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笔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脑部ct恶搞图 临床笔记

临床笔记

2024-06-26 22: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说说颅脑CT那三个窗

颅脑CT常用的三个窗(图A-C):

图A:骨窗(the bone window)

图B:脑窗(the brain window)

图C:血窗(the blood window)

40941661470270308

图A:骨窗;主要用于明确骨折、窦腔病变、颅内积气。

74171661470270365

图B:脑窗;可清晰显示灰白质,可发现中风的早期征象或其他导致脑水肿等表现的病变。

92991661470270423

图C:血窗;更利于显示硬膜下或颅内出血。

本例表现:骨窗示:右顶骨骨折;三个窗均示:软组织水肿并皮下积气;血窗:少量硬膜下血肿。

02 应注意的常见伪影

62631661470270541

1.射线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 artefact):常见于颅脑基底部及后颅窝。

55541661470270601

84401661470270671

20551661470270797

2.容积平均伪影(Volume-averaging artifact):层厚较大时,可导致血液密度表现,在脑基底部较典型,易发生在眼眶上方额叶。

本例表现:四脑室囊性病变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03 正常解剖

926416614702708551.从前至后:额窦、额骨、冠状缝、顶骨、人字缝、枕骨。

54831661470270912

2.右侧从前至后:眼球、泪腺、外直肌、内直肌、蝶骨、耳道、胸锁乳突肌。

3.左侧从前至后:纸板、筛窦气房(箭头位置应内移至近中线处)、乳突气房、脊髓。

16091661470270972

4.从前至后:上眼眶、颞下回、脊髓、小脑、乳突气房、乙状窦、四脑室、枕大池。

45001661470271029

5.从前至后:额窦、鸡冠、蝶鞍、脑桥、小脑脚、小脑、四脑室。

16661661470271096

6.从前至后:大脑镰、伪影、额叶、视交叉、大脑前(ACA)、大脑中动脉(MCA)、颈动脉、基底动脉、侧脑室、脑桥、颞叶、四脑室、小脑蚓、小脑脚。

26261661470271166

7.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外侧裂池、颞叶钩回、视交叉、基底池、中脑、大脑脚、小脑蚓、小脑、矢状窦。

81601661470271226

8.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侧脑室前角、尾状核头、基底节正常钙化、内囊、基底节、三脑室、颞叶、中脑导水管、环池、小脑蚓、枕叶。

52391661470271284

9.从前至后:大脑镰、透明隔、尾状核、丘脑、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正常钙化、大脑镰。

93281661470271341

10.从前至后:大脑镰、额叶、灰白质交界处、侧脑室、大脑镰、枕叶、矢状窦。

56491661470271397

11.从前至后:大脑镰、放射冠。

04 急诊影像示例

1.颅骨骨折

91481661470271518

额骨骨折:左侧额窦内外侧壁骨折。

64301661470271575

左侧颞骨骨折。

2.硬膜外血肿

62111661470271632

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提示骨折)。

80231661470271688

硬膜外血肿(凸透镜样;可有或无颅骨骨折)。

3.硬膜下血肿

56741661470271744

右侧硬膜下血肿(急性-高密度,慢性-低密度);右侧大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

94381661470271806

(小脑幕下)硬膜下血肿

6251661470271862

(大脑镰左侧)硬膜下血肿:可见轻度占位效应。

10901661470271921

左侧硬膜下血肿:呈等密度,有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

11031661470271977

双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左侧可见急性出血,双侧占位效应平衡,中线结构无移位。

6231661470272036

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4.蛛网膜下腔出血

37051661470272094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脑池内可见高密度影。

6241661470272150

额叶及颞叶脑挫伤:脑出血并周围水肿,可随时间扩大,导致占位效应及脑疝。由于受周围骨质影响,脑基底部挫伤容易遗漏。

12211661470272210

头部枪伤:可见子弹轨迹,穿越大脑中线,其毁灭性后果导致:侧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侧脑室颞角扩大),小脑幕疝(脑干周围基底池消失或不对称)。

85581661470272293

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非交通性脑积水。

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同,动脉瘤破裂导致的SAH常不累及大脑凸面,而位于基底池附近。脑动脉瘤常位于鞍上池的Willis环血管。

A:四脑室积血;

B:中脑导水管、环池、右侧侧脑室颞角积血,前交通动脉处(动脉瘤好发位置)出血密度较高;

C:三脑室积血;

D-F:侧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液代替了脑脊液)。

5.高血压性脑出血

17321661470272353

高血压性脑出血:

①自发性出血;

②继发于长期高血压及慢性血管病;

③常见于基底节区、丘脑、脑桥、小脑。

A:占位效应,相邻脑沟、脑池消失;F:脑出血破入四脑室

12971661470272413

钩回疝:是当代偿机制不能适应占位性病变时的结果。

基底节区大量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周围水肿,脑干周围空间消失;脑干出血、脑积水。

6.脑梗死

86951661470272474

缺血性卒中:

①早期:脑水肿,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消失;

②中期:病变区域密度减低;

③晚期:脑实质体积缩小。

A:陈旧性脑梗死,右枕叶体积缩小;

B:左枕叶急性脑梗死,灰白质分界模糊,脑沟消失;

另一患者:

C、D:亚急性期脑梗死,低密度,无明显占位效应。

91961661470272549

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亚急性期):低密度,轻度水肿。

缺血性卒中发作2~4天时,占位效应最明显。

7.脑积水

58591661470272610

脑积水,并脑室分流。

8.占位性病变

50151661470272665

急诊患者的症状大多由于病变的占位效应所引起。能引起脑水肿及占位效应的病变有: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血管畸形,炎性病变(弓形虫、脑脓肿)。

本例:肿瘤密度较高,邻近大脑镰,周围可见大片低密度水肿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