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的人先忌口,中医给了4个饮食提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脾虚容易饿吗吃什么药 “气血不足”的人先忌口,中医给了4个饮食提醒

“气血不足”的人先忌口,中医给了4个饮食提醒

2024-07-01 0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充足,生命力就旺盛;气血亏虚时,身心则会出现异常。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运转的机器,气血就是最根本的动力。

“气血”到底是什么?

在中医理论中,气与血被视为维持生命的两大基本元素。

气:指的是在人体内流动的细微物质,它能够激活并驱动身体器官的功能;

血:指的是在经络中流动的液体,它能够滋养内脏,激发精神活力。

当一个人的气血充盈时,他会表现出精神焕发、思维敏锐、面色红润、皮肤细腻、头发光泽、关节灵活等特征。相反,气血不足则可能导致精神恍惚、心慌意乱、关节疼痛、体重异常等问题。

如何判断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

1.头发

中医学认为,头发是血液的副产品,血液不足会导致头发干枯。

气血充足的人通常拥有浓密、有光泽的头发,而气血不足则可能导致头发干燥、分叉、变白或脱落。

2.眼睛

视力模糊和眼睛疲劳可能与五脏的气血不足有关,尤其是肝脏。

“眼睛依赖血液来看清事物”,血液供应充足时,视力就会清晰;反之,则可能出现视物重影或模糊。

当肝脏受损或缺乏休息时,肝血供应不足,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

3.手脚

气血充足时,血液循环速度快,四肢末端(手脚)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表现为四肢温暖。

气血不足时,血液无法有效流向四肢末端,导致手脚冰凉。

气血不足,要学会“忌口”

中医认为,气血的来源是饮食中经过脾胃转化的营养物质。只有脾胃功能正常,食物才能转化为气血等营养物质。

1.避免过饱或过饥

饮食宜保持七八分饱,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

长期饮食不足会导致气血生成所需的能量和原料不足,进而引起气血不足。过度饱食则可能损伤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

2.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更好的吸收。建议每口食物咀嚼约20次,特别是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和老年人,应尽量多咀嚼。

早餐建议用时15至20分钟,午餐和晚餐则最好保持30分钟左右。

3.多吃甘性食物

气血源自五谷,通过食疗调养是最理想的方式。推荐食用甘性食物,如红枣、猪肝、当归、红豆、阿胶等,特别适合女性。

4.少吃寒凉食物

长期不节制饮食、过量食用生冷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阳,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平时应注意少食寒凉、油腻、辛辣食物。

中医调养法教你补足气血

1.阳光浴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外出晒太阳,特别是让阳光照射到头顶的百会穴,有助于促进全身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提高脏腑活力。但需注意,夏季不宜采用此方法。

2.暖水泡脚

适当泡脚可以产生温热效果,促进气血流通。水温不宜超过40℃,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泡脚后应及时擦干,避免着凉。

3.避免晚睡和熬夜

晚睡或熬夜会扰乱人体的生物节律,引发各种健康问题。长期晚睡熬夜会消耗心血,损伤脾气,导致心神失养、脾失健运、气血亏虚。

原标题:《“气血不足”的人先忌口,中医给了4个饮食提醒》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