昕福(甲磺酸氟 马替尼片)两款自研创新产品。 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是翰森制药长期以来的优势领域,在创新布局上, 翰森引进的昕越(伊奈利珠单抗注射液)于 2022 年 3 月获批上市,标志 着公司正式进入罕见病以及创新生物药赛道。 抗感染领域,翰森制药同样拥有恒沐(艾米替诺福韦片)和迈灵达 (吗啉 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两款上市自研创新药,而且均具备疗效优异和安全 性高的优势, 代谢及其它领域,创新药孚来美(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液)是国产首 款获批上市的长效 GLP-1 类创新药。

翰森主要基于已上市的核心品种,围绕五大优势领域对管线进行垂直深化和 拓展升级。公司共有超过30个创新药项目正在开展40余项临床试验,覆盖siRNA、 单抗、ADC、双抗及融合蛋白等国际前沿技术领域,形成了梯队化产品管线并涵 盖多个具有 FIC/BIC 潜力品种。

八大技术平台助力创新发展。为了构建创新壁垒,扩大创新版图,翰森制药 依靠“自主研发+BD 合作”双引擎战略,紧盯国际前沿疗法,已经建立了多个领 先的技术平台。根据官网信息,翰森制药目前已经建立了 PROTAC、siRNA、融 合蛋白、ADC、双抗、单抗、纳米制剂和 PEG 修饰长效药物等 8 个研发技术平 台。

1.3. 业绩稳定,创新驱动新一轮增长

公司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2 年受疫情影响小有下滑,随着 2023 年复 苏后整体回暖,公司营收有望回归正增长。近几年利润端则相对稳定,保持小幅 增长。

公司自 2019 年研发开支首次突破 10 亿元大关,2022 年投入约 16.93 亿元, 而 2023 仅上半年就达 9.29 亿元,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约 25.8%。近几年,翰森 制药持续投入创新药研发,逐步完善生态布局,力争打造出全球化创新生态体系。 2023 上半年,公司共有研发人员 1617 名,快速推进药物早期发现、临床开发和 注册等工作。

2023 年上半年,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之下,公司的创新药业务收入再创 新高达 27.86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首次突破 60%。从历年数据来看,翰森制药创 新药业务收入的绝对值和对公司营收的贡献也是一路增高的态势,显示出公司整 体业务结构已经发生质的变化。 公司 2023 上半年在抗肿瘤领域产品组合共计实现收入 25.55 亿元,总营收 占比 56.6%,是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中枢神经治疗领域也是翰森制药的优势领 域,2013 上半年实现营收 7.01 亿元,营收占比 15.5%。抗感染、代谢及其他同 样贡献了可观的收入。

2. 肿瘤:核心优势领域,纵深布局筑牢市场壁垒

抗肿瘤是公司优势领域,阿美乐与豪森昕福两款创新药是公司的明星产品, 此外,普来乐、昕维、昕泰、昕美、普来迪、普来润等肿瘤产品在市场中均有优异 表现。在研管线中,亦有 B7-H3 ADC、B7-H4 ADC 等优质管线。

2.1. 阿美替尼:全面布局肺癌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阿美替尼(商品名—阿美乐)是公司肿瘤领域的头号产品,也是国内首个自 主研发的三代 EGFR-TKI,目前已获批二线治疗 EGFR T790M+晚期 NSCLC (2020 年 3 月获批)、一线治疗 EGFR+晚期 NSCLC(2021 年 12 月获批)两个 适应症并均被纳入医保,先发优势明显,未来随着医保继续放量和辅助治疗、维 持治疗等新适应症拓展,市场潜力巨大。

