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解剖看腹部CT,轻松掌握腹部实质脏器分布(下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脾是干嘛的图 结合解剖看腹部CT,轻松掌握腹部实质脏器分布(下篇)

结合解剖看腹部CT,轻松掌握腹部实质脏器分布(下篇)

2024-07-08 05: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杜华阳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全解五个脏器的CT影像

上篇文章我们讲到分布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胆囊、胰腺、脾脏、肾脏及肾上腺CT影像识别。

胆囊篇:掌握正常数值和分段

胆囊结构相对容易,需要掌握的是胆囊相关的正常值、胆总管的分段。

胆囊位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部分影像报告中将胆囊窝称为“胆囊床”。在CT图像上,胆囊呈卵圆形或圆形,密度均匀,如果密度不均匀,最常见是胆汁淤积所致。

胆总管:由肝总管与胆囊管锐角汇合而成。胆总管斜行向下与胰管合为肝胰壶腹(Vater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胆总管分为4部分: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十二指肠壁内段。

图1 胆囊及胆总管与邻近脏器

胆囊临床意义数值:胆囊正常的横径是2.5~3.5cm,超过4.5cm为增大(注意是横径)。胆囊壁光滑,薄厚均匀,正常胆囊壁的厚度是1~2mm,超过3mm为增厚。

图2 箭头所指处为胆囊

在CT上,肝内胆管纤细,正常不能显示,显示即表示有扩张;肝总管和胆总管管径相对较粗,表现为圆点状或管状低密度影,肝总管直径4~6mm,长约3~4cm,胆总管直径5~8mm,长约7~8cm,胆管壁通常不易显示。

胰腺篇:掌握两个标志

胰腺分为胰腺头、颈、体、尾4部分(图3)。

图3 胰腺图

胰腺头部:胰右端的膨大部分,横断层面上呈圆形或椭圆形,胰头右侧的十二指肠降部及其后方的下腔静脉是确认胰头的标志。

胰腺颈部:胰头、体之间狭窄而扁薄的部分。肝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壁是区分胰颈与胰体的标志。

图4 箭头所指处为胰腺颈部,胰腺头体交界处

胰腺体部:腹主动脉和脊柱前方略向前凸的胰组织、呈长条形。

胰尾:胰体向左缩窄伸向脾门的胰组织。

CT平扫图像:胰腺呈不规则的条状软组织密度影,当腺体萎缩或脂肪浸润时胰边缘可呈“羽毛状”或“锯齿样”改变。脾动、静脉分别位于胰上缘和后面的中央沟内,平扫时不易与胰实质区分。

CT增强扫描:胰血供丰富,脾动、静脉因有对比剂充填,与胰实质对比强烈,因而可以清晰显示,CT血管造影可以完整显示其全貌。

图5 经十二指肠空肠曲的横断层面CT(增强)

1.肝左叶;2.结肠肝曲;3.胃窦;4.胃体;5.肝右叶;6.十二指肠降部;7.胰头;8.肝门静脉;9.肠系膜上动脉;10.胰体;11.下腔静脉;12腹主动脉;13.左肾上腺;14.脾静脉;15.右肾;16.左肾;17.脾

脾脏篇:掌握正常脾脏大小

脾脏在CT上相对简单,容易认出。平扫及增强特点如下:

1.平扫:呈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略低于肝。实质内的脾动、静脉分支细小,而且密度和实质相差不大。

2.增强扫描:动脉期开始强化,但强化不均匀,皮质强化高于中央的髓质,呈现特有的豹纹状,称为“花斑脾”;在门静脉期和实质期,脾则呈均匀一致强化,通常情况下要高于肝。实质内的脾动、静脉在增强扫描时也不易分辨。

图6 经肝门的横断层面CT

1.脾静脉;2.脾脏

图7 经十二指肠空肠曲的横断层面CT

1.脾静脉;2.脾脏

脾脏是评估脂肪肝重要参考依据,肝脏CT值低于脾脏为脂肪肝。脾脏在CT图像上增大的定义为:(轴位上)脾脏超过5个肋单元为脾脏肿大,这里的肋单元可以数肋骨或肋间隙(两个肋骨间的间隙),如下图。

图8 肋单元图

(注:肋单元是指脾周相贴的肋骨或者肋间隙的横断面,一个肋骨或者肋间隙的横断面就是一个肋单元。上图箭头所指处为肋间隙)

肾上腺篇:掌握正常厚度

肾上腺位于双侧肾脏的上方,一般呈“人”字形,人字的上半部分为“结合部”,“人”两只脚分别为内侧肢、外侧肢(靠近外侧的为外侧肢,靠近脊柱的为内侧肢)。通常情况下,肾上腺内侧肢、外侧肢厚度约2.0~8.0mm,或不超过同侧膈脚的厚度。

图9 左右肾上腺图

1.肝门静脉;2.肝尾状叶;3.下腔静脉;4.右肾上腺;5.胸主动脉;6.左肾上腺;7右肾

图10 肾上腺结合部、外侧肢图

肾脏篇:掌握不同时期的增强扫描图像差异

双肾相对容易,平扫、增强图像的特点如下:

CT平扫:肾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皮质和髓质不能区分(只有增强才能区分皮质和髓质)。被实质包围的肾窦为脂肪密度,肾盂为水样密度。肾门位于内缘中部。发自腹主动脉的是肾动脉,汇入下腔的是肾静脉。

图11 经肾门的横断层面

16.下腔静脉;17.腹主动脉;18.左肾静脉;19.右肾;20.左肾

CT增强扫描:肾根据不同时间扫描获得不同时相的图像,专门用于泌尿系的增强CT尿路成像,分为三期: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

皮质期:肾动脉和皮质显著强化,而髓质强化不明显,可清晰区分皮、髓质。

实质期:皮、髓质均匀强化,密度相同、分界不清。

排泄期:为注射造影剂后3~5分钟采集的图像,肾实质强化程度降低,但髓质密度略高于皮质,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内可见对比剂充填。肾动、静脉在增强扫描时可清晰显示,CTA可完整显示其全貌。

图12 双肾平扫及增强各期图(A.常规平扫图像;B. 皮质期图像;C.实质期;D.排泄期)

D图中左肾中部无强化类圆形低密度影,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肾囊肿。

总结:

此次主要给大家介绍了有关腹部实质脏器的重点识别,希望能给大家一定帮助。腹部动静脉、门脉、胃肠道等解剖未详细阐释,后面内容中再给大家做进一步介绍。

更多消化肝病临床知识哪里看?

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杜华阳

本文审核:杨卫生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