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美良渚丨“陶”你欢心!看良渚陶器如何展现火与土的艺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良渚文化玉器特点和作用 真美良渚丨“陶”你欢心!看良渚陶器如何展现火与土的艺术~

真美良渚丨“陶”你欢心!看良渚陶器如何展现火与土的艺术~

2024-06-26 2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黏土是制造陶器的主要原料,完全使用黏土制作的陶器称为泥质陶。泥质陶胎质细腻,可塑性好,但导热性差,加热时容易开裂。所以制作炊器的黏土需要掺入沙子、蚌壳粉、稻壳等辅料。这种质地的陶器称为夹砂陶。

陶器烧造后,表面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黑皮陶是最具代表性的良渚陶器。它主要用泥条盘筑法制作,通过泥条盘旋堆砌形成陶器的形状,陶抷阴干后,还要用卵石打磨,以使陶器表面更加光洁。

烧制阶段,在陶器基本烧成后,有意将炉火熄灭,使窑内产生大量颗粒极细的碳屑,碳屑在高温下均匀渗入陶器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黑色陶衣,故名黑皮陶。一些黑皮陶表面还有刻画纹饰,黑亮的陶衣上勾画出浅白的刻纹,独具魅力。

良渚陶器种类繁多,大体可分为炊煮器、盛食器、盛贮器和酒水器四大类。

陶鼎由陶釜演变而来,是良渚时期最主要的炊器,鼎的造型多样,鼎身有罐形、盆形之分,鼎足有鱼鳍形、T形、圆锥形之别。

良渚人以稻米为主要的食物,虽然采用夹砂工艺,但陶鼎也只能煮粥,煮干饭时还是会破裂,要吃干饭就要用到一种特殊形制的鼎——隔档鼎。隔档鼎的鼎身内壁有一圈窄窄的隔档,用于放置竹箅,鼎身下部盛水,有些隔档的鼎身上还有注水口,竹箅上放置稻米,加热时,水蒸气通过箅孔将米蒸熟。有时,也在隔档鼎上方放置陶甑,用这种甑鼎蒸饭。

豆是最常见的盛食器,豆盘深浅,豆柄粗细差异较大。良渚晚期,豆盘较浅,豆把较细,一些陶豆的豆把呈竹节状,豆盘呈椭圆形,罐是最常见的盛贮器。良渚时期,罐的器型逐渐从矮胖变为瘦高,一些高颈圈足的罐形器也称为尊。良渚晚期还出现了一种泥质红陶罐,个体普遍较大,口沿处常见各种戳点纹饰。

良渚时期酒水器种类较多,双鼻壶、宽把杯、过滤器皆为良渚文化特有陶器。良渚文化中,双鼻壶十分常见,器型从深腹、矮圈足、矮颈逐渐演变为扁腹、高圈足、高颈。

良渚陶杯的形态各不相同,口部多为侈口,杯身有鼓腹、折腹、曲腹之分,底部有平底、圈足之分,多数无把手。良渚晚期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宽把杯的黑陶杯,宽把带流,有的杯身还刻画纹饰,极具特色。过滤器仅见于良渚早期,由一个带孔的漏斗和一只碗状器身构成,推测可能是一种滤酒的器具。

史前时代,陶器是主要的生活器具,人们去世后,通常会将其生前使用的陶器一同陪葬,后来逐渐出现了专门用于陪葬的陶器,称为明器。陶质明器通常个体较小,制作粗糙,没有实用功能。

良渚古城地区,墓葬内的陶器组合基本固定,无论身份高低,均以鼎、豆、罐为主,不同区域略有差异。

良渚晚期,一些贵族墓葬中出现了制作精美的刻纹黑陶,它们不再是普通的明器,而是一种与玉器类似的高端礼器。

内容支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编辑/一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