三代 EGFR-TKI 成为目前临床主流用药。根据中国医学论坛报相关数据,中 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EGFR 基因突变率高,约 50.3%的 NSCLC 患者 携带 EGFR 驱动基因突变。第一代 EGFR-TKI 吉非替尼的问世开启了肺癌的精准 医疗时代,但 EGFRm+晚期 NSCLC 患者仍面临着疗效、脑转移、安全性等临床 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二代 EGFR-TKI 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有限,超过 40%EGFR 突变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可出现脑转移。同时,一/二代 EGFR-TKI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三代 EGFR-TKI 为 EGFR 敏感突变晚期 NSCLC 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三代 EGFR-TKI 一线治疗的 PFS 获益 远高于一/二代,三代相较于一/二代 EGFR-TKI 治疗脑转移患者的中位 PFS 也显 著延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将三代 EGFR-TKI 提升到一线用药 可为 EGFR 突变阳性的晚期 NSCLC 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获益。 阿美替尼是首款国产三代 EGFR-TKI,具备先发优势。阿美替尼创新性地引 入环丙基进行结构优化,环丙基结构一方面可增强疗效,使得阿美替尼能够高效 抑制 EGFR 敏感突变和 T790M 耐药突变;另一方面可降低脱靶效应,使得阿美 替尼对 WT-EGFR 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有助减少不良反应;此外,环丙基结构 的亲脂性有助阿美替尼更好地透过血脑屏障,高效持久抑制脑转移;环丙基结构 还能增加代谢稳定性,阿美替尼的代谢产物单一,有助减少代谢产物相关的不良 反应。

阿美替尼多项临床数据都显示了优异的疗效,PFS 展现了赶超进口三代 TKI 奥希替尼的趋势,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更好,副作用更低,对脑转移患者有显著 的获益。

海外获批在即,翰森重获阿美替尼全球权益。2022 年 6 月,阿美替尼在境外 的首个上市许可申请获 MHRA 受理,用于一线治疗具有 EGFR 敏感突变的阳性 局部晚期或 NSCLC 及用于治疗既往经 EGFR-TKI 治疗进展,且 T790M 突变阳 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2022 年 12 月,阿美替尼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 突变的 NSCLC 的上市许可申请也获得了 EMA 的受理。2023 年 8 月,海外合作 伙伴 EQRx 终止有关阿美替尼的战略合作和许可协议,翰森重新获得了阿美替尼 的全球权益。

2.2. 氟马替尼:针对 CML 的“双向优化”新型 TKI

氟马替尼(商品名—豪森昕福)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 TKI,于 2019 年 11 月 26 日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 Ph 染色体阳性的 CML-CP 成人患者,并且成功 续约 2022 国家医保目录。 结构优化,提高疗效与安全性。氟马替尼在伊马替尼分子结构基础上进行了 三大优化改造:导入三氟甲基、引入吡啶环代替苯环、保持酰胺键方向,使得本药 与变异的 BCR-ABL 仍然保持较高的亲和力,提高了对 ABL 的选择性,进一步提 高了治疗效果及耐受性。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又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从骨髓造血细胞开 始侵入血液的癌症,属于罕见的恶性血液疾病,占成人白血病的 15%。根据 NIH 数据显示,全球年发病率为 1.6/10 万~2/10 万,美国 CML 的年发病率约为 1.9/10 万人,2023 年将有约 8930 例新发患者。中国几个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 CML 的年发病率为 0.39/10 万~0.55/10 万,中国 CML 患者较西方更年轻化,中 位发病年龄为 45~50 岁,西方国家的中位发病年龄为 67 岁。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CML5 年生存率只有 20%,随着 BCR-ABL 抑制剂 陆续获得批准上市,最新数据显示,CML 的 5 年(2013-2019 年)生存率达到了 70.6%,增加了两倍多,预示着大部分患者存在长期用药需求。目前,全球已经批 准 8 款 BCR-ABL 抑制剂。

二代 TKI 氟马替尼是我国首个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进行“双向优化”的新型 TKI。 在 FESTnd III 期临床研究中,中国初治 CML 患者按 1:1 的比例随机分组,分别 接受 600mg/d 剂量的氟马替尼、400mg/d 剂量的伊马替尼治疗。主要终点为 6 个 月时的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结果发现, 氟马替尼组 6个月 MMR 率相较伊马替尼组明显更高(33.7% vs 18.3%; P=0.0005),达到了研究的主要终点。 氟马替尼组12个月MMR率相较伊马替尼也显著增高(48.5% vs 33.0%; P=0.0021),证实了氟马替尼疗效更佳。 氟马替尼组 3 个月 MMR 率(8.2% vs 2.0%;P=0.0058)、早期分子学 缓解(EMR)率(82.1% vs 53.3%;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