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的车怎么开?你真的懂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动挡怎么开 自动挡的车怎么开?你真的懂吗?

自动挡的车怎么开?你真的懂吗?

2022-03-23 17: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驾考资讯\开车技巧\正文 2015-05-27 15:53:29

  现在驾校大部分学员都是学习手动挡的教练车,而自己开却是自动挡的车子,那么何为自动挡,顾名思义,就是不用驾驶者去手动换档,车辆会根据行驶的速度和交通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档位行驶。也有很多人称之为“傻瓜档”,听小编这样的讲述是不是觉得开自动挡的车真的很简单呢?可是你真的知道自动档的车怎么开吗?下面来看看专家是怎么开的自动挡车的。

1、起步时 

【咱们】踩刹车-打火-挂挡(P到D)-松手刹-抬脚刹-给油-起步。 

【专家】先接通电源 (不打着发动机) -踩刹车、挂挡,不是直接挂入D档,而是挂到N档上再点火 ,之后由N档挂入D档 ,松手刹 、抬脚刹车 、起步。

【理由】这样可以避免在P档打着火后 ,需要经过R档 ,使变速箱经历一次短暂的反向冲击!

自动挡的车怎么开自动挡的车怎么开

2、等红灯时 

【咱们】等红灯时-踩刹车,绿灯亮-松脚刹-给油-起步,或者踩刹车-挂P档-绿灯亮-挂D档-抬脚刹-给油-起步。 

【专家】等红灯或短时间停车等待时,正确的方法是:拉手刹 、挂N档 、而不是P档。 更不能踩住刹车 ,长时间(30秒以上)让档位保持在D挡上。  

【理由】P档带有锁止装置 ,挂入P档而不拉上手刹 ,会对装置造成磨损;车辆静止时 ,档位保持在D会磨损变速箱。

3、踩油门时 

【咱们】一直踩住油门-加速深踩-减速松抬。  

【专家】踩下油门 ,当转速上升到换挡区间(大约2000~2500转之间)转之间) 轻收油门 (自动档变速箱会做出升挡指令)再加油,这样加档会很平顺 ;逐次加档 、提速。

【理由】如果你一直重踩油门 ,变速箱会延迟换挡时机 ,到了3000转以上才会升一档;如果你全踩油门,那发动机转速会到达红线区才会升挡(很多人说车提速慢、 肉,是你误以为深踩油门就可以迅速加档);自动档车轻踩油门 ,踩一下 ,松一下 ,可以实现提前升挡 ,达到节油的目的 ,但这样会影响了快速提速。  松油门加档后 ,再次踩下油门的时候不可过重 ,否则变速箱认为你要急加速而自动降挡 ,又回到较低档,造成跳档。 

4、刹车时 

【咱们】一D到底 ,从来不用限制挡 ,减速用刹车控制。  

【专家】在上下坡道的时候使用1/2档(限制挡) 。上坡(坡度较大)时 ,挂入1或2档 (道理就不用说了),爬上坡后,挂回D档行驶。下坡时(长而缓的坡)挂入限制挡 ,配合刹车使用。  

【理由】其实就跟你在驾校学到的手动挡的低速档使用原理相同 ,这样也可以减轻刹车盘的压力。

5、超车时 

【咱们】超车的时候 ,只需深踩油门就ok了。 

【专家】超前面速度较慢的车 ,可以先松油门 ,再一脚踩下去 ,这时变速箱会自动降挡满足动力的要求。完成超车后, 松开油门 ,档位会回到当前你速度合适的档位,光用油门就可以控制了,如果你需要迅速提速,那就应该配合使用限制挡 ,直接拉入低档配合油门完成提速。

【理由】你懂得,不再赘述,哈哈。

6、停车时 

【咱们】挂P档--松开脚刹-拉上手刹-拔钥匙。 

【专家】车进入停车位置 ,踩住刹车-拉紧手刹-推入P档-轻抬起脚刹-拔钥匙。 

【理由】当你挂入P档后 ,抬起制动踏板 ,如果地面不平会出现车小的移动 ,P档的锁止功能使得变速箱齿轮相互咬合 ,咬合S后下次再摘档就费劲了。

  现在是不是对自动挡的车怎么开有了新的认识了呢?自动挡取代了手动挡是汽车发展的趋势,也是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唯一不变的就是要对车子爱护与保养,驾驶没有安全隐患的车子,遵守交通规则,让我们都安心出行!安全回家!

TAG:自动挡怎么开

上一篇:国庆出游你还为不认识指示牌而担忧吗?

下一篇:30秒让你学会侧方位停车

相关文章·为什么自动档车不踩油门也会走?2017/06/20·涨姿势!会这些才叫会开自动挡2017/06/12·为什么自动车辆换挡顺序是PRND,有哪些讲究?2017/06/01·谁说自动挡不用换挡的,这6个挡照样要换!2017/05/27·开自动挡,出现这3种情况一定停车,继续开有危险!2017/05/24·都是自动档,换辆新车根本不会开:原来挂档还有好多花样!2017/05/19·等红灯时,到底应该挂N档还是D档?自动挡汽车你真的会开?2017/05/19·手动挡和自动挡到底有什么区别?看完你就懂了2017/04/18·【常识】自动挡车使用常识 堵车时勿长时间挂D挡2017/04/17·一键启动原来可以这么用,你知道吗?2017/04/10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