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残个案心理危机干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残图案参考 中学生自残个案心理危机干预

中学生自残个案心理危机干预

2024-07-01 0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倪荣华

摘要:通过回顾一起中学生校园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稳定情绪,保证安全;初步评估,立即上报;多方会谈,合力守护;后续追踪,结成联盟),探究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的构建,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五点经验和反思:注意同学间的互相感染问题,降低心理危机的群际负面影响;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建立心理帮扶与监护机制,做好危机预防;加强班主任心理危机预防培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开展心理隐性干预活动,挖掘心理支持资源,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反思和总结,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真正有效地做好校园心理危机防控。

关键词:自残;心理危机;干预;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3-0058-03

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不少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我校(湖北省光谷实验中学,下同)结合心理测评、班主任和心理委员日常观察以及家长反馈,形成心理高危学生名单。这部分学生成为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心理委员的重点观察对象,通过多方合作,以确保学生安全。最近校园内一起由抑郁引发的心理危机事件,让我重新审视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及心理教师的工作职能。

一、危机事件概况

2020年12月的一天,七年级班主任朱老师突然带班上的小婉(化名)来到我的办公室,神情凝重地掀开小婉的袖子,白皙的手臂上一道道鲜红的血印子映入我的眼帘。经班主任介绍,小婉在他的课上和其他同学说悄悄话,他立即提醒小婉要注意课堂纪律。据小婉后来的陈述,被老师“批评”之后她有点情绪失控,当时就想拿出小刀划手臂,但是怕被班主任和同学发现,就忍住了,只是用手指掐自己的胳膊。下课之后,小婉飞快跑去厕所,用小刀在手臂上划了九道口子。班上同学发现后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询问理由,小婉闭口不言,无奈之下,便将她带到了我的办公室。

二、个案背景

小婉(化名),13岁,初一女生,身材瘦削,脸上长有一些青春痘,眼睛很小,总是透露着些许胆怯和拘谨,头发长长的,有点凌乱。她从一年级开始就被送往寄宿学校学习,在小升初考试中没有考上自己的目标学校,于是来到了我们学校。目前她在班上成绩处于中上等,英语比较突出,但是自己始终对成绩不满意。小婉有一个弟弟,比自己小三岁,她跟弟弟的关系比较差。她平时很少讲话,在她看来,爸爸妈妈更疼爱弟弟。她在学校没有知心朋友,虽然刚开始结交了一个朋友,但是这个朋友觉得她太敏感,并且在知道她有自残行为后,尤其是其家长要求后,不再跟小婉来往,这让小婉内心更加自卑。

根据小婉自述,她是在疫情期间和父亲的一次争吵之后开始自残的,因为小升初考试失利,再加上疫情对自己心理的影响,消极情绪爆棚,在和父亲的一次争吵中,她激动之下去厨房拿菜刀想要伤害自己。当时父亲直接吼道:“如果想死就快点,你这样活着也是丢人现眼。”小婉说:“现在每每想到这句话就感觉想哭,难道我活着就没有一点价值吗?”从那之后,一直到现在她断断续续有自残行为。自杀的想法总是萦绕着她,她也曾在家尝试一次性吃大量的感冒药。她晚上经常失眠,莫名想哭,情绪低落。

三、个案心理危机干预过程

(一)稳定情绪,保证安全

危机干预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稳定学生情绪。班主任将小婉带到我办公室的时候,小婉低垂着头,双拳紧握,情绪依然有些激动。当时,我听完班主任的简单介绍之后,没有继续询问,而是轻轻地拉着小婉的手,扶她到旁边的沙发坐下,轻柔地问:“我看到你手上的伤,真的很心疼。办公室有碘伏,为了避免伤口感染,我想帮你清理一下伤口,可以吗?”小婉依旧低垂着头,发出了一个特别微弱的声音:“嗯!”在清理伤口的过程中,她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

一切关系的建立都需要关心和爱的支持,清理伤口这一举动让小婉感受到了关心和理解,降低了心理防备。

(二)初步评估,立即上报

心理教师应该娴熟地掌握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判断、鉴别和辅导方法,按要求及时进行转介工作。在对小婉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我发现小婉当前的心理问题已经超出心理辅导和我的能力范畴。她可能存在心境障碍,伴有自杀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第一时间和班主任沟通,并嘱咐班主任陪同小婉,之后将情况上报学校分管领导,尽快建立了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家长在内的安全联动网络,开展多方会谈,共同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多方会谈,合力守护

小婉情绪基本稳定后,班主任电话联系其家长,约家长到学校面谈。面谈的参与人员主要是小婉的父母、班主任、学校心理分管领导(德育校长)以及心理教师。面谈的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1.沟通经过,搜集信息。先由班主任将事情的详细经过告知家长,然后由心理教师将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及对小婉当下状态的判断告知家长。

2.消除误区,及时就医。我向家长解释了心理疾病不等同于通俗意义上的“精神病”,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及时就医的必要性,以消除家长的心理负担,坚定其就医决心,并嘱咐家长及时将医院的诊断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心理教师,以便学校及时掌握情况,做好教育管理、心理疏导工作。

