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舆情智库建设 构建舆情学科体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舆情理论 完善舆情智库建设 构建舆情学科体系

完善舆情智库建设 构建舆情学科体系

2024-07-14 16: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服务大局、服务科学治理和民主决策,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市舆情研究中心主办的“完善舆情智库建设构建舆情学科体系——中国特色舆情学科建设”研讨会于6月3日在津召开。来自全国相关领域的16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百余人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会,围绕构建新时代舆情学科体系和完善舆情智库建设展开深入交流。立足前沿、结合实践、构画未来学科建设的充分讨论,将进一步推动舆情研究跃升新水平。

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袁滨渤,天津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靳方华在研讨会上分别致辞,认为推进中国特色舆情学科建设,反映了广大舆情研究者的学术志向和家国情怀,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研讨会发言主要从构建学科理论体系的宏观层面、舆情理论研究及舆情信息工作实践等多个层面展开。

围绕新时代舆情研究出现的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研究员提出,互联网是最大的变量和挑战,要重视网上意见,在众声喧哗中把握好民意。群众在哪里,舆情研究工作也要到哪里。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国明教授,谈到了舆论研究的三个重要转型,分析了面对舆情研究新情况应采取的相匹配的研究观念和范式。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丁柏铨教授紧扣后疫情时代,分析了社会治理在具体实践、人们认知结构、社会治理结构等方面出现的新变,提出舆情研判工作要与社会治理相适应,紧扣社会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捕捉舆情,提高见微知著的能力,准确进行有前瞻性的舆情研判。

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舆情学科建设,天津市舆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舆情研究首席专家王来华,阐述了舆情学科建设的作用与使命,提出建立系统、完整并富有自身意义的理论体系。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毕宏音研究员,围绕后疫情时代舆情学科建设的新要求,梳理出了中国现代舆情学科建构的共识与进路。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钟会兵教授,分析了新时代天津舆情学科建设的三个思考维度。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于家琦研究员概括出了舆情话语、舆情思想、舆情规律、舆情政策等中国特色舆情研究学科的研究范畴。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董向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舆情理论建构提出了理论建构、文化取向等三个维度。

针对中国特色舆情学科建设的具体实践层面,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科学研究所所长夏征宇研究员,围绕交叉视野中的舆情信息学科建设问题进行论述,提出要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联系在一起。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温志强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舆情学科建设:机遇、挑战与出路》的发言。

聚焦舆情信息工作实践层面,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原副局长孙瑜认为,应大力加强新时代舆情信息工作的理论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院舆情中心原执行主任刘晓明,从求真、求实、求深的角度聚焦了意识形态舆情研判工作。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引入大数据研究方法,认为大数据社会评价拓宽了舆情研究的想象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舆情信息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华,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当前网络舆情的分化、对立和深化,提出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与网同行、与民同心、因势利导、转危为机做好舆情研究工作的思路。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中心原主任曲鸿亮研究员从“舆情表达是协商民主的基础”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舆情表达”强烈的现实意义。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明,从自组织视角出发,探讨了网络舆情生态治理的逻辑与规制。

构建舆情学科体系、打造高端舆情智库,是驱动中国特色舆情学科建设发展的“双驾马车”。此次研讨会充分体现出了前瞻性和创新性,不仅显示出舆情研究领域的生机活力,并将为未来舆情学科建设和舆情智库完善打开更多路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