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免溶血性贫血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概述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体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产生自身抗体和补体吸附于红细胞表面,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加速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贫血。根据抗体作用于红细胞膜所需的最适温度,可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多数原发初治温抗体型患者用药后效果较好,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容易复发,需要维持治疗,且患者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容易发生感染。

就诊科室 血液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出血、感染 治疗周期 1~2月 临床症状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好发人群 5岁前的男性儿童、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 常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达那唑、免疫抑制剂 常用检查 血象、骨髓象、有关溶血的检查、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 疾病分类 温抗体型

头晕、乏力,贫血程度不一,半数有脾大,1/3有黄疸及肝大。急性起病者可有寒战、高热、腰背痛、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神经系统表现。原发性温抗体型多见于女性,继发性常伴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冷抗体型冷凝集素综合征

毛细血管遇冷后发生红细胞凝集,导致循环障碍和慢性溶血。因皮肤温度低,冷抗体凝集红细胞导致毛细血管循环受阻,红细胞吸附冷抗体后活化补体,可发生血管内溶血。在多数情况下,红细胞循环至机体深部时,温度可恢复至37℃左右。

阵发性寒冷性

血红蛋白尿患者暴露于寒冷环境后出现血红蛋白尿,伴寒战、高热、腰青、虚弱、苍白、黄疸,轻度肝睥肿大。

混合型

兼有温、冷抗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