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姑娘王亚平:追梦路上的热爱与坚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航天人王亚萍 烟台姑娘王亚平:追梦路上的热爱与坚持

烟台姑娘王亚平:追梦路上的热爱与坚持

2023-08-01 1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梁莹莹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烟台姑娘王亚平再次开启飞天之旅,中国空间站迎来首位女航天员。时隔八年,再问苍穹。王亚平在追梦飞天的路上,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她回来的时候,正好是福山11万亩樱桃花开的时候,我们静静地期等着亚平回来看花海,我们在家等着她!”王亚平高二班主任赵佳海激动地说。

“男航天员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王亚平因“太空教师”被大众熟知,这次再度问鼎苍穹,她又多了很多“首个”标签,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次驻留时间最长的女航天员,还是中国首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图片来源:新华社

“能从山东一个美丽的小乡村长大的孩子成长为一名航天员,无论在我的童年、中学,还是在军校,都是不敢想的,是祖国发展的大环境,是我们祖国的强大,给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去实现梦想,甚至超越梦想。”王亚平说。

王亚平是个勇敢追梦的人,她说: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梦想,我常说自己是个幸运儿,幸运地赶上了我们国家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又幸运地赶上了我们国家招收第一批女航天员。成长在祖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节点上,这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幸运。

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三年的时间要完成四年的课程,面对八大类近百个科目,数千小时的训练,王亚平深知天梯无捷径,在那些日子里,王亚平从来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没有睡过一天懒觉,没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

和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但王亚平认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在平时的训练内容、训练标准、训练要求上,她默默对自己提高了要求。

“每练完一次,技术上又进步了,离梦想又近了一步。”每次水下训练结束后,她都觉得很有成就感,稍作休息后,她又去跑步机上边锻炼,边回顾整个训练过程,总结经验。

“我的字典里就没有‘放弃’二字”

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飞天之梦,世界瞩目、举国同庆,这也给当时还是女飞行员的王亚平播下了一颗“飞天”的种子。那时毕业不久当运输机飞行员的她就在想,我们有了男航天员,我们也会有女航天员。

从飞上天空到飞入太空,王亚平用了十年——2013年,王亚平作为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乘组成员飞上了太空。回首这段经历,她庆幸自己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挺感慨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探索成就了辉煌。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飞冲天的豪迈,鲜花簇拥的归来,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所占的比例是那么微不足道。航天员的生活单纯而又规律,不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一些极具挑战性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接收几乎苛刻的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出现任何的走神。

在王亚平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放弃”两字。在追梦飞天的路上,她一次次挑战自我,挑战极限。

王亚平说,在八大类几十个训练科目中,她印象最深的是离心机训练,航天员需要非常强大的意志力才能熬过去。在进行这项训练时,航天员的左手边会有一个暂停按钮。但是,在航天员大队成立的20多年时间里,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它。在她心中,这个按钮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信念、一种意志。

“太空教师的身份让我骄傲和自豪”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作为太空授课的主讲人,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轨道上,与地面的8万所学校6000多万名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令人难忘的40分钟,一时间“圈粉”无数,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王老师”。

王亚平作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图片来源:央视网

从天宫一号返回后,王亚平多次以“太空教师”身份为全国各地青少年做科普。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孩子的信,孩子们饱蘸童真和充满生趣的话令她感动。有的说,王老师,看你在睡袋里睡觉,像一个会走路的大烤肠,很好笑。有的说,王老师,看你们在天宫里飘来飘去,像神话里美丽的嫦娥,好羡慕。

很多孩子在信的末尾都会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当一名航天员,去探索奇妙的太空,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王亚平先后去过几十所学校,通过跟孩子们面对面交流,直观感受到孩子们对太空的向往和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能亲手为孩子们播种航天梦想,开启追梦历程,我由衷地感到幸福和欣慰。”王亚平说,在返回地面之前,真的没有想到太空授课会带给孩子们那么多梦想和动力,当一回太空老师的幸福感不亚于作为航天员本身的自豪。

公开报道显示,一个名叫王楠的高中生因此坚定了选择航天的信念。为了离航天事业近一点,她将6个高考平行志愿的首选专业全填为“测控”或“自动化”,并在大学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航天科普宣传,希望像“太空课堂”一样,把航天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她后被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研究生,现在如愿成为一名航天工作者,她说:“‘太空教师’王亚平一直是我追梦路上的光。”

王亚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青少年,梦想像天空中璀璨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努力追寻,终有一天可以触手可及。作为年轻人,一定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因热爱而执着,因梦想而坚持!

亚平,家乡父老盼你平安归来,共赏樱桃花海。

(部分资料源自公开报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