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出行、微信步数……你的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将存入碳账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腾讯账户管理 公交出行、微信步数……你的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将存入碳账户

公交出行、微信步数……你的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将存入碳账户

2023-04-15 0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未来,与高碳城市交通出行相比,市民乘坐纯电动公共汽车,每人每公里可减少26.9克二氧化碳排放,乘坐地铁每人每公里可以减少46.8克二氧化碳排放……你的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将可以被记录在个人碳账户。

12月17日,在第九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由光明日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联合出品,腾讯提供技术及运营支持的“低碳星球”小程序正式上线。用户通过腾讯乘车码绿色出行,即可科学核算减碳量,积累相应碳积分。通过该小程序,深圳将试点个人碳账户。

碳账户赋予个人碳减排量以实际的价值,将推动低碳成为一种时尚的选择,并推动全民减排逐渐成为社会主流。

人人都可参与的碳积分

进入小程序首页,通过用户授权建立个人“低碳星球”碳账户以及同步腾讯乘车码数据,获知过去3天公共出行的具体减碳量,并积累相应碳积分。

甚至伴随着用户公共出行次数以及微信步数的增加,小程序中的“低碳星球”将不断获得成长值。

具体来说,深圳碳普惠将公众公共出行、节水节电、使用可再生能源、开展绿色消费等生活中的低碳行为进行记录,依据低碳行为方法学计算产生的碳减排量,例如,计算公众乘坐地铁公交代替燃油车出行、节约日常生活用水用电、购买有碳标识的低碳产品等行为所减少的碳排放。

在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刘洋看来,“低碳星球”具备不断扩展的能力,未来还可以接入共享单车等场景,尽管目前是以绿色出行、绿色生活为主,最终将各方面减碳量汇集到这个平台。

“低碳星球”的价值在于,正如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文忠所说,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广泛的用户基础,鼓励用户通过绿色出行等行为减少碳排放量,正向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示范价值和社会意义。

什么是碳普惠?简单来说,它是对个人、家庭、小微企业践行低碳行为产生的量化的减碳结果给予价值确认并赋予经济或政策激励的减碳引导机制。其特点是个体减碳量很小、不容易记录和监测,同时又在社会上大量存在——“量不大但面很广”。

为何最先选择出行场景

推动碳普惠,深圳走在了前面。

今年11月16日,深圳正式印发《深圳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提及,2021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构建相关制度标准和方法学体系,完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机制,建立碳普惠商业激励机制。2022年,搭建碳普惠统一平台,2023年,完善碳普惠体系。

那么,为何是选择出行这个领域?这与深圳减排面临的一大挑战息息相关。

对深圳来说,工业领域的碳排放目前已经较为稳定,反而是建筑和交通领域仍在增长,特别是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汽车的增长带来了燃油的消耗。

“很多城市主要碳排放来自燃煤燃气,但对深圳而言,工业企业基本不用油,也很少用到燃油锅炉,家庭厨房也都是用燃气,而第一大排放源依是燃油,这就表明,车辆排放是重要的源头,此外,建筑越建越多、越来越高,也带来了大量的碳排放。”刘洋解释。

引导“存量市场”减排也非常关键,例如,停驶一部分车辆也有助减碳,对此,排交所也在和停车场协会对接,分析哪些报备的车辆确实没有出行,并结合其公交地铁出行数据,验证车主是否真正低碳出行,然后通过商业激励方式,如派发购物券积分,对行为予以鼓励。

事实上,碳减排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市场。作为国内首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已经走过了11年。期间,深圳排交所先后推出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危险废弃物处置交易等产品,目前最新推出的第四个产品是碳普惠。

对比去年同期,碳交易基本上翻番的状态,就从交易量来说。配额交易量截止到目前是577万吨,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交易量是724万吨,二者合计达1300万吨。从交易量上看,交易额合计1.5个亿,相比去年也翻了一番。

生产一度电,排放的二氧化碳约0.5公斤,一吨二氧化碳对应2000度电,那么,这相当于260万度电。碳减排的效果正逐步凸显。

打通数据孤岛激活碳市场

低碳星球的上线,只是推动碳减排的一次小试牛刀,未来,深圳如何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碳减排?

在刘洋看来,低碳行为的统计和核算,最大的难点还在于信息的获取。“我们希望打通数据,但又涉及到信息安全、隐私保密的要求。所以我们考虑分阶段分步骤地往前推进。而且是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刘洋说,以深圳排交所为例,危险废弃物处置交易接受生态环境局、金融局、国资委等部门的监管,在严格的管理下实现数据的汇集和打通。

活跃碳市场的关键点,需要调动买方和卖方的积极性,首先就是要有多个场景能汇聚公众的这些减排量,然后并且有意愿的企业要去购买。

刘洋介绍,目前多个城市也陆续上线了碳普惠平台,从运行状况来看,买方依然比较少,也就是说,存在无法消纳的场景,“因为不管是商业激励也好,还是政府补贴也好,都是不可能持续的。只有用市场化的行为才是可持续的”。

如何推动履约,一套完善的方法学非常重要,伴随低碳星球上线的,还有低碳出行减碳方法学的探索。

低碳行为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由碳市场企业购买用于碳市场履约,或各类单位机构、个人、大型活动举办方购买用于碳抵消和碳中和,再将交易收益回馈给开展低碳行为的公众,以实现惠及全民。

【记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