3.沟通协调,做好后盾。通过和小婉会谈,了解到小婉自残的原因是童年的早期创伤和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她频繁体验到压抑和痛苦时,无法从自身的社交系统中获得支持和接纳,就采用自我伤害行为释放痛苦。所以,本次会谈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向小婉父母说明小婉自残的原因,并强调父母对小婉关爱的重要性。鼓励爸爸回去主动和小婉沟通,解开小婉的心结,转变和小婉的相处方式,特别注意在教育小婉时,要避免语言刺激,多关注她的情绪状态。建议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孩子一起参加家庭治疗,调整家庭中的相处模式,改善家庭功能,帮助孩子恢复自信,增強自我效能感。

(四)后续跟踪,结成联盟

小婉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症,需服用药物辅助治疗,并同时接受心理辅导。因为经济压力的影响,小婉父母要求小婉在校内接受心理辅导。心理教师在对小婉进行定期疏导的同时,联合小婉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发掘小婉的闪光点,给她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小婉在同辈团体中找到归属感,获得友谊,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心理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适时了解小婉与父母的关系,促进家庭模式的调整。

四、经验与反思

(一)注意学生之间的互相感染问题,降低心理危机的群际负面影响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同辈关系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群体,同辈之间的情绪和行为具有强烈的感染性[1],加上青少年的尝鲜和好奇心理,以及自残部位不容易被家长和教师发现,很容易将危险行为扩大化。所以,心理教师除了稳定和疏导当事學生的情绪之外,同时也要对当事学生身边的同学进行情绪处理和心理疏导,加强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安全保护和心理平复工作。在班级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心理知识科普,端正学生释放情绪的方式。

(二)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动机制,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家庭作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条件、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方面,是心理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支持力量[2]。

在此次心理危机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对心理疾病存在误解,导致转介工作受阻,致使学生没能及时就医,不利于心理危机的预防和解决。究其根本,在于家长对心理健康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所以,在后续的工作当中,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帮助家长科学、客观、正确地看待心理问题也是心理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长论坛、家长课堂等多种渠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把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作为家校共育的重要职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建立心理帮扶与监护机制,做好危机预防

目前,我校采取的心理监护机制主要是以心理委员为主要力量,这种方式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的保密能力较差,心理疏导水平有限,所以还必须扩充监护力量。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学生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参与者,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此次事件之后,我借鉴学校教学工作上“师徒结对”的帮扶机制,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监护机制。帮扶机制包括师生之间的帮扶和学校与区心理健康服务团队之间的帮扶两个部分。师生之间的帮扶是指对于心理特殊的学生采取“师生结对”的方式。在每年开学之初,学校会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对筛查出的心理特殊学生采用“师生结对”的方式给予帮助和监护。每个老师对于与自己结队的特殊学生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心理上的支持,并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动态监护,对超出个人辅导能力的学生,科任老师则及时与班主任联系,由班主任反馈至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学校与区心理服务团队的帮扶是指如果学生需要转介,学校可以与区心理服务团队联系,让该团队进行适当干预和指导。

(四)加强班主任心理危机预防培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相比较其他科任教师,班主任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有更多机会了解和观察学生,有利于发现“病”。同时,班主任比心理辅导教师能利用的资源多,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联系科任教师及家长,对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开出“药”。所以,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最能有所作为的一个群体,如果班主任能掌握一些心理危机干预常识,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能够识别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掌握心理危机干预要点,将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正如抚顺二中心理教师白云阁所说:“此项技能的学习与把握,应如外科医生须会基本的阑尾炎手术一样重要和基础。”我校主要通过两种形式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一是由心理教师在班主任论坛上给全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培训,目前开展的有心理辅导技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厌学学生重新返校案例分析、心理危机发生后的应对方式培训;二是请专家来校内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五)开展心理隐性干预活动,挖掘心理支持资源

学校心理工作只有重点发挥心理教育的预防性与发展性功能,挖掘学生的心理支持资源,提升学生内在心理资本,才可能更好地避免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我校除了做好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心理板报评比、考前心理辅导等活动外,心理健康中心还联合学校学生成长中心开展了“擦亮一间教室”“筑梦,我们在路上”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心理认知,在潜移默化中推进心理危机的化解和消除,从而达到隐性干预的目的。

中学生心理危机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是校园安全问题,更涉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虽然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学生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充分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力量,采取多元措施,才能真正做好心理危机防控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元珊.中学生自残行为及其心理辅导对策[J].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8(14):20-23.

[2]李涛,崔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家校联动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122-124.

编辑/刘 芳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心理危机干预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期)2017-01-16创伤,是祸?是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期)2017-01-16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1期)2017-01-16寻找家的感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24期)2017-01-05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年3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其它文章家长参与学生发展指导的效能感与需求调查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研究热点分析情境式心理课教学的提问策略探析课堂过渡语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五感”遇见爱做出我的选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