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宇宙的缩影,身体对应天地自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脊柱共分为33节是什么 人是宇宙的缩影,身体对应天地自然

人是宇宙的缩影,身体对应天地自然

2024-07-12 2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静心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与自然的共融能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个世界,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身体五脏的循环,其本质都是一样的,生生不息的运转产生能量。

人体产生的能量不仅和运行轨迹有关,还和我们的内心深切相关,它还会反作用于我们身体,影响我们身体的运转。

以下这些智慧我们需要铭记于心:

1、人与外界天地自然、万事万物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你我互为一体,你好我好大家好。人的念头,实际上就是来自外界的信息,信息来,信息去,来了又去,旧的去了,新的又来,人体的粒子细胞不断地吐故纳新,新陈代谢。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维能力,面对大自然中不同的事物,瞬间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这种判断和理解是如何产生的?

就是我们自己心脑联合行动的结果,大家称之为“本性”。常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指这个“本性”。

3、 修行就是舍得,舍得清理自己的忧郁、烦恼,得到祥和。

舍得清理、压缩自己大脑细胞储存的一切内容,舍得“空”掉一切,舍得以旧换新,舍得洗刷立新,舍得取精华、去糟粕,舍得丢掉一切的常规思维,换上超智慧思维。

4、人要有爱,爱是包容和宽恕,爱是生命不息,无所他求,造福人类,快乐求成。你造福人类万众生命,人类万众生命必然为你服务。

5、“人类万物众生灵”,不仅是指地球上的,还包括我们生活的这个太阳系的一切,如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

人类、动物、植物、各种微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与此有关联的一切活动和事物:

石头、泥土、砂子,江河湖海、风云雨电、房子村庄、厂矿机关、学校医院,公路、铁路、水路、航线,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飞船,全天下的水分子,空气、氧气等大无外、小无内的数无可数的万事万物万象。

6、认识自然就是认识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规律,认识山川河流的运动规律,认识人类万物众生灵的衍生规律,认识并且掌握人类与自己繁衍生息的星球的关联,与自己生活的太阳系的总指挥的关联,认识自己和人类万物众生灵的关联。

认识自然,就是认识自己,通过进一步准确的认识自己,又能够促进更全面、更完善的认识自然。人与自然,息息相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7、人的健康,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是组成人的每一个生命细胞的健康,不能够孤立的认识看待。

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完整统一的环境、空间里面,在这个环境、空间里,有人类、动物、植物、各种微生物等万众生灵,自己和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息息相关、息息相连、同心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人的健康,是大自然健康的体现,是大自然繁衍生息的人类万众生命的健康体现。

8、健康的核心是统一与平衡,身体与精神的统一平衡,思想与心态的统一平衡,思维与心灵的统一平衡,性格与情绪的统一平衡。

七情六欲与意识行为的统一平衡,头与手脚的统一平衡,大脑和心灵的统一平衡,五脏与六腑的统一平衡,阴阳的统一平衡,气血的统一平衡,吐故纳新的统一平衡,新陈代谢的统一平衡,即组成生命体的每个生命粒子细胞的统一平衡,称之为生态平衡。

9、 能量从何而来?由日月星辰、万事万物而来。

日月星辰、万事万物从何而来?由天地而来。能量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大自然空间的一切,人类万物众生灵都是能量的汇聚体。

人类的精神、思维、肉体都是能量,无论是言行举止,站坐行卧,都是能量的运动与变化,我们睁眼、闭眼,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是能量。

10、自己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神。不用体外求神,寻找神,神就在自己生命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之间,发出无声的呼唤,告诉我们莫外求,莫外求。

内经早就告诉人们,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常语说,闭目养神,都体现了人们对神的认识和领悟,以及如何从生命根源上进行养生保健的方式方法。

11、古往今来,人们都说,打是亲骂是爱,床头吵架床尾和。

无论怎么吵怎么闹,和了就好,和就是统一与平衡,也是一种生态平衡。

做好了自己的生态平衡,方能够促进家庭、社会、国家、人类、万物众生灵的生态平衡,方能够促进我们繁衍生息的共同家园-----地球的生态平衡。

12、提升你自己,你必须要考虑“自己”这个词的各个方面。

这意味着提升你的头脑,你的身体,你的精神,你的思维,你的心志,你的信念,你的气场,你的能力,你的能量,你的性情;

你的魄力,你的韧性,你的德性,你的悟性,你的品性,你的秉性,你的每一个生命粒子细胞的功能与潜能、效能与本能、层次与境界。

13、没有永远的好运,也没有永远的霉运,并且命运与万事万物的运行发展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自然也是可以预测的。

最后,虔诚祝福您:通天理,知天意,顺天时,得天助,享天福!天来天去,天时地利人和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