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电路设计】二、射极跟随器及其应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举电路一般应用于哪种场合 【晶体管电路设计】二、射极跟随器及其应用

【晶体管电路设计】二、射极跟随器及其应用

2023-07-30 0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射极跟随器及其应用 一、概述

共射极放大电路可以在常规情况下(负载较轻、所需电流较小)时提供较为稳定的电压增益。然而,在遇到较重负载的情况下,或者需要提供较大输出电流时,电路输出往往会失真。此时,需要级联输出增强电路,以提高其带载能力和输出电流的能力、降低输出阻抗,而不影响电压增益。这就是射极输出器(又称射极跟随器)电路的作用。

二、射极输出器原理

最简洁的原理叙述即为基射结电压为定值(一般0.7V)。这就意味着,当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在小信号输入情况下,基极电位与发射极电位只相差一个固定值,在波形的形状上没有变化。由此,我们在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输出波形的取出部位改成发射极,并添加适当去耦,在理论上就能获得一模一样的波形。让我们通过仿真软件看看输入输出波形的关系(输入1Vpk,1kHz): 射极输出器电路 打开示波器观察波形,红色为输出信号,蓝色为输入信号。由于输出效果里重合度很高,笔者将两个通道分别平移一部分以便比较: 射极输出器示波器波形 经过仿真,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我们的设计是成功的。接下来将介绍射极输出器的设计流程。

三、基本电路设计

射极跟随器的设计要比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设计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三阻两容一电压”的设计要点:

三阻:两个基极偏置电阻和射极电阻;两容:去耦电容和耦合电容;一电压:电源供电电压。

首先,我们根据输入信号的最大摆幅确定供电电压。在单电源情况下,供电电压要略大于输入信号的Vpk以弥补电路非轨到轨的特性。另外,当输出电流较大时,集射间电流较大,故此时集射极损耗可能较大,故必须考虑额定功率的问题。另考虑到兼容性,可以取常见OPA的电源电压,如5V,12V,15V等等。 通过审查集电极功率,可以选择合适的晶体管进行电路搭建。为避免大信号输入使得发射极电位下降到GND而使晶体管被击穿的情况出现,晶体管的额定电压尽量选择不低于电源电压的值。另外要关注集电极的功率损耗。 其次,确定射极电阻。射极电阻是对射极输出器带载能力影响最大的元件,它决定了输出电阻的大小。我们首先给出结论,在下面的部分详细论证:射极电阻最大值为: R E < R L ⋅ ∣ v o ∣ m a x V E − ∣ v o ∣ m a x R_E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